第一百五十一章 太子之師

楚王拒絕了!

景鯉眼中閃過一絲迷茫和不解。

司空昭魚雖然年事已高,可也是三朝元老,而且還做過多年令尹,更有將令尹讓賢的美名,德高望重,這就是太子太傅最好的人選。

可楚王竟然拒而不用。

景鯉心中有些失落,尊崇昭魚的計劃失敗,雖然楚王重用昭魚的意向還不明顯,但是昭魚對自己的威脅更加大了數分。

自己的能力和威望,可是遠遠比不上前令尹昭***本壓制不住昭魚。

可是如果昭魚不行,那麼楚國還有其他的大賢嗎?

景鯉首先將身爲令尹自己排除在外,然後又將楚國掌握軍權的昭雎景翠排除掉,接着變法派屈原唐昧也排除掉,剩下的人已然不多。

而後景鯉靈光一閃,道:“大王,刺史令陳軫見多識廣,可爲太子之助。”

陳軫?

這可是寡人的重臣,而且還負責各國的情報,怎麼可以讓給太子呢?

熊槐依舊搖頭道:“刺史令公務繁多,恐怕沒有時間幫助太子。”

又被否決了。

接着景鯉再次提及朝中幾位重臣,但是熊槐一一進行否定。

最後,景鯉長拜道:“臣愚鈍,不知大王有何人選?”

見景鯉將問題推回自己身上,熊槐仔細思索了片刻,道:“令尹,依寡人之見,我們楚國挑選太子之師,爲何總是拘泥於楚國之內,爲何不將目光放在楚國之外。天下大賢衆多,我們何不外聘一位大賢作爲太子之師。”

外聘?

景鯉一驚。

楚王原來是打算求賢,雖然自己官至令尹,已經升無可升,就算有大賢來楚,也威脅不到自己的地位。

但楚國貴族這麼多,哪裡還有其他人的位置。

公孫衍和陳軫都是天下名士,尚且一個充當楚王親衛將領,一個充當樂師首領,至於其他人···

但是楚王的話也不能直接反駁,只能迂迴。

景鯉仔細思索這些年楚國流落在外的天下名士。

想到這,景鯉道:“大王,不知莊子如何?”

莊子!

熊槐點點頭,莊子雖然與太子有矛盾,但是若是太子拜莊子爲師,倒是可以顯示楚國的胸襟,而且莊子出世那一套,如是讓太子去修仙什麼的,貌似也不錯。

但只有一點,那就是莊子會同意嗎?

熊槐問道:“莊子之賢,這是先王就認可的,但是先王都請不來莊子,寡人能請他來做太子之師嗎?”

景鯉一嘆,莊子身爲公族,才學地位都夠了,但是不願意歸國,這的確是個大麻煩。如果莊子不來,那麼···

許行的名字已從腦海中冒出來,然後立即就被景鯉否決,這人名氣雖大,奈何是一個禍害。排除許行後,景鯉想起在稷下學宮的環淵,這也是楚國道家學派的人,就是在楚國的地位低了一些,但是有了稷下學宮先生的身份,齊國上大夫的地位,做太子之師也足夠了。

景鯉道:“大王可以一試,若是莊子不同意,那麼請大王派人去稷下學宮,請環子歸國擔任太子之師。”

“環子。”熊槐點點頭,這也是一個名人,關鍵是此人在楚國根基薄弱,做太子之師很合適。

熊槐同意道:“好,就依令尹之言,遣使前往齊宋兩國拜訪莊子和環子,邀請他們歸楚。”

“臣領命。”

景鯉走後,熊槐向李秋問道:“太子現在可曾入宮?”

李秋搖頭道:“今日還未有太子入宮的消息。敢問大王,是否傳召太子。”

熊槐搖了搖頭,現在太子還未入宮,那麼肯定就是還未起來。

“算了,不必了。”熊槐心中不喜,道:“拿一張帛書來。”

“唯。”

李秋將帛書鋪在案上後,熊槐拿起筆,在帛布上寫下一個大大的“靜”字,然後對李秋道:“將這份帛布賜予太子。”

“唯。”李秋頓了頓,問道:“大王,可有要囑咐太子的嗎?”

熊槐搖了搖頭。

送一個這麼明顯的靜字給太子,應該也足夠了,希望太子能安安靜靜本本分分,不要在楚國靜極思動亂插手吧。

南後正在梳妝時,從楚王身邊得到消息。

今日楚王與令尹爲太子尋找了一位老師,而且還賜給太子一個靜字。

“一個靜字!”一臉容光煥發的南後,一對細眉緊促,思索楚王的字中的深意。

跟隨楚王二十年,南後發現楚王越來越難以理解了。

之前楚王喜怒流露於外,容易衝動,但在這段日子來,楚王越發深沉,他的心思也越來越難猜了。

尤其是這一次,竟然什麼話也沒有,僅僅只是賜下一個字,這究竟是何意?

南後這也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雙眼一片茫然,這是勉勵太子還是勸誡太子亦或者是告誡太子。

一時間想不透楚王的意思,南後嘆了一口氣,道:“請太子和上官大夫入宮。”

不久後,精神奕奕神清氣爽的太子橫來到宮中一處花園,此時南後和上官大夫已經在花園中。

“拜見母后。”太子橫行禮道。

“免禮。”南後笑道。

太子橫起身後,上官大夫行禮道:“臣拜見太子。”

太子橫點了點頭,道:“上大夫免禮。”

禮畢。

南後問道:“太子,本宮聽說今日大王賞賜你一個字。”

太子橫應道:“會母后,今日父王賞給兒臣一個靜字。”

“太子可知大王之意。”南後看着太子問道。

太子橫一愣,靜字還不好理解嗎!

於是自信滿滿的道:“兒臣知之,父王這是勸誡兒臣,不能再到處遊獵了,要靜下心來,開始輔佐父王處理國政了。”

南後看着上官大夫道:“不知上大夫以爲如何?”

上官大夫拱手一禮道:“太子所言極是,我楚國崇尚道家學說,道家以老子爲尊,老子曾雲: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致虛者,天之道也。守靜者,地之道也。大王這是在勸誡太子,虛心少欲,凝神靜氣,以觀天地大道,而治國之道,唯順天應人而已,大王這是在傳授太子爲君之道在於清靜無爲啊。”

見南後與太子露出欣喜之色,上官大夫繼續道:“太子者國之本也,清靜者天地之正也,以國之本守天下之正,楚國其無憂矣,恭喜王后,恭喜太子,大王這是對太子給予厚望啊。”

第六百九十二章 人質第三百一十三章 籠絡第七百二十四章 味同嚼蠟第一百九十八章 楚越聯合第五百一十六章 遺言第四百四十三章 宋使仇液第九百七十二章 後招第七百三十九章 新年至第九百九十四章 送禮第二百七十一章 求和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大事能成否第四百六十章 議定婚期第三百四十五章 求援第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謠言離間第六百四十七章 消息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若有所思第三百九十三章 止步第八百三十八章 人定勝天第八百一十七章 瘋癲若狂第六百七十三章 巴歌滿城第二百四十三章 伐秦弱楚第四百七十五章 婚期將近第五百七十二章 城破第二百四十四章 齊策第三十一章 連越抗齊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人口之議第四百六十章 議定婚期第三百九十八章 越國北上第三百二十一章 離間第八百零三章 調停第八百二十九章 吳侯之死第一千兩百七十七章 一人抵萬軍第五百八十二章 動搖心志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趙國爭韓第二百六十九章 進言第四百一十三章 貪婪與憂慮第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將領調動第四百七十四章 相約伐魏第二百二十四章 訪齊聯越第三百三十二章 難易第三百七十九章 謠言第一百八十五章 莊蹻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權宜之計第八百零二章 棄我去者第九百一十六章 逼迫第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贈之金印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降第九百五十六章 調兵第七百七十三章 上庸之戰 一第九百六十一章 突圍而出第一百九十章 越蒙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通告第八百四十八章 明意 上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自食其果第一千兩百三十章 主將人選第一千兩百零九章 惜哉!年幼!第五十四章 杖刑之問第四百五十五章 兵進滕城第一百九十二章 環淵第一百二十三章 戰爭結束第九百三十二章 前奏第一千兩百零六章 晴天霹靂第五百二十章 輕取渡口第八十二章 秦齊之重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趙國爭韓第二百六十二章 對策第八百五十一章 頒佈爵位 上第一百六十三章 襄成君案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百年韭菜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驚變第二百四十四章 齊策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拒絕第五百三十四章 使者第一百八十三章 盟誓第七百七十八章 上庸之戰 六第八百三十五章 暗自警惕第四百三十三章 宴請第五百一十章 何以解憂第九百零六章 招禍避禍第五百四十五章 衝突第九百一十二章 苗頭初現第三百五十九章 陰雨第一千兩百二十六章 出宮慰問第一千零二章 大勢第八百七十一章 齊詭趙異第六百三十九章 五鳳匯聚第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淳淳教導第五百零九章 別無選擇第一百八十三章 盟誓第二百二十六章 連楚伐齊第八百四十四章 苦竹李仲第九百六十六章 謠言第九百零三章 啓用昭滑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火光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在齊 中第五百零一章 楚越會盟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頭換面第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六國停火第七章 爲之奈何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