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自強遠遠地望見秦玉琴的房間透出燈光,下車後有節奏地摁響了車鈴。雖然是輛舊自行車,但車鈴可是新換的。它是那種“轉鈴”式的,鈴聲清脆悠長、悅耳好聽。隔了一會兒,只見房間裡的燈光熄滅了,這使他一直忐忑不安的心瞬間涌上一股暖洋洋的感覺。
林蔭小道上,出現了秦玉琴輕盈走來的身影。她身穿一件深紅色呢絨大衣,笑盈盈地來到畢自強面前。
“玉琴,我給你送電影票來了,”畢自強支架好自行車,喜形於色,急不可待地把那張票塞到秦玉琴手裡,說道:“《廬山戀》,明天下午三點的。呵,我們一起去看,好嗎?”
“真的?好呀。”秦玉琴拿着那張票也挺興奮,看畢自強的目光含羞帶笑,似乎很隨意地問道:“就我們倆去嗎?”
“電影票是我師傅幫買的,還有我師傅和他女朋友也一起去看。對了,你在夜校裡也見過他們倆的呀……明天下午三點,我在電影院門口等你啊!”
“嗯,不見不散!”秦玉琴滿心歡喜地答道。
翌日下午,提前十五分鐘,畢自強和區志剛就在中華電影院門口等候了。兩人在櫥窗裡看了一下電影簡介,又評頭論足地議論了一番。過了一會兒,只見秦玉琴騎車來了,只是遲遲不見夏之冰的身影。區志剛顯露出焦燥不安的情緒,不時四顧張望,又低頭看錶。謝天謝地,夏之冰終在最後那分鐘裡匆匆地趕到。她解釋說,高跟鞋的一隻鞋跟半路脫落了,因補鞋而延誤了不少時間。不管怎麼說,女友如約而至,區志剛暗自長鬆了一口氣,臉上又浮現出笑容。
到點了,四人趕緊一起進了電影院。放映大廳里人滿爲患,早已座無虛席。等他們找到位置坐下,擡頭一看:還好,才放完一部加映記錄片,剛開始放映正片。
電影《廬山戀》劇情大致如下:中美建交後,僑居美國的原國民黨將軍周振武的女兒周筠回國觀光。在廬山遊覽時,她與大陸的高級將領耿烽的兒子耿樺相遇後,彼此產生愛慕之情。兩人經過一番波折,有情人終成眷屬。
改革開放初期,涉及愛情題材的電影還藏頭露尾,欲遮還羞。《廬山戀》的愛情故事,當時是較敏感的。這部影片是“**”後第一次以表現愛情爲主題的電影,並出現了從未有過的吻戲。被戲稱“中國第一部吻戲”的那個鏡頭,只不過是蜻蜓點水般的女嘴對男臉一碰而已,但卻是新中國電影史上的“驚天一吻”。從此開了先河,教會了那些年輕人怎麼去談情說愛。而張瑜飾演的女主角愛聳雙肩、吐舌的頑皮和一臉嬌羞的清純形象更是迷倒了許多觀衆。
此時,在中華電影院裡,銀幕上的男女主角正在對話:
“明天,我們去龍首崖看日出,好嗎?”
“行,明天早上五點半,我來約你。”
當銀幕上出現“女主角落在男主角臉上那輕輕一吻”時,整個放映大廳裡幾百名觀衆頓時發出一陣唏噓不止的驚歎聲,那情景似乎就像一個剛被炸開口子的馬蜂窩,許久才平靜下來。
這時,畢自強朝坐在身旁的秦玉琴偷瞄了一眼,發現她睜大了眼睛、一副震驚不止的神情。她目不轉睛地盯着那忽明忽暗的大銀幕,入神忘我,彷彿要記住每一個細節似的。當銀幕上出現那對俊男靚女牽手一起遊玩、嬉戲和游泳的鏡頭時,青春年少的畢自強又何嘗不臉紅耳熱,併爲之心動呢?尤其對男女主角在小樹林裡喊英語的情景印象深刻,一併留在畢自強和秦玉琴初戀時的記憶之中……
那個年代的年輕人大都簡單、純真、積極向上,懷揣着夢想。對只有十七、八歲的畢自強和秦玉琴來說,彼此之間的感情尚處在友情階段。他們青春勃發的心靈深處也時有不可抑制的激情涌動,但面前迫切需要解決的是個人前途問題。
在一起上夜校的日子裡,畢自強和秦玉琴共同努力,刻苦學習,彼此關心,相互幫助。日子一長,兩人心裡都漸漸地滋長出了一種相互思念和牽掛對方的情感。它有時甚至也會演變成不可表白的愛戀、苦戀,在各自的心中徘徊,日日夜夜,百般纏繞,潛伏而行。有多少次,從她那含情脈脈的眼神中,他感受到一種別樣的愉悅;有多少次,從他那溫馨體貼的話語中,她感受到他那無微不至的關懷。但是理智告誡他和她,在生活中如果沒有個人的前途和未來可言,愛情是不可能開花結果的。如果讓美好的初戀之花過早盛開,結局將會是曇花一現地敗落飄零。相對默然,難吐情懷。他和她一次又一次地把強烈衝動的情愛之火用理智的冷靜之水澆滅,把延緩此的愛慕之心緊緊地包裹了起來,猶如冰封千里的江河,表面不見波瀾起伏,冰封之下卻愛意洶涌,在各自的心底深處奔流不息。他們把純真的友誼和愛戀之情凝聚在一起,最終化成了一個心願:努力學習,緊緊抓住時代賦予的進取機會,爭取一起考上大學!
冬夜的一天晚上,畢自強與秦玉琴在從夜校回家的路上,兩人並肩騎着自行車,相互之間聊起了埋藏在心中的理想和願望。
“我打算報考政法類院校。畢業後可以出來當一名法官,或是幫人打官司的律師。玉琴,你呢?”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國的公、檢、法等執法部門已開始恢復和加強,社會法制建設呈現出一個新的開端。象徵着正義和公平的人民法官和人民律師的崇高職業,已在畢自強心中紮下了根。
“我嘛,其實挺羨慕葉叢文和吳燕玲的,只想考上師範類的院校。”秦玉琴放慢車速,側臉瞟了畢自強一眼,心裡充滿一種憧憬和嚮往,充滿期待地說道:“我覺得當老師特別適合我的性格。站在三尺講臺上,給同學們傳授知識、答疑解惑,多年以後,我可以教出很多學生,那不是‘桃李滿天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