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3章 移花接木(下)

列爲卿族,這是春秋時代每一個大夫孜孜以求的夢想,趙無恤的這份大禮,趙伊自然不會拒絕,當即欣然應諾。

但他也知道衛國是個爛攤子,衛侯蒯聵的倒行逆施給這個國家留下了巨大創傷,諸卿被席捲一空後,他們的子弟逃的逃抓的抓,大多數要被迫去趙氏的邊境戍邊。

這種措施是必要的,就好比秦滅六國,移六國豪強充實關中,漢武帝又移動關東豪雄充實茂陵一樣,是強幹弱枝之術。這些卿族每一家都有一兩千人,會讓空虛的趙氏邊縣增加人口,並帶去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面對邊境戎狄和險惡的環境,被剝奪了權力的他們只能在趙軍的庇護下生存。

趙伊則擔心衛國官府裡一時間無人做事,沒有太多從政經驗的自己能否勝任這一位置,能否幫趙氏穩定衛國。

“你且放心,我會留兵五千助你鎮守衛國,足夠的武力是壓制不服者最好的方式。而且還會從晉魯派遣一些熟悉衛國情形的士人、僚吏來幫你,比如闞止,你可以引爲肱股,還有高柴,可以在衛國做一個理官,臨漳學宮裡的衛國士人,也是時候一展所學了。此外,每個月都會有五萬石糧食從魯國運來,加上帝丘的存糧,應該夠你撐到秋收。”

除了給趙伊補足手下僚吏,保證衛國行政不至於癱瘓外,還得爲他籌備糧食,讓他能維持駐軍和守卒的吃飯問題,並能給衛國官吏發放俸祿。

但河內的常平倉是不能動的,所以只能從魯國那邊補充。

趙無恤指點趙伊道:“帝丘可以靠這些外來人,行移花接木之計,但在衛國的地方各城邑,就只能暫時依靠當地大夫、豪長進行間接統治。好在五卿既滅,衛國會空出來一大批無主田地,你可以將這些田地授予無地的衛國貧民耕種,他們將成爲支持趙氏的第一批人,在排外的衛國地頭蛇中插下一根又一根釘子,等到幾年後時機成熟,就可以改邑爲縣,加上對地方的統治了。”

“你還得感謝蒯聵,他的厚斂重稅已經達到了逼迫百姓交出一半收成的程度,先將其降到五分之一,百姓必然感恩戴德。反正衛渠也修好了,再適當減免一些勞役,則衛人之心可定。”

眼看趙伊一一記下,趙無恤不由嘆了口氣,這個堂兄帶兵可以,爲政卻只有中人之姿。其實若子貢不得不在曹國維持統治,讓他回來管理衛國或許更合適些,但現如今,只能讓趙伊硬着頭皮上了。

誰讓他手下能獨當一面的人才,基本都是歷史上名聲壞透的亂臣賊子、野心家呢?

讓陽虎或者佛肸、王孫勝來管衛地?想想都可怕,這些老虎還是拴在眼皮底下爲好。

趙伊野心不大,也沒有太多從政經驗,讓他在衛國主管軍務,政務則由趙無恤空降的親信士人操持,這樣比較好。總之要儘快恢復衛國秩序,催促百姓下田春耕,今年或許有災,衛國很可能會受波及,能種多少是多少吧。

而趙無恤,還得往東方去一趟,就在這幾日間,那邊也出了件大事……

……

帝丘的大亂已經過去十餘天了,隨着趙無恤乘船離開,孔圉府邸外的趙卒也陸續撤圍。裡面的人像是大地震後餘生的老鼠一樣戰戰兢兢地出來透氣,新君繼位,孔圉被重新任命爲執政,他們暫時安全了。

但在那一夜救了孔氏的功臣子路,卻選擇在這時候結束與孔圉的君臣關係,收拾包裹離開。

孔氏父子再三挽留無果,只好贈金拜別,最後送子路出城的,還是他的一對師兄弟,顏高和高柴。

“子路,你真要離開衛國?”高柴覺得有些可惜,子路在蒲邑這三年做的很不錯,如今孔氏在大亂中倖存,子路若留下,肯定會被他們倚重。

“子羔。”子路指着道邊巡邏的趙卒對他笑道:“此處還是衛國麼?在我看來,已經和趙氏的郡縣無甚區別了,至多和魯國一樣,保留一位姬姓國君作爲傀儡,行趙氏統治之實,夫子不肯仕趙,我還是回他身邊去罷。”

在孔圉擔任執政的第二天,趙無恤便以衛國卿族太少爲由,將在動亂中立下平叛之功的趙伊強行推舉爲衛國的次卿!趙氏公然染指衛國朝堂,衛人卻無力反對,甚至還爲趙氏沒有滅絕衛國五百年社稷而暗自慶幸不已。

這些事情,顏高和高柴自然是清楚的,二人都身在趙氏爲臣,一時間臉上有些發燒。

子路倒不是故意埋汰他倆的,他之前過了,他與原憲等人不同,只管好自己,不會揮舞着道德大棒去逼迫別人也做同樣的選擇。

“就事論事,此番衛國大亂,我欠子驕,欠趙上卿一條命。”臨走前,他鄭重地對二人說道:“子路一人一劍,只要趙上卿有所驅使,子路一定會欣然赴死!但要我留下做趙上卿的鷹犬,恕我暫時做不到,二位就不要再勸了。”

見子路看穿了他們的意圖,顏高和高柴對視一眼嘆了口氣,也不再勸說,只是陪着子路,往衛國南門而去。

禁令解除後,帝丘的街頭再度變得擁擠不堪,就在三人試圖穿過進城的人潮時,卻突然聽到有鐘鼓聲響起。

他們擡眼傾聽,不禁納悶這次的鐘聲又代表着什麼。

上次趙軍入城,鐘鼓就響個不停,但這一次,卻只是市肆旁在敲。

“要殺諸卿了!”不知是誰喊了一聲,帝丘的衛人開始朝市肆移動,想看看究竟是怎麼回事。

子路三人對視一眼,也朝那邊走去,等他們到了城南市肆中心,人羣已經摩肩擦踵,擠得水泄不通。

石氏、太叔氏、公叔氏、北宮氏、孫氏,昔日衛國的五大卿族,除了公叔戍被趙無恤“寬容大量”,准許自縊外,其餘四人都在這裡站着呢,左右各有一名趙卒看押。

圍觀的衆人本來還在熱烈討論,但等劊子手帶着刑具上來時,他們就靜默無聲了,甚至有人唏噓道:“是真的要殺麼?”

這些都是不可一世的卿大夫啊,天生貴胄的公族,傳承最久遠的石氏,源於衛靖伯之孫,至今兩百餘年。其餘太叔氏、孫氏,都有一兩百年曆史,就算是資歷最淺的北宮氏,也延續了百餘年……

這就是所謂的世卿世祿,也就是說,在這些衛國百姓爺爺的爺爺的爺爺開始,諸卿就高踞衛國權力巔峰,俯瞰衆生,從未掉下來過。可今天,他們卻淪爲階下囚,成了到刀俎上的魚肉。

衛國司寇太叔疾最先被殺,他作爲從犯,被趙氏理官判處斬刑,魯班的發明再度派上用場:斷頭臺。

斷頭臺的刀呈梯形,刀刃斜向,重約四十斤,木製支架高兩丈。太叔疾被按到上面綁起時,擡起頭像是有話要說,但劊子手一拉繩索,刀刃落下,快速斬斷了他的頸項,頭顱滾了兩滾後,合上了眼睛。

圍觀的百姓都倒吸了一口涼氣,一切發生的太快,他們甚至沒反應過來。

但輪到北宮喜時,他們就有時間一睹刑罰的殘酷了。

北宮喜本來是衛侯之黨,被他引爲心腹,但在衛宮不保時,他果斷選擇開門反水,引諸卿入內,於是被判處戮刑……

萬刃加身,淒厲的聲音不絕於耳,他只來得及掙扎幾下,就被剁爲肉泥。

接下來,是孫莊,孫氏的家主,他作爲主謀之一,被判處的是腰斬。

衆人還記得,那是七年前趙齊交戰正酣的時刻,齊國公子陽生被腰斬於鄆城,帶給世人巨大的震撼,“刑不上大夫”這條不成文的歪理也隨即被埋進歷史塵埃。

今天孫莊的死卻沒有陽生利落,他被斷頭臺斬斷腰腹後,上半身居然還能動,一邊嚎哭,一邊紅着眼蘸着血,在地上寫下了幾個字,才一命嗚呼。

最後被押上來的,是首惡石圃,他被判處的是最殘忍的車裂……

車裂,也稱之爲“轘”,春秋時,各國君主對那些弒君犯上的亂臣賊子加重處罰時,就採用車裂的辦法。公元前694年,齊國“轘高渠彌”;公元前598年,楚國伐陳國,將弒陳靈公的夏徵舒“轘之慄門”,公元前551年,楚國又“轘觀起於四竟”。

若不是趙無恤改變了歷史,萇弘現在可不會穩坐臨漳學宮做大祭酒,每日玩弄樂器,夜觀星象,他也會被他深愛的周人車裂、抽腸,死相慘不忍睹……

石圃目睹了三個同夥的死,輪到他時,卻還算鎮定,在他的手腳被栓到與馬相連的繩環上時,他才掙扎了幾下。

趙氏的理官在宣讀他的罪狀,隨即馬鞭抽響,馬兒吃痛,分別向不同的方向拉,這樣可以把人的身體硬撕裂爲五塊。

痛苦,從不斷的撕裂開始,石圃的骨骼在咯咯作響,臉上扭曲而痛苦。

“我已在烈焰中看到新臺化爲灰燼!”

“也將在黃泉裡看着衛康叔的宗廟被推倒!”

“不出十年!”

他用最後的氣力瘋狂地大叫:“衛國五百年社稷!”

“也將隨石氏而亡!”

下一刻,四肢斷裂,血流滿地,白花花的腸肚也從被拉破的肚皮裡流了出來,馬兒驚恐地嘶鳴,圍觀的衛國人,卻死一般寂靜,一言不發……

包括已經自縊的公叔在內,衛國五大卿族的家主,居然就這麼完了。

不止是他們,連早已預料到這一切的子路,包括事先知道結果的顏高等人,也震撼不已。

如果說,七年前公子陽生的死,只是貴族禮法的大廈上掉下的一片瓦的話,那今天五卿同赴黃泉,卻赫然是殿堂內轟然倒地的五根柱子。

或許一如石圃臨死前詛咒的一樣,衛國的社稷,也將搖搖欲墜,現在還硬撐不倒,只是趙無恤不想讓他們這麼快倒臺而已,他已移花接木,讓同宗趙伊做了衛國次卿,接手這座廟堂了。

這時候,已經有百姓看不下去,捂着嘴陸續離開,他們中許多人也參與了動亂,跟着諸卿圍攻衛侯,如今諸卿被殺,他們卻被趙無恤饒了一命,不加追究,不由暗自慶幸。但那架血跡斑斑的斷頭臺,將會一直立在市肆中心,讓每一個路過的人忘不掉今天發生的事情,讓他們心懷敬畏。

對衛國新朝廷的敬畏。

子路也默默隨着人潮向外走去,也不知爲何,在看到五卿的死時,他不像其他人一樣,滿心恐懼和慶幸,反倒感到了一絲痛快……

他雖然按照夫子的要求,去學禮樂,學仁義,但他貧寒的出身,以及二十年來屢屢受挫的仕途,讓他對大多數貴族懷有敵意的不滿。

“肉食者鄙!”這是每一個衛魯窮士的心聲。

所以在看到魯國三桓倒臺,看到衛國五大卿族毀於一旦時,他沒有如夫子一般憂心忡忡,爲“禮崩樂壞“而痛心疾首,反而在內心深處認爲他們是活該。

“只是換湯不換藥而已……”他如此對自己說,去了五卿,又來趙卿,貴人依然是那些貴人,官府依然是那個官府。

但真的毫無變化麼?子路想起了在魯國發生的事,至少在那裡,先前被三桓鄙夷的窮士庶民,開始陸續走進朝廷,登堂入室。

“學而優則仕。”子路的小師弟,陳國人子張說的這句話,已經在魯國成爲事實。雖然那些人學的,不盡然是禮樂仁義,還有鄧析的刑名之術,甚至是農耕、百工、數術,這些孔子眼裡的“小道”。而衛國接下來發生的事,不過是魯國十年來的翻版。

既然如此,舊的禮樂崩壞,也不全然是壞事吧?至少,吾等這些窮士,在趙氏的統治下,比以前更容易出頭。

子路晃了晃頭,驅散這種不好的想法,他知道,自己不能再想下去了,否則,他這二十年來爲人處世的宗旨也會就此坍塌。他加快了腳步,朝西南方向走去,子路要去楚國葉縣,回到夫子身邊,將衛國發生的事告訴他。他會告訴他,趙氏投下的影子又籠罩了一個邦國,他們孔門子弟能去的地方,已經越來越少。

仲由腳步匆匆,而在塗道上與他擦肩而過的,是一位風塵僕僕的老者,他從南方來,竹杖芒鞋,腰帶長劍,站在朝陽下,影子拉得很長很長。他正望着舟船不息的衛渠頷首不已,彷彿能從那些行色匆匆的兵卒和商賈臉上,看出什麼來……

半響後,孫武露出了笑。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趙氏在東方,有戰事啊……”

ps:第二章在晚上

(~^~)

第866章 不如生女好第603章 他回來了番外9 阿育王第331章 豎子不可與之謀!第743章 想跑?第1034章 列爲諸侯(下)第3章 沒車的男人傷不起第349章 孔夫子的局(下)第1163章 大江東去第464章 趙卿歸6來第13章 趙樂聯姻第498章 宋之亂(上)第310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第454章 鑄劍爲犁第426章 上陣父子兵(上)第567章 列爲正卿第60章 與子同浴第407章 鼓角吹寒第578章 君子不器第806章 覆手爲雨第689章 慷慨悲歌第290章 莫善於借貸第10章 可憐夜半虛前席第957章 合縱(下)第707章 南國金鼓第861章 中山第426章 上陣父子兵(上)第1081章 肯爲君王捲土來?第739章 百年之計第920章 君子死而冠不免第1036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中)第1101章 不絕如縷第61章 姍姍來遲第910章 趙與衛的差距第1040章 山有木兮木有枝第92章 劍名獬豸第1221章 惟草木之零落兮第1062章 棠之戰(上)第956章 合縱(上)第84章 蹴鞠練兵第719章 敵在西魯第813章 大國上卿(下)第225章 賞不逾時第830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下)第310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第113章 少虡煌煌 下第362章 大禮議第1210章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第44章 始作俑者第669章 破城第11章 幸不辱命第633章 牧野洋洋(中)第935章 人道彌第1127章 連騎擊鞠壤第1058章 好高騖遠第1047章 家祭無忘告乃翁第142章 好色之徒第761章 降 上第494章 狡兔死,走狗烹第914章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第209章 矢如飛蝗第740章 走向共和 上第580章 鍛鐵的女劍師第396章 鴛鴦陣!第519章 漁父第13章 趙樂聯姻第1112章 黃池之會第691章 怎樣的代價?第488章 夾谷之會(下)第516章 訪賢第615章 天倫之樂第194章 醫扁鵲第998章 眉間赤第1004章 決戰風陵渡(上)第598章 出乎意料的人選第813章 大國上卿(下)第778章 美哉室!其誰有此乎?第94章 與子同仇第1048章 勞民傷財第480 金布律第495章 墮四都!第1203章 朝辭白帝彩雲間第1041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第513章 右翼第113章 少虡煌煌 下第814章 遷都第1175章 平衡的兩端第927章 將軍白髮第108章 小懲大戒第1128章 巧捷惟萬端第1016章 蒹葭蒼蒼第20章 術業專攻第646章 大風(3)第609章 衛國太子第223章 百病之始生第149章 輕騎夜擊(下)第754章 車壘雖然有奇效第40章 碩鼠碩鼠第956章 合縱(上)第444章 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