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2章 移花接木(上)

衛宮新臺濃濃的黑煙已經停歇,昔日的最高建築坍塌殆盡,只剩下一堆燒得焦黑的殘垣斷壁。但在瓦礫之下,卻有春天出土的新芽在頑強地舒展身軀,吸收陽光。等到夏天,這裡將變成一片青苔碧瓦堆堆積,雜草叢生的百草園。

帝丘的秩序已恢復如常,在帝丘大火的那一夜,晉、魯兩邊的趙軍齊齊出動,從河內來了五千,從鄆城也來了五千,他們乘坐兵船,從衛渠直達帝丘,很快就佔領了衛國的東西二境,各處險隘關卡。帝丘的守卒更是完全被趙軍取代,城內已經戒嚴了好幾日,殺人、搶掠都被制止,敢於犯禁者都被關到牢獄裡,衛國的監獄已經人滿爲患。

按照規矩,諸侯五日而殯,衛侯的屍身正好在今日出殯,但卻沒有辦成國葬,只是在宮裡草草搭了個草堂。趙無恤在履行盟友義務祭拜一番後,便對所有人宣佈了此次衛國之亂的性質:石圃等諸卿裹挾國人,弒君叛亂!

對於參與叛亂的國人,趙無恤表示一概不追究,從他讓人給衛侯蒯聵的諡號“衛愍公”就能看出來,他對於國人驅逐昏君是肯定的,這讓本來心存忐忑的衛國百姓放下心來,開始忘記那幾日的瘋狂,恢復正常生活。

但對於諸卿,趙無恤卻不打算輕易放過。

“石氏等人關在牢獄裡,一直在說自己冤枉,不住稽首哀求要見上卿,表示絕無與趙氏爲敵的意思,此番叛亂,也是按照上卿的意思來的,問爲何趙氏會對他們兵戎相向?”

帝丘城外,趙氏軍隊駐地的大帳內,已經被招聘爲趙卿近臣的子夏瞥了一眼穩坐案後的趙無恤,問道:“上卿,這就是衛國諸卿的原話,應該如何答覆?是見還是不見?”

“一派胡言!我何時默許他們弒君犯上了?”趙無恤對這項指責斷然否認。

他義正詞嚴地對子夏說道:“你去告訴石圃,讓他回想回想先祖石碏的事蹟。當年公子州籲和石厚弒殺衛桓公自立,他們去到陳國聘問時,石碏便寫信告訴陳國君臣,說衛國地方狹小,老朽年紀老邁,眼睜睜地看着弒君發生卻沒什麼作爲,如今去到陳國的那倆人正是殺害國君的兇手,敢請趁機設禮法處置他們……”

這個故事子夏知道,陳國人被石碏感動,便將州籲和石厚抓住,併到衛國請人來處置。衛國這邊派遣右宰前去,在濮地殺了州籲。石碏又派自己的家臣前去,在陳國殺了兒子石厚,這就是“大義滅親”的由來。

子夏明白了,趙上卿的意思是,此番衛國弒君之亂,他扮演的正是陳國的角色,現在要作爲鄰居,爲衛國處置叛臣。

那麼問題來了,這次的事件裡,誰來扮演”石碏“呢?

還有,對這個延續了五百多年的古老侯國,又要如何處置呢?

雖然心裡仍有疑問,但這些事情就不關子夏的事了,來到趙無恤身邊這月餘時間裡,他已經適應了自己的工作:將各郡縣傳遞上來的奏疏分類,將緊要的放在上面,時不時寫一篇文書,在趙無恤需要的時候提供諮詢,如此而已。

若主君沒有諮詢的意思,就不要試圖表現自己,這是趙氏內部辦事的態度,各司其職,失職不可,越權亦不可。

子夏需要傳達下去的,是趙無恤對諸卿的處置。

……

“石氏叛國弒君,罪不容赦,石圃爲首亂者,車裂於市,舉族遷至晉國代郡戍邊。”

“北宮氏先假意從君,又反覆叛亂,參與弒君,家主北宮喜施之以戮刑,舉族遷至晉國離石縣戍邊。”

“孫氏,從石圃弒君,爲叛黨主謀之一,家主孫莊腰斬於市,舉族遷至晉國馬邑縣戍邊。”

“太叔氏,從石圃弒君,家主太叔疾斬於市,舉族遷至晉國樓縣戍邊。”

“公叔氏,爲叛黨從犯,公叔木已死,戮其屍,家主公叔戍主動投誠,準其自縊,舉族遷到晉國藺縣戍邊。”

“諸夏親暱,不可棄也,戎狄豺狼,不可厭也。己氏戎人滑夏,罪不可恕,己氏斬於市,舉族降爲氓隸,遷至晉國鉅鹿縣戍邊!”

這些處置一條接一條,讓人膽戰心驚,衛國的五大卿族在被趙軍一網打盡之後,很快就迎來了自己的末日……

“真是雷厲風行,絲毫不拖泥帶水,如今一來,衛國六卿,就只剩下孔氏一家了?”

聽着這些處置,孔圉的心底也越來越涼,趙無恤在接走衛國太子輒後,就讓顏高將孔宅包圍,準進不準出,只是沒有切斷他們的消息來源。

“也不知道趙上卿會以何種理由對我宣判,是車裂,還是腰斬,還是像對待季孫一樣,賜我毒酒、白綾、短劍各一,任我選擇?而老夫的族人,又會去往哪一處北方的苦寒之地呢?”

孔圉在病榻上苦笑不已,他的妻兒早已嚇得面色慘白,惶惶不知所措。

所以在趙無恤派人上門傳消息時,孔氏一家差點先自己上吊了……

當子夏讀完趙無恤的話時,孔圉父子一臉的不可思議。

“趙上卿……想要老朽繼續做衛國執政,輔佐新君?”

……

“上卿,我還是想不明白!”就在孔氏一家慶祝自己劫後餘生的時候,趙伊卻有些憤憤不平。

他說道:“吾等謀劃了這麼久,廢了這麼多周折,難道只是爲了給衛國換一個國君,幫他們恢復秩序?”

“你說的也不算錯。”趙無恤用筆尖點了點他:“衛國的秩序很重要,子尹在這裡呆了三年,應該能說出其中原因。”

“無非是衛地川原平曠,道路四達,居晉、魯衝要……”

“然,趙氏現在也算家大業大了,若河北的鄴城爲心腹的話,那太原就是趙氏的右臂,北攬代地、上郡,南膺銅鞮、魏、韓。魯國則是趙氏的左臂,上擎齊國,下御吳國,彎曲胳膊,則包攬泗上諸侯。所以無論是太原還是魯國,趙氏都不容丟失,晉陽乃趙氏三代人經營的領地,民心所向,我不太擔心。魯國那邊若我親自駐守,必然穩如磐石,但我不在,卻無法保證。畢竟周公遺澤未消,魯人的國別意識尚強,所以不能不用心維持。我先派吾子趙操去做魯卿,留下一衆能臣輔佐,但還是怕久而久之魯士坐大,於是又讓廣德去分其權……我的良苦用心,你可明白?”

趙伊不再抱怨了,拱手道:“明白,上卿做的任何抉擇,一定有其理由。”他雖然是趙氏小宗,但一直沉溺於軍爭,不是那種會想太多的人,所以邯鄲氏滅了,他們這一支“馬首氏”卻留了下來,並被趙無恤倚重。

在封建宗法時代,同宗親戚也是強大的助力,但要學會合理運用,趙無恤不養廢物,也不希望未來趙氏宗族衰敗,被異姓家臣取代,晉獻公盡滅公族的教訓,尚在眼前呢。

所以對宗族內唯二的趙伊和趙廣德,他還是挺用心培養的,而且要根據其功勞,適當給予獎賞,讓他們作爲一支力量,與士人出身的臣僚達成平衡。異論相攪,這,也算是人君南面之術的一種吧。

趙無恤繼續說道:“衛渠的修建,很大程度上是想要將晉魯的距離拉近,所以河內與魯地的交通都要依賴於衛渠,衛國若亂,則趙魯兩邊便如同斷了線的風箏,任何事情都會有滯後,沒法做到猶如臂指……所以衛國必須穩定,這也是我扶持起蒯聵,又親手毀掉他的原因。”

蒯聵這個人,用後世的話說就是神經刀,在孜孜以求歸國的時候,表現得還不錯,可一旦登上高位,卻志得意滿,開始變得越來越瘋狂,他的倒行逆施,讓趙無恤對衛國很不放心,所以在得到今年可能會有大災的預警後,便生出了插手衛國的打算。

與其等衛國的動亂突然間爆發,讓趙氏應接不暇,還不如添把火,在趙無恤可控制的範圍內引爆。

趙伊點了點頭道:“既然衛國如此重要,堂兄何不將其吞併,化爲郡縣?就像滅代國一樣。”

無恤搖頭:“沒那麼簡單,衛國,是宗周分封的東方大國,長期擔任侯伯,至今已經傳承了五百多年,雖然幾經衰敗,已經大不如前,但若貿然吞併,必然會引起諸侯的劇烈反應。”

本來以趙氏的實力,這麼幹也未嘗不可,但想到今年大災在既,趙無恤打算還是走穩妥的路線。

“更何況,衛康叔的遺澤雖然被昏君們耗費得差不多了,極其排外的衛人卻不是那麼好治理的,必然會耗費趙氏大量精力。總而言之,就是和以魯人治魯國一樣,要以衛治衛。太子輒,他是正統的繼承者,是衛國穩定的前提,而且年紀幼小,膽小怕事,很好控制。而孔圉,一個將死之人,子孫無能,宗族衰敗,但勝在比較受衛人信賴,將他再次推出來,正好給衛國的新朝廷裝點門面。”

“衛國的……新朝廷?”趙伊有些不解。

“不錯,衛國六卿,六去其五,諸卿家主將被殺死,剩下的子弟也會遠遷晉國邊境,衛國官府爲之一空。既然昔日的卿族政治已經不復存在,正好安插人手,加深趙氏對衛國的控制,讓他們從還有些許自由的僕從,變爲純粹的傀儡!”

趙無恤上下打量趙伊,笑道:“子尹,晉國六卿大戰之後,我一直欠你一個能配得上你功勞的封賞呢。衛國雖小,但也是一個五百乘之國,你已經來此處駐守三年了,熟悉這裡的風土人情,瞭解這裡的山川地勢,留在衛國做次卿,主導朝廷如何?等過幾年孔圉燈枯油盡,你便是衛國的執政,到時候衛國祭由國君,政由子尹!將這衛康叔之國,徹底變成趙氏之國,你可有興趣?”

ps:今天有聚會,只有一章了(~^~)

第245章 韓氏勁弩第456章 盜跖第815章 功過任後人評說第414章 堅壁清野第597章 婚姻大事第476章 疾風烈火第986章 韓之戰(下)第915章 叔于田第970章 天子腳下(下)第511章 魚麗之陣第495章 墮四都!第444章 叛徒第835章 無私第998章 眉間赤第239章 愚公移山第571章 誰爲定魯第一功?第1077章 野火燒不盡第487章 夾谷之會(中)第486章 螳臂當車!第57章 雨夜驚變(上)第1167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741章 走向共和 下第670章 又死了一個卿(上)第679章 叛臣第376章 棋走邊角第122章 不同的路第962章 趙無恤之心(下)第18章 趙氏公議第94章 與子同仇第273章 狐假虎威第706章 孫子.吳問第524章 誰執牛耳?第1165章 美人離殤第145章 引狼入室第352章 將治魯第1147章 華夏邊緣第179章 青史留名第925章 《用間篇》第293章 初聞盜跖第590章 諸神的黃昏第1152章 塞外天子第556章 如飛蛾之赴火第294章 尼父之丘(上)第387章 齊人兵鋒,不在西魯!第241章 萬夫莫當!第474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234章 行人聘問第1130章 陟彼岡兮第870章 君子安而不忘危第231章 士冠禮(中)第1218章 絕筆春秋第244章 幕後主使第78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上)第89章 無心插柳第414章 堅壁清野第829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上)第1015章 西岐有鳳,鳴於昆崗第1026章 邗溝、菏水第36章 一言之威第609章 衛國太子第941章 他死了第28章 涉彼北山第408章 壯志與陰謀第480 金布律第260章 傾城傾國第675章 逐君側之惡臣(上)第734章 亡國之音 上第1013章 入秦第260章 傾城傾國第841章 越人語天姥第401章 垂釣於濮上番外2 我老秦人路在何方?第126章 國險多馬第283章 擲矛兵第200章 爲君前驅第391章 趙鞅出征第632章 牧野洋洋(上)第676章 逐君側之惡臣(下)第84章 蹴鞠練兵第789章 太陽照常升起(下)番外4 衛先生真乃秦國大救星第439章 靈鵲(上)第374章 刺殺!第616章 我的名只告訴未來夫婿第721章 他就是傳奇第53章 冬至(二)第567章 列爲正卿第184章 驟然生變(下)第1061章 鄉音無改鬢毛衰第92章 劍名獬豸第615章 天倫之樂第99章 勇於私鬥第148章 輕騎夜擊第689章 慷慨悲歌第374章 刺殺!第498章 宋之亂(上)第978章 秦騎趙騎第1216章 時也,命也第441章 用人第137章 大射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