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天人之辯

ps:出門在外,只有一個大章了

商丘毫社,屹立在睢水之畔,故又稱“次睢之社”。過去六百年間,這是宋地最重要的社廟,也是殷商遺民心目中的神聖之所。

他們的生老病死,娶嫁、豐收、災禍,都離不開這座社廟,而自從所謂的“天道”信仰開始在宋國流行後,這裡儼然成爲天道總舵一般的存在,大巫南子就常駐於此。

此處不僅祭祀着殷商和宋國曆代祖先,還有各路奇奇怪怪的神明。玄王、后土、地主、司禍、人頭鳥身的木神句芒、睢水河伯,都在這裡受到供奉,黑色的屋頂,以蛤灰塗成白色的牆壁承載着宋地所有的神性。

不過現如今南子宣佈:萬神統一於天道,這些偶像都被撤到了後殿陰暗的小間裡,毫社的內部被徹底重建。

這一日,孔丘帶着幾名親信弟子進入毫社正門,穿過桑林所夾的道路後,首先看到的是一處巨大的圜丘。

孔子不祭自家以外的祖靈和鬼神,所以也像敬鬼神而遠之一樣,敬各地社廟而遠之。他還是第一次來到毫社,遠遠看去,這廣場圜丘高出地面數尺,全部由白色和黑色的石塊鑲嵌,表面磨光,變得圓潤,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陰陽魚圖案。

黑白二儀既包容又分離,看似構造簡單,卻又似包含着宇宙間的大道,比起面目猙獰的神像,更給人一種神秘感,就連見廣識多的孔門弟子們也不由受到些許震撼。

但孔子還算鎮定,在他的一生裡,已經無數次經歷過類似的辯難了,與少正卯、與柳下季、與竇犨、與萇弘、與盜跖、與老子,多數時候都佔優勢,只是面對柳下跖的直來直往的強盜邏輯沒起到作用。

雖然對外號稱這次辯難是“萬人旁觀”,但實際上,多數人都圍在毫社大門之外。能入內旁聽的不過數百,無不是宋國顯貴,都圍在巨大的太極圖案周圍,翹首以待今日兩位主角的到來。

此時見孔子應諾而來。多數人都起身舉袂行禮,孔子與他們見禮,徑自在陰陽魚的陽儀處落坐。

淡雅絲竹聲間,偶有低聲議論,此會由宋國執政。大司城樂子明主持,他如今算是孔子半個親戚,但對孔門弟子卻不冷不熱,神情傲然,氣氛顯得有些壓抑。

忽然間,環佩叮噹作響,樂大司城頓時滿臉諂媚的笑,衆人回頭,卻見是公女南子在一衆巫覡的簇擁下走了出來。

南子還是那身打扮,臉上蒙着一層紗。據說自從她父親宋景公不幸卒去後,南子就宣誓終身不嫁,要爲宋國侍奉鬼神,只有神明和玄王才能見到她的容顏。

故在場衆人自然沒機會一睹芳容,只能看到她額頭上有一點殷紅,白皙的脖頸上掛着陰陽魚墜飾,穿聖潔的白色巫袍,袍上點綴黑色的玄鳥圖紋,手上戴着芳草織就的手環,散發出淡淡清香。也許還戴着許多能通靈的飾品,走起路來環佩叮噹。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天下大道。莫不包含其中,夫子覺得如何?”

一出場,南子便以這樣一段話作爲開頭,顯得神秘而又讓人敬畏,故而她雖是傾國傾城的尤物,但在場衆人卻不得不收起覬覦之心。

她偶爾也講經。聲音清泠,稱得上娓娓動聽。如此種種,也難怪商丘城裡許多人都成了信徒,而宋國的男巫女覡紛紛帶着自己供奉的神祗被她收編,絲毫沒有反抗之力。

但孔丘卻不爲所動,他跪坐在地上,認真整理衣着後,隨後正視南子,難得地以凝重神情示人,認真說道:“老子曾對我說過,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爲和,公女所作的這太極圖寓意深刻,頗得老子深意,丘也極爲佩服……”

“但唯有一樣,貴教於鬼神與人事的關係,丘不敢苟同!”

南子也已落座,與孔丘恰似陰陽相對,看着站在場間風度翩翩的君子孔丘,她眼眸中流露出些許佩服神情。只是想着此人在魯多次與自己的情郎作對,如今又跑到宋國來阻擾趙無恤交予的任務,不免還是有些遺憾。

她聞言微微搖頭自失一笑,深吸一口氣後長身而起,揖手爲禮,看着座上孔子朗聲道:“南子不才,敢請教!”

聽着這幾個字,毫社內驟然變得更加安靜,那些做爲背景音的絲竹聲和議論聲不知何時也悄然無蹤而去。

外圍,孔子的弟子公良孺悄悄地碰了碰子路,問道:”夫子能贏麼?“

子路自信滿滿:”我只希望宋國公女不要輸的太慘!”

……”南子聽說過一件事,從前秦穆公在陳寶祠祭祀,有一位神光天化日之下進進入祠堂,他長着人頭鳥身,披白袍戴玄端。秦穆公見了,害怕地逃走。神說:‘別怕!上帝享用你的明德,讓我賜給你十九年陽壽,使你的國家繁榮昌盛,子孫興旺,永不喪失秦國。’穆公拜兩拜,稽首行禮,然後問尊神名氏。那神回答說:‘我乃句芒。’這件事準確無誤地記載在秦國史冊上,如果以秦穆公所親見爲準,鬼神的存在難道還能懷疑麼?“

結束了這一段長篇大論後,南子總結性地說道:”無論是史冊還是鄉野傳說,類似的事情數不勝數,事到如今,夫子還要否認鬼神的存在麼?“

孔丘笑着搖了搖頭:”公女休要誤會了,我今日來此,並非是要否定鬼神的存在於否。”

旁聽的衆人一片訝然之聲,南子眼中也生出了疑惑,轉而目視那些來告狀說孔子在商丘宣揚鬼神不存在的巫祝。

那天來向孔子下戰書的巫師跳了出來,指着孔子道:“仲尼休要自食其言,那一****當衆說,先事人,後事鬼的!”

孔子大笑:“食言者肥,丘豈會亂說?我偶爾也會向祖靈祈禱,也曾在弟子們面前讚許過大禹對鬼神的恭敬,怎麼會悍然否定其存在?敢問這位巫祝,丘豈有一言否認世間有鬼神!?”

那巫師啞然,孔丘近來以質疑天道教義的態度出現在商丘街頭。讓他們對其十分敵視,在南子耳旁告狀時便添油加醋了一番。

南子狠狠地瞪了那幾人一眼,宋國百廢待興,她創教也不過一年多。可用之人並不多,教中巫祝良莠不全,以至於今日鬧了這大烏龍。她記住了這幾人的名字,等事後再收拾他們。

但事到如今總得圓下去,於是她硬着頭皮道:“原來夫子也不否認鬼神存在。這是明智的,既如此,不知你今日來此是要辯什麼?”

孔子嚴肅地說道:“丘認爲,公女對待鬼神的態度有偏頗,非其鬼而祭之,諂也。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此可謂知矣。若對鬼神的祭祀太過諂媚,甚至如現在宋國這般,將周遭所有神明都納入社廟祭祀。將天供奉得高高在上,鬼神在中,人事卻擺到了最末,是不明智的表現……“

南子搖頭:“不然,夫子錯了。現在的情況是,自三代的聖王死後,天下便喪失了義,諸侯用暴力相互征伐。君臣上下不做不到仁愛忠誠,父子弟兄不相互做到慈愛孝悌,上位者不努力於聽政治國。下位者不努力服役做事。各國都有寇亂之事,盜賊在大小道路上阻遏無辜的人,奪人車馬、衣裘爲自己謀利。由此種種,稱之爲天下大亂也不爲過。這是什麼緣故呢?南子竊以爲。是因爲衆人對鬼神有無的分辨存在疑惑。假若天下之人能一起相信鬼神能夠賞賢罰暴,在做惡事前保持敬畏,那麼天下豈能混亂?””故宋國的執政大臣與在職者,若確實想求興宋國之利,除宋國之害,那麼對於鬼神的存在。就不得懷疑,並且要加以尊重表彰,這即是聖王之道,夫子可有異議?“

孔子當然有異議:”聖王之道在恢復人道的禮儀與道德,而非事鬼神……天道可敬,卻不可諂。“

兩人你來我往之下,於是乎,今天的辯難,不知不覺從鬼神存在與否偏離了,歪樓了。

在場衆人,包括孔子與南子不知道的是,這場在歷史上本不該存在的辯難,揭開了延續數千年學術爭端的序幕。

那個命題,叫做“天人之辯”!

……”天志纔是一切人間事務的基準……“

在今日的辯難進入中國古代哲學的核心”天人之辯“後,南子的言辭沒了方纔那麼犀利,她發現自己遇到了一座不可撼動的大山。

南子雖然極爲聰慧,而且這一兩年來十分好學,將宋國巫祝的東西學了個七七八八,加上身份和容貌加成,頗能忽悠一些信徒。可孔子畢竟是天下聞人,從十五歲起就開始刻苦學習,多次不顧年齡、身份,以他人爲師的人,涉及的領域上可經天緯地,下可安邦治民,雖然都是理論,但對付南子卻足夠了。

孔丘整理儀容,神情凝重,他尊敬辯難本身所代表的智慧磋磨,同時也對南子表現出來的見識有某種程度的嘉賞,就像,就像是對待一位比較聰慧的弟子一般。而當辯難進入正題,他便毫不容情開始展露自己在當世理論界傲然羣儕的水準。

儼然如泰岱,一覽羣山之小!

圍繞着辯難命題,無數前賢經典被孔子巧妙擷取組織,變成一張繁複又清晰的羅網。但聽者卻不需要琢磨太久便能明白其間真義,因爲孔子的辭藻一點也不華麗,簡單樸素恍如日常用語,孔門弟子們默默做着筆記,而在場的宋人也像是在聽課的學生,聽着聽着不由頷首起來。

更令場間衆人感到震驚無語的是,在今番辯難裡,孔子竟能多次使用存在於殷商、宋國史籍的東西,箕子、微子對天的態度,都變成了他的武器,讓南子無從反駁。

南子的”天道“,頗似後來發源於宋國墨家的“天志”,她希望在人倫社會秩序之上,有一個非人層次的高級存有者”天“,將天神化,扮演主宰人間,並施予賞善罰惡功能的角色,天以他的意志來作爲,天志於是成爲人文世界最應追尋奉行的對象。

在孔子的心中,天是一種自然神的狀態,雖然冥冥中自有天意,人要敬畏天命。但一切還是得由人自身來決斷,所以孔子哲學的基礎在於人,甚至是天,也要以民心爲基準。至於天本身,可以高高在上,但不必太過於神化它。

本來這是周、殷兩種文化間世界觀的分歧,很難分出高低勝負。但在孔子的敘論下,南子漸漸顯得吃力,她只是稍做反擊,便被陷入那樸素言辭鋪成的海洋。她那點可憐的知識只是一條小河,進入大海後便無影無蹤。竟只能眼睜睜看着對方將那道語網織的越來越密,而自己卻是毫無還手之力。”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最後,孔子用這句話,結束了自己的發言。

庭院之間鴉雀無聲,孔門弟子們相視而笑,心道:”夫子勝了“。經歷了在魯國的失敗後,夫子雖然受挫,卻越挫越勇,他的言行和思想越發純熟。

而宋國人則不知該如何言語,包括樂溷在內,都覺得後背有些微溼。這場辯難,從後期一邊倒的局面上看,似乎是孔子贏了。

但南子卻死不認輸,她緊緊捏着拳頭,依然咬着嘴脣,堅持道:”天尊貴至高、天無所不知,夫子所推崇的仁義,都自天出!“

……

當一方不服氣,死咬自己的理論時,辯難便陷入僵局,最後,還是樂溷出來打圓場,宣佈這場辯難不分勝負……

不過孔門弟子們依然像一羣在將軍率領下打了勝仗的士兵,昂首揚眉,跟着自家夫子往毫社外走去,今日他們獲得了實質性的勝利。

孔子和他的弟子們住在司馬耕的一處宅邸裡,雖然擠了點,但日常生活還是能滿足溫飽的,比起他們在莒國時的窘境不可同日而語。

弟子們其樂融融地分享今日摘抄的筆記,整合到顏回那裡,因爲夫子述而不作,所以他們暗地裡商量着,要將夫子的言行記錄下來,往後做成一本書。

孔子則在榻上閉目養神,他畢竟是年近六旬的人了,今天的辯難強度很高,從早上持續到傍晚,他感到有些許勞累。

到了次日朝食後,卻有宋宮裡的有司尋上門來,說是國君有請!”宋公要見我!?“

一時間,孔子和衆弟子都有些驚訝,宋公請見,這還是孔丘來宋國後的第一次。

因爲宋公糾只是個十來歲的娃娃,整日被養於宮室,實權都在司城樂氏、皇氏、公女南子手中。

最後,還是子路興奮地一拍大腿道:”或許是昨日辯難之事被宋公聽說了,於是決定讓夫子做他的太傅呢!“

第389章 迴歸的希望第403章 善者勝於未戰之時第593章 邾婁稱藩第927章 將軍白髮第687章 邯鄲九月(上)第78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上)第712章 范蠡文種(上)第769章 當歸(下)第343章 盜亦有道(下)第806章 覆手爲雨第375章 遠交近攻第983章 荀伯之後第362章 大禮議第575章 趙氏幕府(下)第378章 虎入平陽第69章 大宗小宗第3章 沒車的男人傷不起第1081章 肯爲君王捲土來?第286章 “戰國時代”第844章 猗頓之富第126章 國險多馬第1219章 昊天有成命第733章 虎狼!第410章 會師第538章 巫頌(上)第158章 清揚婉兮第1022章 姑蘇臺上烏棲時第101章 嘉禾重潁第724章 張孟談第46章 一生之敵第455章 黑鐵時代第1142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上)第886章 少樑砲第586章 威服九國(上)第1110章 天子東狩第142章 好色之徒第1002章 跖之徒第735章 亡國之音 中第388章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第1082章 孫叔敖舉於海第1218章 絕筆春秋第498章 宋之亂(上)第128章 竊國大盜第707章 南國金鼓第892章 過河卒第107章 勢同水火第754章 車壘雖然有奇效第34章 巡視鄉里第479章 孔方兄第746章 長矛對技擊第735章 亡國之音 中第990章 蒲阪之戰(上)第797章 義在東軍第256章 趙武卒第1097章 萬里長城萬里空第966章 熵第1149章 身騎白馬第153章 兩驂如手第713章 范蠡文種(下)第473章發 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第930章 鄒魯第1175章 平衡的兩端第542章 鳴鼓番外6 《史記西楚世家(中)》白話譯文第188章 暗潮涌動(上)第323章 亂(中)第330章 放虎歸山第1046章 王師北定中原日第288章 鄟澤之盟,高唐之謀第222章 生者當如斯第188章 暗潮涌動(上)第178章 損己利人第1135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505章 桐宮之囚(上)第429章 戰爭的尾聲第821章 興越三絕第557章 虎第475章 舟師第1180章 剛愎自用第797章 義在東軍第25章 國野矛盾第500章 美人離殤第438章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第442章 天逐第1198章 四百年後併爲一家第1212章 脣亡齒寒第34章 巡視鄉里第119章 可爲良配第194章 醫扁鵲第1028章 王孫歸不歸?(上)第1046章 王師北定中原日第570章 趙卿昔時宴平樂第448章 爭流第474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865章 大業第265章 鼓勵消費第695章 趙氏包圍網(中)第1150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961章 趙無恤之心(上)第282章 廩丘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