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一山不容二虎(上)

魯侯宋八年,十月初三,午後。

在趙無恤攜同季孫斯出現在衆人面前後,藉助季氏多年積累的聲望和民心,季氏私屬半數反正,城西的國人也紛紛響應前來相助。沒多會,魯人對陽虎之卒形成了半包圍的態勢,而且士氣更加高昂。

孟氏也開始發力,孟孫何忌親自蹬車擊鼓,公斂陽(字處父)率領郕地人擊敗了公山不狃的費邑卒,將其逐出了城門。接着從上東門進入十字路口的戰場,打算一鼓作氣剿滅陽虎,然而卻功敗垂成。

陽虎手下的人雖然各懷心思,但他多年經營培養出的陽氏死士卻力戰不退,何況他還把魯侯和叔孫州仇攢在手裡,這讓魯人們有所忌憚。於是兩個勢力相持於城南,誰也無法再前進半步。

天色漸漸暗淡下來,趙無恤站在城西牆垣上,眼前的曲阜煙塵瀰漫,其間有一些耀眼的火舌跳動,風中傳來陣陣的哭喊嚎叫,唯有武卒控制的城西地區相對安寧。

“城巷戰鬥是漫長的拉鋸戰,需要一個穩固的後方作爲基地,才能沿着道路進一步推進,像清掃屋子一樣疏通每個角落,所以千萬急不得。”

趙無恤按照這種思路,命令軍吏們暫且停止向外攻擊,先撤回來造飯休息。

他手下的兵卒們對魯城曲阜的地形不熟,貿然衝上去只會被敵人分割開來各個擊破,正面還是交給孟氏和季氏頂一會罷。

所以,趙無恤在入夜後開始收緩攻勢。鞏固防禦。

對於不到千人的武卒來說,曲阜城西依然太大。把兵灑到里巷間就根本收不回來。所以他現在也不敢再分散兵力,只得吩咐穆夏和虞喜盡力收攏部下。又親自領着百餘名心腹坐鎮巡邏,力求撲滅各處的火焰和暴亂。

經過上半夜的忙碌,武卒完全控制城西,穩定了秩序。

孟孫何忌和季孫斯久攻城南不下,也知道夜長夢多的道理,於是就派子服何跑到城西,面見趙無恤。

“陽虎餘黨劫持了國君和大司馬,盤踞在城南的官署區和內城公宮中,如今兵卒都已疲憊。國人見戰亂轉移到了城南,便生了退卻歸家之意,還望大夫能再助主君,滅此朝食。”

這情形在趙無恤的意料之中,他原本的打算就是坐待,若是陽虎敗得太過容易,他這個平逆大功臣的份量豈不是要平白削減幾分?

不過,無恤也得注意吃相,讓季氏孟氏稍微碰個釘子就行。若是陽虎未滅就迫不及待地張口追加好處,恐怕會讓人心寒。保不準就會讓陽虎有了翻盤的機會,也不符合他未來籌劃中的“相忍爲國”之策。

既然之前分析局勢後下定決心助三桓擊陽虎,那就要將其徹底打殘!

所以當子服何前來求援時。趙無恤立刻調遣武卒集結,到了天矇矇亮時,以擅長巷戰的子路、田賁、穆夏爲首。配合孟氏,從側翼攻擊陽虎之卒。在棘下相遇後進行了一場決戰。

……

時間到了十月初四清晨。

曲阜城南的棘下,這裡長寬達百步的廣場四周種滿了棘木。此處以此得名。棘下本是聽訟之所,往日裡,這兒應該是有爭執的曲阜魯人跪坐四周,而高冠博帶,威儀無比的大司寇則帶着屬吏位於中央聽訟,可今天這塊開闊地卻成了魯人兄弟相殘的喋血戰場。

趙無恤生怕武卒損失太大,所以親自指揮,正面讓季氏、孟氏族兵去扛,他的武卒則負責充當鍥入其縱深的矛尖,對上士氣低迷的叔孫氏私屬,還有被陽虎脅迫的國人,基本是一觸即潰。

但若對方是陽氏精兵,一衝不動時,無恤就明智地讓武卒退後,調遣魯人弓手和擲矛兵拋射消耗敵人,待其死傷疲憊時伺機再上。

反覆拉鋸的結果,是武卒付出了三四十人的死傷,而陽氏丟下數百具屍體後最終戰敗。叔孫氏的私屬見勢不妙,已經降的降逃的逃,只剩下陽虎帶着數百餘黨退守內城。

“敵軍退了,退了!”

一羣輕騎士沿着南北大道跑過,打頭的正是一身戎裝的無恤,馬蹄踏在滲滿血漿的土路上,濺起點點紅泥。看到在此役中無堅不摧,無往不克的趙氏玄鳥旗幟後,原本在街上追逐的亂兵和輕俠嚇得戰慄不已,紛紛躲到街旁屋檐下,不敢造次。

臨近內城公宮,趙無恤駐馬四下打量。

城內舊日的秩序已經不復存在,許多區域處於失控狀態,三桓和陽虎手下都有一些脫離了大部隊的亂兵,散得到處都是,完全沒了建制,他們中的一些亡命徒開始到處打砸搶。

里閭裡多處房屋吐着火舌,整個街道煙霧瀰漫,根本看不清百步外的情況。剛剛爆發劇烈戰鬥的城南街道上散落着近百的士兵屍體和傷員,一時也無人理會。

一種無奈和悲涼的感覺在趙無恤心頭涌起,《大雅.桑柔》中的一句話不由脫口而出。

“民靡有黎,具禍以燼!”

無論野心家以什麼目的在這座都邑紛爭,最終禍害的終究是黎民。

今日之後,不知道有多少男子死於戰亂,不知道多少間房屋化爲灰燼,這場兵變帶來的陣痛,又得多少年才能緩解過來?

讓無恤愧疚的是,他也是其中的一個推手。

他的聲音變得冰冷異常:“封凜!”

“唯!”

“傳令下去,令各卒軍吏立刻跟着孟氏派給的嚮導,開始整頓城中秩序。若是有亂兵劫掠,摧殘民衆,無論他原本是陽虎亂黨,還是孟氏、季氏、叔孫,乃至於我武卒!只要見到,嚴懲不怠。抵抗者可就地格殺!”

封凜一愣,但還是應諾而走。

馬蹄繼續往前。就到了魯國公宮的牆垣腳下。

趙無恤來過這裡,內城比外城垣要低些。但也更加堅固容易防守。

持續的戰鬥已經讓不少瓦礫掉落,上面守着的陽氏兵卒似乎已知大勢已去,此時如同驚弓之鳥,看到有人接近後紛紛拉弓射箭,也不管趙無恤等人騎着馬站還在兩百步之外,根本射不到。

趙無恤無視落在面前幾十步外的箭矢,揮鞭指着內城對子路等人說道:“陽虎還控制着從公室到城外的通道,如今季氏、孟氏不敢強攻,所以選擇了圍三缺一的法子。他們也怕若逼急了陽虎,他會謀害魯侯和大司馬。”

整頓秩序後,無恤在季氏和孟氏的兵卒趕到前,又佈置了城南的防務,讓忠勇負責的子路親自守在府庫和倉稟處,不許那些亂兵進去搶劫。

“這些器械、物資、糧秣對於魯城數萬人過冬極其重要,我不想因爲這場政變導致魯城人餓上一個冬天,此事就拜託子路了!”

話說回來,陽虎倒是還有幾分良心。或者是太過慌亂來不及動手,撤退時也沒敢燒燬這些地方拒敵。

“仲由敢不從命!”

一夜鏖戰後子路卻未顯疲態,身體棒得像二十歲小夥,不似四旬中年人。

子路的名聲已經在整個魯城響亮起來。他一人逼退數十人事蹟傳遍了軍中,季孫斯在特地向趙無恤拜謝救命之恩的同時,也順帶感激了子路。並問了他的名字。

“孔子之徒仲由!”

對此,子路極爲自豪。每次介紹自己時非要加上孔子之徒的身份,相當於爲夫子揚名。同時也對給了他表現機會的趙無恤心存感激。

在棘下之役中,他將冒死朝趙無恤所在中軍發動衝鋒的陽虎之黨公鉏極,一劍刺殺!

除了被趙無恤生俘的陽越外,這是陽虎黨羽裡另一個重要人物折損,算是了不得的大功勞了。季孫斯已經嘟囔着事後要爲子路向國君請功,加封他的爵位。

對此趙無恤明面不干涉,心裡卻冷笑不已。

季氏過去幾年被陽虎控制,族中不少子弟也紛紛從賊,宗室力量被轉化爲陽虎的黨羽。原本還算衆多的私屬在這次兵變裡損失極大,最大的領邑費地也還在公山不狃手裡。

雖然在危急關頭成功得到了國人支持,但趙無恤知道,季孫斯知道,孟氏也知道,在面臨季氏或陽虎的抉擇時,深恨陽虎統治的國人選擇了季氏。可若是換個敵人,如孟氏、趙無恤,一旦不是非此即彼時,國人就會選擇中立了。

所以,現在的季氏如同一個久病初愈的病人,十分虛弱。才脫身沒多久,季孫斯就開始忙着恢復力量,尋求庇護了。他對趙無恤的態度極其親密,也不做叔侄輩了,一口一個世弟,對於大顯身手的子路也生出了招攬之心,只不過趙無恤之前謊稱子路是他家臣,所以季氏纔不敢明目張膽地許以職位。

子路倒是沒看出這麼多道道,他心想:“趙大夫不以我身份低賤而等閒視之,給了我蹬車的榮譽,之後也不因爲我的魯莽冒犯而惱怒,又給我機會近身斬殺敵將的機會,這是知遇之恩!我一定要做好大夫交待我的事情。”

惜哉,自己二十歲時爲何沒有遇到這樣的主君呢?子路心裡甚至有些羨慕已經成爲趙無恤家臣,被委以重任的冉求和公西赤了。

魯人終究沒完成滅此朝食的期待,等進攻內城的戰鬥告一段落,門洞大開時,時間已經接近傍晚。

趙無恤也帶着武卒們參與了進攻,這次卻不肯讓手下去攀爬作戰,而是遙遙監督着大量的孟氏、季氏私屬去衝鋒。

對此,無恤的理由十分充分:“我的謀劃讓人數過千的鄆城邑兵全軍覆沒,救下了將要被害的季大司徒,又在擊破陽虎之卒的棘下之戰裡出力。做了這麼多,也該輪到季氏孟氏奮力廝殺一次了。”

趙無恤的話句句在理,季孫斯心存感激,自無不可,孟孫何忌怯懦,也訥訥不再言。

只有今日政變的“次功之臣”,郕邑宰公斂陽對無恤不置可否,瞧見孟孫何忌的模樣後,他怒其不爭地暗暗撇了下嘴,望着趙無恤,眼中閃過一絲陰冷!

第287章 高築牆,廣積糧第633章 牧野洋洋(中)第215章 如霹靂弦驚(下)第192章 孟談三策(下)第57章 雨夜驚變(上)第260章 傾城傾國第577章 失敗者第819章 無爲有爲(上)第861章 中山第548章 濟清第895章 兵者詭道也第993章 鳴條第355章 公輸紙第1151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340章 巫頌(下)第476章 疾風烈火第17章 割圓之法第856章 弱冠系虜請長纓第115章 賞罰分明第9章 姑布子卿第857章 絕域輕騎催戰雲第945章 蕩氣迴腸(上)第989章 曲沃代翼第1141章 弓如霹靂弦驚第937章 神蝗第680章 中牟之降第686章 子見南子第1208章 華陽國志第755章 奈何趙軍有弩砲 上番外12 《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下)第795章 士爲知己而搏第695章 趙氏包圍網(中)第654章 大風(11)第82章 振振公子第118章 除惡必盡第650章 大風(7)第914章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番外9 阿育王第1050章 軍功爵第964章 一一垂丹青第33章 魏舒方陣第262章 引狼入室第331章 豎子不可與之謀!第944章 白虹貫日第89章 無心插柳第1119章 雙頭鷹番外13 秦皇紀(上)第298章 仲尼弟子衆生相第1011章 國殤第1031章 朝天子(上)第1209章 非戰之罪第411章 父子相見第590章 諸神的黃昏第1175章 平衡的兩端第182章 董安於(下)第447章 交鋒第517章 隱士第1109章 天下無數百年不變之法第13章 趙樂聯姻第798章 走投無路第633章 牧野洋洋(中)第497章 再笑傾人國第436章 醫者心第627章戰爭的序幕第336章 多難興邦第592章 子貢一出第119章 可爲良配第654章 大風(11)第773章 老驥伏櫪第209章 矢如飛蝗第628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1076章 一歲一枯榮第638章 抽刀斷水第752章 汶水滔滔第601章 阿姊(下)第二卷完第1149章 身騎白馬第558章 永以爲好也第544章 首誅第342章 盜亦有道(中)第777章 大廈將傾第349章 孔夫子的局(下)第285章 名與實第465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 裡馬第192章 孟談三策(下)第768章 當歸 上第758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下第275章 出城野戰番外12 《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下)第499章 宋之亂(下)第683章 河伯娶妻第965章 齊人之福第742章 暴行第399章 驅虎吞狼第552章 豈在多殺傷?第541章 新宋第877章 魚躍龍門第661章 卿士之死(中)第393章 大盜的綱領第396章 鴛鴦陣!第61章 姍姍來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