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亂(下)

時間已經到了午後,在城西戰事塵埃落定的時候,退回內城的陽虎卻茫然未知,他正試圖掌控全局。

“雖然中了趙氏豎子的奸計,讓季孫斯逃走,但今日之戰定然是我勝!”

陽虎的底氣沒有受那場路邊的意外影響,他依然自信滿滿。爲了今天的政變他與黨羽們已經準備許久,如今有主場之利,趙無恤一個外來的卿子,手下僅有不到千人,就算個個都是善戰的虎賁,又能對局勢起到多大的作用?

在事發後,北面傳來孟氏族兵沿着南北中軸大道南下的消息,他立刻判斷,這是孟氏想要攻到自己控制的公宮去。

“能否奪取國君,便是今日之戰的關鍵!”陽虎如此篤定,隨即下達了一系列命令。

“趙無恤服而後叛,定然是與孟氏勾結好的,現如今最緊要的是三件事情:一是速速前往公室,把國君控制在吾等手中,切不可讓孟氏搶了先;二是讓大軍合力圍攻城北,孟氏族兵集中在那裡,拔除營壘後魯國便無人再敢反抗,大局可定……第三嘛,自然是派偏師去西面援助吾弟,將季孫斯重新抓獲,將趙氏豎子也拿下,但先別傷他性命。”

雖然恨無恤恨得牙癢,但陽虎還是想活捉他,好跟晉國趙氏做交易。

於是,在頂住孟氏的進攻後,陽虎亡羊補牢的第一件事情,便是親自帥兵前往魯國公室,劫持了躲在帷幕裡的魯侯。

“孟氏勾結趙無恤反叛,欲廢黜國君,請君上隨陪臣討賊!”

從昨天開始,陽虎之卒便控制了魯宮的護衛,國君失權已久。早在上一任國君魯昭公時,就已經到了行射禮時公臣中湊不出善射的三對武士,不得不從大夫家臣中補充的程度了。

現如今更是不堪。魯侯身邊只剩下幾個豎寺護着,他戰戰兢兢地被陽虎強行塞上馬車。和叔孫州仇一起被簇擁在中央。

陽虎的命令有條不紊地被髮布:“季寤統帥兩千季氏家兵,叔孫輒統帥一千叔孫氏私屬,與我陽氏之卒五百人在城南,公山不狃領兩千費邑兵佔據城東,一齊進攻城北。此外公鉏極也帶五百人去城西馳援陽越,務必將趙無恤和季孫斯抓獲。”

戰鬥在各個里巷裡蔓延,漸漸從東、南朝西、北推進,孟氏以少敵衆。控制的地域在漸漸收縮,魯城已經全面開戰了。

陽虎勝券在握,但局面比起他和黨羽事先想象的,似乎更加難以把握些。

孟氏的力量超乎了他的想象,善戰知兵的公斂處父率領兩千孟氏族兵頑強抵抗,雖然沒能攻入內城公宮,但依然固守城北。

陽虎對己方疲軟的攻擊十分不滿,卻又無可奈何。

季氏、叔孫氏私屬也好,被強行從家中驅趕出來作戰的國人也好,他們只是迫於國君、叔孫家主被陽虎控制。不得不與對面的孟氏爲敵。

更甚者,因爲季氏許多家臣沒有看到自家宗主,便在司士苫夷的帶領下消極應戰。拒絕聽從庶孽子季寤的指揮,窩在一角不加入戰團,反倒用帶敵意的目光看着陽虎等人,揚言非要見到季孫斯本人方能盡力幫忙。

這也是之前陽虎不敢當着這些家臣和國人的面戮殺季孫、叔孫的緣故。雖然他們的力量被架空,但一百多年來的威儀還在。除了部分投機者外,多數家臣還是聽從季孫斯的調派,這幾年裡陽虎也是借了季氏的虎皮,才得以指揮那麼多人。

於是,陽虎這邊的數千人和佔劣勢的孟氏族兵在北城打得難解難分。天黑之前結束戰鬥的希望越來越渺茫。

屋漏偏遭連夜雨,城西也傳來了一個壞消息。

公鉏極帶着兩三百殘兵敗將狼狽而回。向陽虎回報說,陽虎和叔孫志的兵卒都已經被趙無恤擊潰。公鉏極也撞上了埋伏,交代了一半人後才得以逃回。

“什麼!?豎子敢爾!”陽虎氣得哇哇大叫,這意味着,他安排在城西追擊季氏和趙無恤的弟弟陽越很可能已經遭遇不測了!

“趙無恤已經控制了城西,他的武卒長矛當先,後面帶着兩千餘人,現如今已經朝這邊推過來了!”

“且慢,趙無恤只有幾百,哪來的兩千餘人?”

“有孟氏安排在那邊的隸臣,還有國人,在季孫斯號召下,城西沿途市肆里閭的不少國人竟然真的袒露右臂,手持弓矢竹矛出來助陣。雖然不敢正面與吾等對敵,卻在各個里閭巷子裡鑽來鑽去,讓人防不勝防。”

“國人,國人……”

陽虎隱約意識到,自己似乎將這次城內鏖戰的重點搞錯了,應該將撲滅趙無恤和季孫斯作爲第一要務纔對!

就在這時,插着季氏大旗的戰車出現在街巷盡頭,季孫斯在趙無恤的催促下換上了甲冑,縱然面色蒼白,但依然站到了衆人面前。

季孫斯甫一出現,兩邊還未接戰,就給了陽虎巨大的壓力。他也赫然發現,季孫斯的號召力,居然還真比魯侯有用些。

季孫斯照着無恤教他的那些話,在戰車上開始張口宣講起來,車下的兵卒將這番話一個接一個地傳播開來,最後由兩千人匯成了巨大的聲浪,彷彿鋪天蓋地而來!

“陽虎謀逆!欲戮殺大司徒,現如今大司徒已爲廩丘大夫所救!季氏、孟氏、叔孫衆私屬家臣,倒戈而向陽賊,爲時未晚!”

聽到喊話聲後,陽虎耳中嗡嗡作響,他陣營裡的季氏家兵也面面相覷,一時遲疑不已。

早先陽虎還是家宰,雖然有叛亂的心思,卻沒有太過火的行動,所以這些季氏私屬還能暫時忍受。但如今陽虎當面公然與家主火拼,除非是已經投靠陽虎一黨的死忠,一般人都會選擇棄械不戰,乃至於倒戈相向!

片刻的猶豫後,人羣中也發出了一聲巨吼:“季氏乃吾等三世之主。報效家主就在今日!”

喊話者正是原本擔任季孫斯車右的司士苫夷,在他的帶領下,部分季氏私屬家兵立刻反正。倒轉了矛頭。陽虎的腹心頓時出現了千人左右的內寇,他們從內部開始攻擊陽虎。攪亂了原本還算嚴整的陣列。

陽虎之兵開始從內部崩潰,局勢開始逆轉,不光季氏私屬分裂成了兩半相互攻擊,城東的公山不狃也遭到了孟氏公斂處父的猛攻。趙無恤武卒從西面擠壓陽虎,沿途加入的國人越來越多,陽虎不得不步步後退。

“這不可能!”陽虎看着自己的野心在慢慢崩塌,他在部下簇擁下朝城南退卻時,一回頭。正好看到了敵陣中那柄高高豎起的玄鳥大旗。

“趙無恤!”

今日之事之所以功敗垂成,就是因爲此人突然反水,又憑藉一己之力強行逆轉。

“虎父無犬子,陽虎算是服了!”他最後只能惡狠狠丟下這句話,退守宮城。

時間已經漸漸接近傍晚,城中菸頭四起,街巷中無數的亂兵和民衆四處流竄,城中的輕俠少年各爲其主,分別被陽虎和孟氏徵召,在市肆里閭間打的不亦樂乎。倆家的兵卒裡。一些人面對前方的戈矛遲疑不前,一回頭卻變成了兇狠的暴徒,乘着這機會成羣結隊的衝入街巷民居中搶掠。

不過在趙無恤武卒經過的地方。秩序卻在慢慢被恢復。

趙無恤和子路並排站在戎車上,他已經褪去了披在外面的深衣,也是一身玄色的甲冑在身,扶着車欄遙望前方的狹路廝殺,作爲武卒,乃至於曲阜國人們的指揮者縱觀全局。

“雖然城內還在鏖戰,但如今城西、城北都已經控制在大夫和季氏手中,城東的公山不狃也被孟氏驅逐出城。吾等這邊的人手已經增加到了五千餘,和陽虎那邊相差無幾。何況陽虎手下的叔孫族兵是被迫的,大多數都沒有戰心。”

子路雖然看似魯莽。卻並非單純的匹夫,可能他對軍陣戰法比冉求差些。但卻也算是知兵之人,對局勢分析還算清晰。的確,勝利的天平已經漸漸向趙無恤、季氏、孟氏一方傾斜了。

但子路依然搞不懂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最初趙無恤至少還在親身冒險和暗中佈置。可後來,他只是讓季氏斯到前面走了一圈,就讓局勢漸漸扭轉了!

面對子路的疑問,趙無恤笑着說起了一件往事。

“襄公十一年,季武子欲專其民,遂增設中軍,三桓分三軍之民。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分三軍,一卿主一軍之徵賦。由此公室益弱而三桓漸強。”

“襄公十二年,三桓十二分其國民,三家得七成,公得五成,國民不盡屬公,公室於是卑矣。”

“昭公五年,季平子罷中軍,四分公室,季孫稱左師,孟氏稱右師,叔孫氏則自以叔孫爲軍名,三家自取其稅,國人不復屬於公,公室彌益卑矣!”

這是三桓漸漸專魯的過程,現如今雖然有陽虎亂入,但情形卻相差無幾。

“這些事情仲由也知道,但和今日戰事有何關係?”子路的一個優點是喜歡問問題,缺點也是喜歡問問題,他彷彿把趙無恤當成了平日的孔子,開始求問不倦起來了。

子路今天的表現讓無恤大開眼界,雖然沒把握將此人徹底收服,但處好關係以備未來再用卻是必須的。

於是趙無恤繼續說道:“八年前,被季平子驅逐的魯昭公死於國外,當時我父親問過史墨,季氏趕走國君,可是民衆順服他,諸侯親附他,國君死在外邊,也沒有人去向他問罪,這是爲什麼?”

“史墨當時如此回答:天有三辰,地有五行,身體有左右,各有配偶。同樣,王有公,諸侯有卿,都是有輔佐的,上天生了季氏,以佐魯侯,至今已經五代人。時間久到民衆忘記了自己的國君,轉而順服季氏,這不是理所應當的麼?子路應該知道,現如今雖然三桓子孫衰弱,但國人依然不知君,只知季氏,或者說,他們本就多半是季氏之民,不是魯侯之民!”

這便是智者史墨的原話,陽虎是當局者迷,平日只看到了季孫斯的衰弱和卑微,卻忘了這個氏族對於曲阜魯人來說意味着什麼。

來到魯國後,在與三桓、陽虎的交往中,在曲阜街頭巷尾的觀察中,趙無恤卻清晰地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他才和陽虎的認識不同,對季氏極其重視,甚至不惜以身犯險也要奪取季孫斯作爲工具。

這是一種巨大的傳統和信任,是季氏花了上百年時間建立起來的東西,紮根於一個都邑最基本的力量:國人的土壤中,想要一次拔出幾無可能。多年前魯昭公與季氏的火併,國人已經寧助季氏,也不肯助國君了,現如今換成挾持國君的苛政者陽虎,上無大功,下無市恩,難不成國人還會反過來幫他麼?

“由曾跟隨夫子學過《泰誓》,裡面說過,民之所欲,天必從之,放在今日之事上也是對的。”

“誠哉斯言,得其民,則可得其國!”

子路回味着趙無恤的這句話,受到了巨大的震動。

然而趙無恤還算留情,沒把史墨最震撼人心的結論說出來讓子路承襲了孔子“君君臣臣”的三觀進一步崩裂。

“社稷無常奉,君臣無常位,自古已然!”

看着昨日繁華不再,街巷滿目瘡痍和屍體的魯城,趙無恤心裡暗暗想道:“季氏四分公室,竊了魯侯的民衆和賦稅;陽虎專魯,竊了魯國的軍力。他們都想做竊國大盜,一個花了五代人的時間經營,另一個則想以庶民家臣的身份逆襲,卻都以失敗告終。季氏的力量被從內部產生的陽虎吞噬了,今日之事不過是迴光返照;陽虎敗局已定,從此前途多舛。”

“鏖戰結束後,魯國的名與器,又將落到誰的手裡呢?”

是季氏復活重新掌權,是保留了最多實力的孟氏崛起,亦或是,經此一役後,成了三桓和魯人“救星”的廩丘大夫?

第362章 大禮議第1037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下)第652章 大風(9)第360章 臥榻之側第329章 相忍爲國第933章 天災第818章 道可道第504章 夫差第90章 君子有爲第355章 公輸紙第441章 用人第512章 田忌賽馬第1172章 復仇之義(上)第70章 數典忘祖第888章 癘瘍之懼第641章 真正的戰爭纔剛剛開始(上)第1143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下)第251章 新時代(第一卷終)第1049章 ”禁酒時代“第140章 知瑤之謀第368章 解救鄧先生第1107章 海外有載第313章 其命維新(下)第60章 與子同浴第810章 戰戰兢兢第110章 暴雨將至第585章 泗上諸侯第662章 卿士之死(下)第142章 好色之徒第644章 大風(1)第747章 冉求的拖字決第697章 攜芍藥以求兮(上)第354章 造紙術第836章 復辟第103章 囹圄隸妾第306章 孔仲尼第277章 前進的方陣第1044章 怒海爭鋒(上)第1012章 雖行無道第1201章 長安灞上(下)第865章 大業第469章 第藥第1138章 徵蓬出漢塞第1010章 奴隸制第309章 可以使爲政乎?第640章 投機者第58章 雨夜驚變(下)第1220章 !第1144章 赤山第1181章 近而示之以遠第727章 跳樑小醜第922章 移花接木(上)第999章 殘城第110章 暴雨將至第436章 醫者心第477章 兩敗俱傷第1121章 玉石之路第170章 七月流火第921章 鄰人失火第457章 天地之大第1153章 願爲黃鵠兮歸故鄉第537章 南子的歸宿第1169章 金陵王氣第1110章 天子東狩第112章 少虡煌煌 上第698章 攜芍藥以求兮(下)第695章 趙氏包圍網(中)第764章 糧食問題第1201章 長安灞上(下)第1189章 北風其涼第1101章 不絕如縷第1078章 鐵甲依然在!第1088章 王侯盡北望(上)第15章 君子六藝第188章 暗潮涌動(上)第66章 韓氏有女第478章 晏子遺書第724章 張孟談第55章 冬至(四)第759章 此戰到此結束第539章 巫頌(中)第397章 生擒活捉第84章 蹴鞠練兵第399章 驅虎吞狼第1154章 雲中誰寄錦書來?第324章 亂(下)第215章 如霹靂弦驚(下)第128章 竊國大盜第1074章 追亡逐北第927章 將軍白髮第866章 不如生女好第1154章 雲中誰寄錦書來?第787章 太陽照常升起(上)第11章 幸不辱命第1078章 鐵甲依然在!第199章 山陽遇盜(下)第15章 君子六藝第52章 冬至(一)第1066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下)第78章 朋比爲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