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兩小兒辯日

等到朝右移了幾步後,趙無恤纔看清楚,原來擋在塗道上的竟然是兩個童子。:倆人都是七八歲的年紀,身穿乾淨的葛布孩童服飾,懷抱竹馬,看樣子是富庶國人家的孩子。

只不過扎着總角發鬟的那個模樣木訥,低着頭顯得怯懦,被子路瞪了一眼後已經想退縮了。反倒是總髮的童子眉清目秀,一瞧就知道是個人小鬼大的傢伙,他拉拽着同伴站在路中心,昂着頭,一雙大眼睛盯着下車的孔子看。

他脆生生地問道:“你就是多知的孔子麼?”

接着他又吐了吐舌頭道:“好高,脖子都酸了……”

身長九丈的孔丘在兩個孩童面前卻也不以長輩之言訓斥,一如他說過的理想社會,“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所以雖然被兩個孩童忽然攔住去路,卻不失禮貌,而是儘量彎下了腰,帶着笑意說道。

“正是孔丘,二位小童子有何事?”

總髮童子拉了拉怯懦的同伴,兩人笨拙地朝孔子行了一禮,說道:

“吾等有爭辯,我認爲太陽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近,而到正午的時候距離人遠。他認爲太陽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遠,而到正午的時候距離人近。爭辯了一上午都沒結果,吾等聽說孔子多知,所以想來問問你,到底是誰說的對?”

倆人一本正經的樣子惹人發笑,也只有年少的孩童纔會問出這樣的問題,孔子卻沒揮袖而走。

“爲何會如此認爲?能說一說麼?”

那質樸的總角童子嚥了咽口水,怯生生地說:“太陽剛出來升起的時候大得像車蓋,到了正午就像陶輪一樣小,這不是遠的小而近的大麼?”

總髮的機靈童子則不同意:“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很清涼,到了午後的時候就像把手放進熱水裡一樣燙,這不是近的熱而遠的涼麼?”

“原來是兩小兒辯日,這件事竟然是真的,還剛好被我遇上了。”

趙無恤恍然大悟,而魯人們則紛紛撓着腦袋擡頭仰望已經升到中天的太陽。不過沒一會就被刺痛了眼睛,搖着頭停止了這種幼稚的行爲。

大多數人不以爲然,只覺得這是孩童的臆想,不過還是引發了小聲的議論。今天這裡兩個孩童問的問題。魯人們年少時或許還曾想到過,但一旦年歲漸長,操心的事情就漸漸多起來了,稅畝、丘甲、勞役、戰亂,迎接娶嫁。還有喪事……哪有心思去思考這種自然界的普遍現象?

大夥兒平日都盯着腳下的田畝和店肆裡的貨物,除了確定時辰和節氣,誰有事沒事擡頭看太陽啊!只要和農事關係不大,知其然便可,何必知其所以然?

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實事求是的精神,一般只存在於好奇心重的孩童和少數賢人之中,卻是推動人類歷史前進的巨大動力。

不過魯人們還是很好奇孔子會如何回答,孔子在曲阜多年,曾在不少地方開壇授課,衆人對他都比較熟悉。

數年前。季孫斯掘井時得到了一個腹大口小的陶器,裡面有個像羊的怪物,他去詢問孔子時卻謊稱“得到一隻類狗的物件”。孔子則說:“據我所知,那裡面的東西應該是一種雌雄未明的蟲豸‘墳羊’。”

正是因爲他的博學,所以自此以後,魯城人凡是遇到什麼不明所以的東西,多去求問孔子,所以現在有無數雙眼睛都盯着他。

孔子也擡頭眯着眼注視太陽,過了片刻後閉上眼愧然一笑:“這個問題,丘年少時也曾想過。但拜訪天下名師也未解出,兩位小君子孰對孰錯,丘不能決也。”

兩個孩童裡,總角那個有些失望。而總髮那個則笑着說:“原來孔子也不知道,孰爲汝多知乎?”

圍觀的魯人們也響起了一陣哂笑聲,素有博聞強記之名的孔子,竟然被兩人孩童難住了,的確不能算是“多知”。

甚至有人起鬨了起來:“仲尼不如少正卯多聞矣!”更有人慫恿兩個童子去找少正卯大夫問問。

孔子倒也不解釋,依然虛懷若谷地微笑着。彷彿自哂,又彷彿是讓人失望的抱歉般朝圍觀的魯人微微行禮。

但聽到這句話後,子路的臉都黑了,若非顏回攔着他,他恐怕都要下車與衆人辯論。

“仲尼這下可犯難了,看來我得驅散這些人。”柳下季無奈地搖了搖頭,身爲孔子老友他責無旁貸,正要讓隨行的兵卒們上前,卻被趙無恤伸手攔下了。

“柳下大夫且慢,這一次,就讓我爲孔子解圍吧”

“子泰?”

“正是,就算是送給孔子的見面之禮吧!”

卻見無恤踱步上前,用不怎麼標準的魯城方言對衆人大聲說道:“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智也!孔子又並非生而知之的聖人,縱然不知道的東西又何恥之有?在場國人們有人能答出來?既然如何,何必非難之!”

是的,孔子從來不是,也不認爲自己是什麼聖人,他只是一個在諸國間鬱郁不得志,轉而關注教育的沒落貴族,雖然嚮往重建周公之政,但那只是癡想罷了。

見一位高冠博帶的年輕大夫邁步站到了圈子中央,魯人們面面相覷。

“這是誰人?”

“與司儀柳下大夫同行,地位恐怕不低,是哪家的公孫麼。”

“非也,是奪取齊邑入魯爲大夫的晉國趙氏卿子!”

魯人們凜然,這位大夫的名聲是挺響亮的,何況還傳出了他與陽虎“相惡”的傳言,頓時讓同樣對陽虎不滿的國人們心生好感,於是對孔子喝出的倒彩便平息了下來,且看這位晉國卿子會怎麼說。

趙無恤也走到高大的孔子跟前,寬袖一揮行了一個平禮,擡起頭後卻發覺自己的身高竟只能達到孔子的頷下,必須仰視才行。

“趙無恤見過孔子,中都邑吝於一見,誰想今日卻在此會面。無恤不才,方纔兩位小童子所問的問題,正好能解釋一二!”

孔子方纔已經看到了柳下季。還有他旁邊的那個少年貴族,孰料真的是聞名已久的趙無恤。先前中都贈糧還不曾謝過,如今他又出面爲自己解答難題,不由得心生感激。又有了濃濃的好奇,也朝趙無恤行了一個下屬見上司之禮:“丘不才,敢請大夫教我。”

因爲趙無恤出面幫孔子解圍,所以子路、顏回對他印象很不錯,也向無恤行禮求教。

趙無恤走到了那兩個童子跟前說道:“汝等很善於觀察。但其實太陽在清晨和午後離地表一樣遠。”

那個用車輪和陶輪比喻太陽的童子訥訥地說道:“那麼爲什麼早上看着大,中午看着小?”

“這是人眼的一種錯覺,早晨地太陽有樹木、房屋和遠山襯托着,所以顯得大一些。等到中午,它的背襯是廣闊無垠的天空,所以就顯得小了。而且太陽初升時天空還有些暗,太陽的輪廓更明顯,中午時天空明亮,太陽的邊緣都被虛化了,這個原因也使它在早上地時候看着格外大一些。”

那個以冷熱爲依據的總髮孩童也不甘心地問道:“既然一樣。那麼爲什麼太陽出來後,早上顯得冷,中午卻比較熱?”

面對這個眉清目秀的小童子,趙無恤迴應道:“這還不簡單?清晨太陽光是斜着照在地面上,午後時太陽光是垂直照在地面上的,若是你歸家後以一個蠟燭或柴薪當做太陽,從斜面和正上方照一照地面,看看哪一個更熱。再說,在夜裡,太陽照射到地面上的熱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涼快;午後,太陽的熱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熱。汝等感受到的涼與熱,並不能說明太陽距離地面的遠與近。”

至於日地不同時間細微的差距。趙無恤暫且不想細究了,不然被這個好奇的孩童難倒,那纔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趙無恤言畢後,那兩個發問的童子和周圍衆人這才恍然大悟。

“原來如此!”

“平日都未曾注意過。”

“還是這位趙大夫聰慧,孔仲尼答不上來的問題他一說就明白了,少正卯恐怕也不如他罷!”

連孔子和他的兩名高徒也在細細品味着這個解釋。點頭不已,淺顯的道理,卻無人深究細想,所以才無法一時半會答上來,自命好學的顏回甚至有些愧然。

一片讚揚聲中,趙無恤卻謙遜地說道:“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也許在這觀察尋常事物上,我知道的比孔子多,但在禮儀、道德,還有對典史的理解上,卻是孔子比我知道的多。”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誠哉斯言……”

這句話更是讓孔子和他的兩位弟子再度對趙無恤好感大生。

等到柳下季帶着兵卒開道,衆人漸漸散去後,孔子與他見面,說話間不時目視趙無恤,笑容和藹。

而另一邊,無恤則招手把兩個童子喊了過來:“汝等觀察的很細緻,年歲幾何?家住何處,又分別叫什麼名?”

他的目光主要集中在那個眉清目秀的總髮少年身上的,沒有料錯的話,當街認出孔子並攔下車駕就是他的主意,小小年紀就能如此聰明大膽,說不準也是留名後世的人。無恤現在手裡人才緊俏,要是能把這些早慧者送進自己設立的私學學堂從小開始培養,該洗腦洗腦,該灌輸灌輸,也是個不錯的主意。

那童子絲毫不怕生,他指着自己的鼻尖脆生生地說道:“我叫項橐(tuo),今年七歲,父親是城東司士。”

有名有氏的多半是國人子弟,無恤笑道:“會寫你的名麼?”

那童子先是有些犯難,隨即咬了咬牙眉毛一揚:“當然會!”

他當即就咬着大拇指,另一隻手在趙無恤手心上寫出了這個字。

魯國隸書和晉地隸書相差並不大,趙無恤也能把它們和後世簡體字對應起來。不過在這時代,一個七歲孩童能寫出來已經極爲不容易,稱之爲神童也不爲過了。

“原來是項橐……”

趙無恤想了一想,才記起了這個名字,多虧了當年被爺爺強迫背誦的《三字經》。裡面“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說的就是這件事,看來與《兩小兒辯日》是同一個人!只是後人記載的時間地點有些出入罷了。

不知另一個小兒又是誰。

正想着,小項橐又將他怕生怯懦的夥伴拉了過來,指着他道:

“大夫,這是公輸班!”

第130章 射分四耦第265章 鼓勵消費第一謀臣第581章 干將莫邪第762章 降 下第884章 匹夫不可奪志也第145章 引狼入室第169章 洵美且都第168章 有女同車番外12 《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下)第51章 殖我田疇(下)第647章 大風(4)第1088章 王侯盡北望(上)第516章 訪賢第1090章 王侯盡北望(下)第591章 天道第921章 鄰人失火第957章 合縱(下)第79章 新絳南市第196章 成鄉!第899章 計然策第338章 黑雲壓城第1061章 鄉音無改鬢毛衰第1069章 黃雀在後第695章 趙氏包圍網(中)第721章 他就是傳奇第1220章 !第849章 織女牽牛(下)第622章 更與誰人說?第213章 衆志成城第761章 降 上第243章 無恤的蛻變第526章 弒君者(中)第1117章 周公吐哺第1055章西 西施(上)番外5《亞歷山大,去征服另一半世界吧》第575章 趙氏幕府(下)第953章 富貴險中求第866章 不如生女好第110章 暴雨將至第838章 舒而脫脫兮……第787章 太陽照常升起(上)第477章 兩敗俱傷第476章 疾風烈火第1049章 ”禁酒時代“第33章 魏舒方陣第855章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第553章 成王敗寇第323章 亂(中)第784章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第223章 百病之始生第817章 河西第1025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下)第272章 甄邑攻略(下)第827章 仲尼之厄第187章 起死回生第23章 君子如玉第一謀臣第964章 一一垂丹青第835章 無私第1155章 逐鹿中原第613章 最是無情第750章 國之之鼓第107章 勢同水火第213章 衆志成城第334章 脣亡齒寒第393章 大盜的綱領第670章 又死了一個卿(上)第1141章 弓如霹靂弦驚第967章 歷史的塵埃第629章 將欲取之第773章 老驥伏櫪第172章 貨殖戰爭第1046章 王師北定中原日第92章 劍名獬豸第319章 十月之交(下)第890章 人爲刀俎第1081章 肯爲君王捲土來?第776章 獅子大開口(下)第1096章 濟北第804章 三家第54章 冬至(三)第562章 千金市馬骨第774章 搬山第1014章 涇渭分明第1213章 今天下三分第1148章 草原上的明珠第273章 狐假虎威第887章 所擊無所不摧第79章 新絳南市第582章 鐵與血第517章 隱士第463章 私掠6令第986章 韓之戰(下)第1032章 朝天子(下)第479章 孔方兄第1184章 白公勝變法(下)第56章 “民主制度”第286章 “戰國時代”第562章 千金市馬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