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3章 今天下三分

同年六月,因爲是盛夏時節,北方趙國酷暑難消,去年儲藏的冰已經沒了,正是最難熬的時候。鄴城長樂宮裡,趙無恤穿着清涼的絲綢,坐在榻上,皺着眉看南方前線送來的戰報的奏疏,而季嬴則在一旁剝着淮南送來的清涼橘子,送入他口中。

二人雖然已是年過四旬的老夫老妻,但關係依然如從前那般融洽,哪怕趙侯後宮裡多了西施和空同明珠二人,季嬴所受的敬愛卻半點未減。

也難怪有人暗暗議論說,這兩年裡,長秋宮隱隱有壓過長信宮一頭的架勢,若非樂氏夫人專心醫道,給了鄴城人無數恩惠頗得民心,若非趙無恤對太子看上去很滿意,處理軍國大事時常將他帶在身邊加以培養,趙人都會以爲,正室夫人之位就快易主了……

這種想法,隨着徐君趙偃一天一天長大,而日漸熾熱起來。

但不管外面的人如何揣測即將到來的“奪嫡之爭”,長樂未央二宮內表面上一切融洽,尤其是趙侯在鄴城時,兩宮之間更是相安無事,兄慈弟恭。

畢竟哪一邊都明白,趙侯現在的心思,完全在南方。

在五月份時,淮南十四城不戰而降,大別山以東的羣舒城邑,統統換上了趙軍的旗幟,幾乎每個城池都有五百到兩千不等的趙卒進駐。與此同時,趙國那支從未集中合練過的舟師也南下廣陵,駐紮在江北水寨內,抓緊訓練。

越國人堅信,趙國的舟師無法對江東造成任何威脅,在燒燬淮南船隻後,他們便橫弋大江。趙無恤也清楚一點,現如今趙國的旱鴨子水師,在大江裡強行開戰,純粹是給越人送去頭顱,故而佔領淮南後,他讓屈敖、徐承的五萬大軍不可冒進,抓緊時間訓練舟師,加強對羣舒的統治。

五月中旬時,在對楚國的北線,趙國的十萬陸軍開始發力!

在這支伐楚大軍的統帥選擇上,趙無恤放棄了一向穩重的穆夏,命郵成爲帥……

如今,一個多月過去了,趙軍在楚國的軍事行動已經取得成效,讀着郵成發回來請求援兵和糧食的奏疏,趙無恤忍不住對季嬴吐槽道:“我選擇南征統帥時,想到的便是穆夏、郵成二人。問他們說,需要多少大軍方能滅楚。穆夏回答,總共需要二十萬大軍,以及四十萬民夫運送糧秣。而郵成則跟我說,只要五萬人在淮南牽制越國,並在側翼提供協助,他統兵十萬變可滅楚國……”

“最後君侯選了郵成。”

季嬴笑了笑,她知道,趙無恤一向不喜歡後宮干政,現如今對她說這些,只是出於信任的抱怨而已,她不需要給出答案,只需要笑着靜靜聽即可,要如何處置軍政,她的夫君心中自有定數。

果然,也不等季嬴做出反應,趙無恤便一攤手:“然也,我當時覺得穆夏暮氣,他要的大軍和民夫,趙國短時間內根本湊不出來,於是便沒有用他,而讓年輕勇銳的郵成去放手一試……”

楚國在兩年前已經放棄了蠻氏、湛阪、西不羹等地,空其地遷其民,集中兵力,在汦水、潁水一線的魯陽—葉縣—東不羹—召陵。構建了第一條防線。

五月底份,郵成抵達前線後,認爲魯陽、葉縣一帶楚國防禦很重,便讓三萬兵卒吸引楚將公孫寬,自帥七萬人將進攻矛頭瞄準了召陵。

他的決定是對的,召陵一戰,雖然留守的楚軍誓死守衛,卻終究寡不敵衆,被破開了一個大口子,郵成乘機長驅直入,連續攻破了潁、汝二水之間的頓、沈、胡等城邑,連葉公沈諸樑的弟弟也戰敗被殺。

郵成勝利後大爲欣喜,認爲楚國經過一場大亂後,果然沒什麼戰鬥力,便開始向西迂迴,打算先攻克上蔡,包抄駐守魯陽、葉縣的楚軍。

上蔡本來就是大城,在楚靈王時便能出千乘之賦,有兵甲五千,加上楚國統治這裡時間已久,邑民皆自認爲是楚人,抵抗十分劇烈。恰在此時,來自南方的葉公帥申、息、左廣三軍抵達,這是楚國最爲精銳三支軍隊,在平叛過程中久經歷練,戰鬥力遠勝楚國地方守軍。

兩軍夾汝水對峙,然而趙軍終究吃了不熟地形、長途補給的虧,楚軍塞汝水渡河偷襲趙軍兵營,然後佯裝戰敗,引誘趙軍追擊,在趙軍淌水過汝河時突然放開了上游用來堵塞水流的水壩,汝水濤濤,趙軍死傷數千。

此戰不利,加上補給困難,郵成遂帶着主力,退走沈邑,與楚軍夾着汝水對峙。

這時候,郵成便開始後悔他只帶十萬兵馬這件事了。趙軍此番出動的總兵力是十五萬,五萬在淮南,現在被越國人牽制住了,無法給他提供太大幫助,而汝水對岸的楚國人,同樣是舉國而來,以決死之心阻止趙軍前進,哀兵必勝,雙方旗鼓相當。

這裡森林丘陵遍佈,騎兵的作用無法發揮出來,而楚人也刻意避免正面決戰,反倒從各個森林小徑向趙軍發動無窮無盡的襲擊,使他們的補給遭受損失、一個月過去了,靠手裡這些牌,郵成沒什麼好辦法打破僵局,只好硬着頭皮,向鄴城請求增援,他很清楚,趙國的動員力量,只動用了一半,只要趙侯再派十萬人來,便可投鞭而斷汝水,以萬鈞之勢迫使楚人放棄疆土!

如今,這份奏疏傳回鄴城,讓趙無恤面色不太好看。

“我何嘗不想傾國之力南下?但你可知道,趙國這些年陷入了一個怪圈,疆域倒是越來越大,但可動用的兵力卻沒增加多少。”

從五年前的滅中山之戰開始,趙國實際控制的地域便如同吹氣球一般膨脹,中山郡、雲中郡、上谷郡、廣陵郡、洛陽、潁川郡、渭南郡、雍郡、淮南……近十個郡的地盤增長,卻短時間內無法提供兵源。因爲那些郡要麼還沒完成編戶齊民,或是民衆心懷舊國,無法效忠趙國。這就意味着,非但別指望這些郡爲趙提供人員,還要派出數萬忠於中央的軍隊去戍守,尤其是邊郡,更是需要內郡的兩倍兵力。

如此一來,趙無恤便詫異地發現,自己手頭能用的常備軍不加反減,那些戍守的負擔壓力,也要由內郡來負擔……

所以在去年打完秦國,在那邊留下兩個軍的兵力戍守後,按照慣例,徵秦時出動的郡兵會輪換休整一年,於是他手頭能用的河北、濟北、濟南、魯地、淮北的常備軍、徵召兵,加一起也只有十五萬了,全部都給了郵成、屈敖。

如今看來,光靠這十五萬人,是難以徹底伐滅楚國的,甚至連楚國的腹地都有點難以攻入。不得不說,雖然經歷了一場大亂,但葉公沈諸樑真乃人傑也,楚王章也是大膽,讓葉公同時兼任令尹、司馬,軍政大權獨攬,加上楚國貴族因爲白勝而抱團,故而趙軍面對的,不是一個四分五裂各有散心的楚國,而是一個爲了避免亡國之災,空前團結的楚國!

“是我心存僥倖,低估了楚國困獸猶鬥的志氣。”他自我批評了一番,卻又傲然說道:

“但我是相信,大勢勝於人力的,再優秀的人傑,再悲憤的哀兵,也敵不過我趙國萬鈞之勢的碾壓!”

……

想定之後,趙無恤扶案而起,他決定了,要再度以穆夏爲統帥,將本該輪換休整一年的十萬兵卒再度徵召,去增援郵成!

與此同時,他也要親自出動,前往新鄭坐鎮,以確保糧秣輜重的輸送!

趙國的行政效率很高,六月份做出決定,七月底時,河東、太原等地的徵召兵已經開拔,準備在洛陽集結。

趙無恤也帶着羽林軍,出鄴城南門,在漳水之畔,羣臣爲他送行時,張孟談在承諾一定會盡全力爲趙侯提供輜重和源源不斷的兵力後,卻不免憂心忡忡地勸誡道:

“君侯一統天下之志,臣等豈能不知?但孫子也說過,役不再籍,糧不三載。過去五年,君侯滅中山、破東胡、分周室、收燕國、滅鄭國、破秦國,除了周、燕沒有動用太多兵力和糧秣外,其餘四戰,都是傷筋動骨的大戰!”

他苦口婆心地勸說道:“君侯,五年六戰,趙國雖富裕,然民力疲矣。明面上,賦稅雖然沒加,但酒、糧、鹽的間接稅卻一加再加,商賈怨聲載道,民衆也有些不喜,魯地已經有人不堪其苦,逃入泰山和大野澤爲盜了。而新降服的中山、鄭、秦地,心懷故國的反抗者也不少,或入山中爲寇,或暗中等待趙國生亂,內政未定而對外興兵,此乃不智。一共二十五萬大軍長途遠征,對國力的損耗是極大的。若此戰經年累月,則國危矣!趙軍就算最後強行突破了汝水,佔領了楚國,後方也會生出動亂來。倘若戰不利,君侯重演周昭王南征不復的故事,那好不容易一統中原的趙國,只怕也要像周昭王的木船一般,在中流分崩離析了!”

張孟談,是協助趙無恤起家的心腹之臣,相當於他的蕭何、張良一般而言,都會不聲不響地幫助趙無恤打理好一切,趙無恤很少見他如此憂心。

爲了進行戰略欺騙,趙無恤曾經扮演過剛愎自用的霸道君主形象,但此時此刻,張孟談的話,卻說到了他的心坎裡,先前用郵成而不用穆夏,不肯以舉國之兵去南征,他的擔心不就在於此麼?

“相邦此乃老成謀國之言。”

旁邊無人時,趙無恤對張孟談吐露道:“寡人聽說過一句話,行百里者半於九十。一件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難,愈要謹慎對待,相邦之言,孤自然會三思。只不過……”

他目視南方的天空,胸中意氣風發。

“孤雖然號稱伯主,又是周天子的攝政,然而當今天下的實質,是上無天子,下無方伯,諸侯力功爭強,勝者爲王!”

“趙國雄踞北方,三分天下已有其二,而南方荊楚疲弊,于越盤踞江東,此誠趙氏大出之良機。國內的困難,寡人不是不知道,此役寡人之所以猶豫良久,依然發舉國之兵南征,是因爲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這次放過楚國,等楚王與葉公勤修其政,善待其民後,必然重新崛起,到時候聯越抗趙,成三足鼎立之勢,要南下就更加困難。是故,寡人此役縱然不能一戰而滅荊楚,也要將這擁有三四千乘實力的楚國,削減掉半壁江山!讓他們趴下後,再也起不來!”

他拍了拍張孟談,讓他放心:“但寡人也承諾,入冬以後,無論大軍推進到何處,順或不順,寡人都會停戰,以避免勞師於外,國亂於內的災難。”

“君侯……既然如此,臣等祝君侯戰無不勝攻無不取!”張孟談稍稍安心下來,下拜稽首。

“前線的事,有寡人和衆將,而後方的安穩,就要交付相邦和羣臣了!”

言罷,趙無恤將臣子們爲他壯行的烈酒一飲而盡,一掀火紅大氅,走向了漳水南岸那支軍隊。

三千羽林衛隊,外加從代北、邯鄲彙集至此的數萬人馬,一時間,馬蹄得得,敲不碎陣列中之肅穆嚴整;軍旗獵獵,掩不住蒼穹下之殺氣騰騰。

趙無恤乘坐一輛紅色的戰車,花席爲簾、鮫皮爲服,四匹黑馬訓練有素、銅鉤鐵轡,縱馬于軍前。

從張孟談的視角看去,華髮已生的中年君侯,勇銳竟不輸二十多年前,月黑風高,他們帶着寥寥五百人,從陶丘出發,朝衛國甄邑開去時……

“擊鼓!奏樂。”

一向穩重的張孟談,竟有熱淚盈眶的衝動,恨不得親自去搶過樂隊裡樂官的鼓吹,爲趙侯壯行。

“奏《小雅.采芑》!”

大軍南行,而爲他們伴奏的,是一曲慷慨激昂的戰歌:

“蠢爾蠻荊,大邦爲仇。方叔元老,克壯其猶。方叔率止,執訊獲醜。戎車嘽嘽,嘽嘽焞焞,如霆如雷。顯允方叔,征伐玁狁,蠻荊來威!”

第730章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第80章 陶瓬之器第1102章 有嬀之後第996章 楚巫第411章 父子相見第752章 汶水滔滔第667章 攻城利器(上)第1027章 虢鄶之間第462章 反壟斷第699章 不過是場買賣第966章 熵番外9 阿育王第729章 曹國也要來爭霸?第374章 刺殺!第225章 賞不逾時第74章 射你一眼第807章 韓策第1205章 萬里關河第1066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下)第152章 欲殺之第499章 宋之亂(下)第478章 晏子遺書第298章 仲尼弟子衆生相第708章 吳王夫差第873章 王孫勝第725章 韓氏之敗第635章 庶人劍,諸侯劍第283章 擲矛兵第731章 國人暴動 上第974章 欲窮千里目第942章 刑人(上)第1003章 縱死俠骨香第809章 魏策第650章 大風(7)第793章 四君子第424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963章 得國之正第518章 狂人第90章 君子有爲第246章 戰於棘津第556章 如飛蛾之赴火第565章 將墮四都進行到底!第749章 赳赳武夫 下第994章 楚王親征第722章 公孫勝第222章 生者當如斯第596章 我用十年磨一劍第424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819章 無爲有爲(上)第695章 趙氏包圍網(中)第1169章 金陵王氣第127章 仁哉賢主!第680章 中牟之降第567章 列爲正卿第372章 奧林匹克?第896章 吳中劍客第597章 婚姻大事第927章 將軍白髮第1056章 西施(下)番外2 我老秦人路在何方?第413章 獵國(下)第495章 墮四都!第436章 醫者心第562章 千金市馬骨第903章 斧斤以時入山林第228章 歲終上計第758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下第104章 照打不誤第272章 甄邑攻略(下)第683章 河伯娶妻第832章 桃之夭夭(中)第1192章 季羋畀我第579章 孔門的分裂第80章 陶瓬之器第291章 焚劵市義第318章 十月之交(中)第382章 “西魯互保”第694章 趙氏包圍網(上)第1206章 夸父逐日第391章 趙鞅出征第594章 山的那邊是海第132章 蓖蔽象棋第1179章 朝鮮第223章 百病之始生第215章 如霹靂弦驚(下)第885章 此之謂戰勝於制度第1005章 決戰風陵渡(中)第703章 未盡的使命第704章 葉公子高第1043章 元年(第四卷完)第359章 季嬴第870章 君子安而不忘危第328章 梟臣的末路(下)第786章 人必有一死(第三卷完)第507章 桐宮之囚(下)第1164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翟792章 長平之戰(下)第1185章 無有不流血犧牲者第210章 善用兵者第824章 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