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章 萌動18

野草青青,人煙凋寂,百里不聞雞犬之聲,這就是遼河平原上最直觀的現狀。

除了那些較大的城寨大邑里,還有些許人氣之外,其他地方几乎成了蔓草瘋長和野生動物縱情往來的樂園。

由此也可以感受到接連不斷的戰事,給這些首當其衝的地方,所帶來的可怕影響和惡劣後果,所謂的“興亡皆爲其苦”的基本道理。

而事實上這些仍舊未被放棄的據點的近郊,大片的農田和菜畦,也因爲缺乏合用的勞力,而早已經被荒廢多時了。

只有貼着城牆下,一些不用人怎麼費心照料和飼弄的瓜菜,纔在架子和土梗山,亂糟糟生長的比較繁盛。

偶爾能夠見到的也只有少許婦孺的身影,箇中的死氣沉沉和蕭條頹敗,與我當初從這裡經過時,那種沿途皆是歡欣鼓舞或是踊躍呼應的情形,形成了尤爲鮮明的對照。

而對於淮東軍的旗下,那些第一次踏入這片土地的人來說,則是另一種全新的體驗。

“真是上好的田土成色啊。”

來自新部隊的老軍鄧坊,拽着一把散發着新鮮氣息的泥土,反覆的嘆息道,從他散落的指縫間,可以清晰的看見,裡面黑黝黝的腐殖質。

本以爲遼西南部沿海的那些平原之地,就已經夠好了;卻沒想到在被東北的苦寒之境,還有更加腴肥適宜的地方。

因爲北面和西面的羣山,將蒙古高原吹來的寒流,給削奪的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春夏來自東南海上的水氣和積雨雲,卻可以通過毫無遮擋的沿海吹入內地。

因此,也造成了當地冬季寒冷乾燥,夏季暖熱多雨。雨熱同期,日照充足的獨特氣候優勢,也是很好的農業產區。

再加上歷代數條流域之內,衝擊沉澱下來的有機質,可謂是土厚水深,事宜長久耕拓的天賦之地。

而在遼河兩岸流域,分佈相對密集的人口聚居區。

前段時間各家諸侯亂奔於野,相互火拼和爭鬥不休,由此在地方上留下的縱情燒掠和肆意破壞的痕跡,猶然體現在那些城寨村邑之間。

而羅允孝帥本家大軍,一而再再而三的擊破叛黨的戰場;依舊是到處新土皚皚,遊曳着成羣野狗和昏鴉,殘斷遺棄的兵器旗幟,仍然是隨處可見;

就仿若是一處處悄然在風中嘆息的碑叢一般的,徐徐簇立在曠野之間,又隱約埋沒在新長出來的芳草萋萋之間。

當我們度過遼河的最後一條支系——渾水,算是進入傳統羅藩的腹地之後。隨着圍牆環繞村邑的重新出現,而再度變得人氣和煙火藩息起來。

但是依舊是難掩那種蕭條頹敗的氣息,而且不分老幼人人皆是面有菜色;就算是少許站在牆頭或是村口,持木矛警戒的青壯年,也難掩那種肌疲之態。

而在道路上,更是不乏成羣結隊遊蕩的流民,以及陸陸續續倒斃的新舊屍體,有些上面還有被切割和啃噬過的可疑痕跡。

無不在提醒着我們,現在正是青黃不接的半夏時節;這時候我們自帶的淄糧,就成了某種先見之明瞭。因爲相比過來的時候各種地方百姓爭相帶着自家的農產品,匯聚成臨時草市的盛況;現在,卻是有錢也在地方買不到多少東西了。

而羅藩爲首的聯軍,屢次追加在他們頭上的戰爭,不但抽乾了當地的青壯勞力,徵收走了地方上最後一點積餘和庫存;也讓當地最忌本的農業生產,陷入了嚴重的短缺和困頓之中。

從田地裡稀稀拉拉,長勢很差的禾苗看,最起碼今年的歉收乃至絕收,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這就是農業社會和小農體系的脆弱性。上位者一旦處置不當或是準備有所不足,便是很容易從局部的問題,演變成彌散開來曠日持久的天災人禍。

但是顯然現在遼城方面對此似無所覺,或者暫且無暇顧及這方面的問題。

當然了,戰爭中壯年的損失固然很大,但是對於當地的人口底子來說,也不過是一代人的事情,只要等到青少年的一代重新成長起來,或許就可以有所緩解。

但這個前提是,他們得能熬過這幾年的光景,繼續活到成年爲止,而不是餓死、病死在相繼逃荒的道路上。

本地的百姓因爲靠近本家腹地,又處於相對產出富庶的地區,總算可以靠歷年積攢下來,最後一些積蓄勉強堅持着;

但是稍遠一些的外州領下,卻是都已經過不下去,而由鄉社一級的領頭人,帶着出來逃荒和乞食了。

其中甚至還有一些從外藩越境而來的,因爲他們各自的諸侯藩家,亦是打得不可開交而各種生靈塗炭,民生艱迫。

再加上因爲多次抽調走駐守的兵員,而導致的邊防空虛;以及相當部分的駐軍和府兵,牽涉、參與進本家叛亂而擊破俘虜,導致他們原本駐守的據點變得幾乎不設防;是以,輕而易舉的就這麼一路流竄過來了。

然後,這又變成了外來者和本地人的矛盾。本地的代官治下維持現狀業已很是勉強,更是沒有多餘的資源和餘地,來幫助他們擺脫或是緩解困境;

反倒是因爲驟然涌入的編外人口,造成了更多治安的壓力和其他社會秩序上的問題。因此,沿途的城邑和村鎮,在面對外來逃荒者的羣體,採取了某種嚴防死守堅拒在外的態度。

當然對我來說,這其中未嘗也沒有某種轉移內部矛盾的手段和行跡。也就是在普遍生活艱難的情況下,用流民悲慘境況對比出來的差距感,來保持治下的穩定和團結。

只是,

在我同行的隊伍當中接連發生了好幾次,羣體自發性的陸續沿途賑濟行爲,而導致一大羣人跟上我們,主動要求賣身爲奴的事件之後;

我也正式下了一個決定:以提供安置家人或是賣斷身價的少許口糧爲代價,就近招募這些流民去遼西勞役營裡的開拓荒地。而所需的糧食合格物資,通過海路從淮東追加好了。

雖然這種挖名義上盟友(領民)牆角的行爲,在平日裡會很有些麻煩和手尾;

但是現在這種對方明顯有求於我的局面下,相信還是可以比較順利的交涉出一個結果來的;說不定對方還要暗自感謝我,替他決解了某種煩惱呢。

結果多停留了一天操作下來,我還順便從沿途地方招攬到了一些少年男女;雖然當地的壯勞力嚴重匱乏,但是各家生養的子女可不算少的,幹活固然沒法和成年人相比,但作爲吃飯的嘴巴卻也是不小的負擔。

因此通過地方的代官出面,其實不乏有人家主動要求,籍着這個機會給生計艱難的家中減少負擔,還能增加些許收益。

當然了,說是作爲類似學徒的僱工幹上幾年再說,但是進了我的勞役營,就別想那麼輕而易舉的再出來了。在大集體環境影響之下,自有一套對於這些少年人的同化,或者說洗腦的手段和制度。

這樣,他們與遼西當地編管起來的土戶居民,有着天然的隔閡和地域上的排斥性,混編在一起相互監視之後,也不至於在地方串謀起來做點什麼;只要加以適當的引導和調控,甚至會形成某種相互制衡和競爭的關係。

恩,我發現自己在這個位置上呆的久了,考慮問題也似乎變得越來越腹黑和極端功利主義化了。

然而,也在這個時候,

我再次得到一個消息,實質上分裂自立的前家老,曾經貴爲討伐大軍的二號人物羅湛容,在大勢使然之下,終於對羅允孝爲首的本家方面低頭認輸了。

因此,自願遣歸部衆而前往遼城爲兩代藩主奔喪。因此代藩主羅允孝也頗爲慷慨大度的表態,特許他帶扈從五百前來本家。

於是一時之間,羅藩領內十一州上下震動而各地反響連天;那些*和尚在觀望的地方人等,也幾乎不約而同在一夜之間就“無藥而愈”或是“道路通暢”“地方平靖”了;紛紛動了起來帶着部屬和湊出來的貢禮,開始向遼城而去了。

因此,除了遠遠出逃外藩的若干羅肅先殘黨之外,眼見得剛剛走向崩解離析危崖和關口的安東大羅氏,又再次被強大的外力和內因,給統一聚合起來了起來,而令人再度見到某種家業復興的前景和預期。

再次見到了依舊宏偉異常的遼城,以及城外車水馬龍的營地;只是短短月半之間,卻已經是物是人非,此下而上都換了一番面貌了。

第913章 臨峙13第855章 風動15第474章 漸變4第857章 風動17第740章 抉擇5第742章 思變2第902章 臨峙2第56章 世艱第490章 漸變20第377章 再戰6第943章 破釜3第1218章 平盧8第1127章 浪奔7第510章 根本5第878章 撥亂18第539章 風雨9第82章 轉變第312章 淮北紛紛五第476章 漸變6第377章 再戰6第788章 萌動18第235章 酬謝、 暗示第543章 風雨7第1009章 夷變9第486章 漸變16第846章 風動6第614章 悵懷14第300章 戰淮北十四第911章 臨峙11第436章 天傾第1097章 立新27第1134章 潮新4第1018章 頹然8第247章 歸附、選址第467章 歸亡16第291章 戰淮北四第1228章 平盧12第108章 家世第109 蘿有千千結第934章 驚破14第1191章 徐州起第833章 雲起3第574章 決意4第845章 風動5第776章 萌動6第1227章 平盧11第1251章 再決第517章 兵戎7第698章 履新2第1025章 瀾動5第1271章 卷蕩第588章 變數8第117章 端倪第1113章 歸遠13第1123章 浪奔3第607章 悵懷7第756章 徒變6第1189章 江寧變3第487章 漸變17第704章 啓東4第811章 啓新第153章 捕亡?勞軍第48章 再變第889章 反動9第811章 啓新第700章 履新4第356章 合流與襲變第65章 再行第810章 淪沒10第915章 臨峙15第391章 在河北第230章 交涉、決定第1245章 新章5第12章 山中日月長第1173章 滄瀾17第160章 掩射、進擊第842章 風動2第100章 薄發2第253章 內詳第619章 悵懷19第82章 轉變第1074章 立新4第594章 期新4第671章 出援21第510章 根本2第418章 敵情第764章 憂亂4第427章 戰局10第940章 驚破20第145章 淵源第684章 落盡4第881章 反動第296章 戰淮北十第1077章 立新7第324章 爺五死與喜當爹第1201章 徐州起5第927章 驚破7二十一章 片刻的日常第1254章 再決4第441章 天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