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之前,畢竟自己長子第一次對外親自帶兵,張作霖在張漢卿在人員安排上完全是非常配合量才施用。少帥難得找到幾個用得順手的人,自是格外照顧,同時命令奉軍軍需處長牛元峰全力配合“安蒙軍”的一切需求。
此時興安省全境及察哈爾北部大部已在奉軍控制之下,“安蒙軍”可以直接自滿洲里到阿爾山數百公里的東線出兵庫倫。
海拉爾是東部進入外蒙古的要地。它所坐落的海拉爾河向西與額爾古納河交匯,並向南流入呼倫湖。河水沿呼倫湖西向,流經克爾倫蘇木小鎮邊陲小鎮,後向北急轉,接入外蒙古境內的稱之爲克魯倫河。克魯倫河向西曲折蜿蜒約千里,至距庫倫(現烏蘭巴托)約百里處折而向北,不出百里消失在沙漠中。沿河西進,既能補充水源,又不易迷失方向。要知道目前從內陸進入蒙古的,只有從張家口向北至庫倫一條時有時無的破舊官道。
入蒙第一站是巴彥圖門,這是蒙古東部戈壁灘上一個縣級的“大站”。說是縣,大約跟東北地區的一個屯子差不多大,建築則比我們這個屯子還差很多,幾乎沒有路。
“縣城”旁邊就是一座軍營,軍人不多,只有區區200多人,就是這200多人,有帽子歪帶着,有衣服披在肩膀上的,有光着膀子的,有腰帶開着褲子鬆鬆垮垮吊毛差點露出來的,基本上表情麻木,目光呆滯,有點象《士兵突擊》中許三多參軍前他們哥兒仨那表情,看起來還不如舊社會中國的土匪來得精神。這似乎一隻毫無戰鬥力的軍隊,是的,肯定是,因爲他們的軍容將此暴露無疑。
當然如此衆多的兵力和較多的騎兵入蒙另有用意,隨着“黃姨行動”進入尾聲,張漢卿的現在的着眼點已不在如何取勝,他的神思已飛向善後事宜。此外拿下蒙古不是問題,問題是拿下之後怎麼辦?如何能避免正史上蒙古收而復叛最終分離獨立的宿命?他的部隊還是未來蒙古新軍的種子,擔負着保證戰後蒙古政治上歸化中國的任務。中國曆來有“馬上得之,不可馬上治之”的說法,可是當徐樹錚極力安撫歸降的外蒙古後,卻沒能被安撫住他們不安的心,導致蒙古仍在兩年後獨立了出去。
是蒙古民族與漢族格格不入嗎?並非是。歷史上鮮卑、蒙古滿清均是入主中原然又融於漢,後世的滿、藏、蒙、疆、壯、回等各少數民族都很好地融入了中華民族大家庭,凡60年團結和睦如一家,發展相得亦彰。中國儒家文化用極大的包容性告訴張漢卿:不是中華民族包容性不夠。
那就是另一個結論:是某些蒙古族人不願意包容到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中來。對這些人,光靠勸說及撫慰是不夠的,文治須與武事爲備。對那些鐵了心要把自己變成異族的棋子、將蒙古|獨立出去的人,不能心存仁厚,當如其所願,堅決驅逐出境,讓他們得償所願。若是死賴着不走,而又做攪屎棍在當地營造反動勢力和聲浪,當堅決以殺止殺,或可換來長時間的和平與穩定。
另一個辦法是移民。
《恰克圖協定》及之前的一系列條約將中國內陸向外蒙移民成爲不可能。可能是地廣人稀、對生活質量追求不高的緣故,外蒙古人有些懶(其實用“很懶”描述似乎更確切,但用“很懶”有民族歧視的嫌疑,故不用),當然也就很窮。所以即使有這麼豐富的資源,蒙古人並沒有富起來。當時蒙古人口約有200萬人,到21世紀初纔不過250萬人----之所以經過近90年的時間人口沒有較大幅度增長,是因爲蒙古人出生率奇低,這一點跟內蒙古的蒙古族差別較大,筆者懷疑是外蒙古的飲食結構有問題,要不然,俄羅斯和俄羅斯化了的蒙古人,爲什麼都出生率低?
佔據了蒙古,要想守住這麼大的地方,非大量移民可不行。而且後世中國人這麼多,幅員遼闊的蒙古應該能緩解龐大的人口壓力。
蒙古的生活資料集中在以蒙古族王公貴族等少數上層人士手中,他們佔有大量的牧場,過着醉生夢死的生活,當然不想改變現狀。而沒有知識文化的牧民根本無法進行自我改造和生存,只能淪爲奴隸。佔有統治地位的蒙族上層之所以有這麼強的獨立傾向,是因爲一箇中|央集權的政|府始終是他們特權生活的不安定因素。
一路經過巴彥敖包縣、溫都爾汗市、木倫縣、熱爾嘎拉特汗縣、臣赫爾曼達勒縣、巴彥德拉蓋爾縣後----這些說是縣其實只是小村落或是連村落都不算的地方,終於見不到一灣河流了(殘存的額爾古納河支流由此向北,並消失在茫茫沙漠中),這一路並沒發生一場像樣的抵抗,可能東部都是茫茫戈壁灘,人員極爲稀少,沒有什麼軍事經濟價值的原因吧,這裡根本沒有完全意義上的駐軍。
閒暇時間,張漢卿也和幾位軍委委員們討論了安蒙的意義以及對西北局勢的影響。當然,這漫長的路上,他們就此進行了多次研討。對於張漢卿擡升蒙古影響蘇俄向遠東佈局的戰略地位,他們還將信將疑,因爲在他們看來,現在的中國無論佔有多麼優勢的地理位置都無法威脅到蘇俄的存在,但是他們完全認可蒙古對於安定西北邊陲的重要意義,也認可以這裡爲跳板進入武裝力量相對薄弱的西北諸省的軍事戰略,同時對少帥的宏偉抱負所吸引。
張漢卿談到了直皖系之間的矛盾,談到了南方孫逸仙國民黨政權的脆弱,談到了奉系未來的輝煌。他正式向他們吐露了自己對中國時局的初步構思:立足東北,蠶食西北,威脅華北;利用直皖系之間的矛盾搶佔外圍地勢,然後穩固力量,再利用雙方之間的矛盾逐一擊破之,畢其功於一役,一統中華。在這個過程中間,人民黨將以極富號召力的口號吸引有識之士完成對國家的領導。
他談到了當前的世界局勢,並預言了今後一段時間內的變化以及中國的應對方略。他提到了中國通過經濟發展、工業發達實現軍事強盛,並用武力把日本人趕出中國、趕出亞洲大陸的決心。這一切,都使得這些熱血軍人們眼睛發直。有什麼能比建功立業更讓武人們感到熱血澎湃?
作爲中國強盛的第一步,他們對於打贏入蒙第一仗充滿了信心和緊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