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發不敢去想,也沒辦法去想那些事情,在給姜明昊頒發獎狀的時候,常發又看見了連秋蓉。
她也看到了常發,自從那天見到常發之後,他就覺得常發是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她沒辦法忘記他。
常發也不能忘記連秋蓉,只是他剋制住自己不去想她,可是連秋蓉沒有放棄,他直接撥打了政府的電話,要求和城主常發對話,常發無法拒絕連秋蓉的要求,答應和她通話。
接通電話後,連秋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說話,常發忍不住回道:“請問你有什麼事嗎?”
“我有一些心結解不開,想要問問你。”連秋蓉對常發說道。
常發雖然知道連秋蓉要說些什麼,可還是忍不住要聽她說下去,連秋蓉的聲音再度響起,她繼續說道:“我的心裡一直有一個偶像,人們把他說的是好像完美的存在。可是我想要知道他究竟是怎樣的人,於是我和同學設計與他相遇,雖然他對我置若罔聞,可我卻是知道他並不討厭我,只是因爲某種原因不肯和我親近。”
不等她繼續往下說,常發立馬開口打斷她道:“你爲什麼要繼續找他呢,相聚是緣,離別也是緣,緣起緣滅,緣聚緣散本就是定數,又何必要強求呢。”
“可是我偏要強求,我想跟他說,我思念他,我想進一步瞭解他,想要和他在一起。”連秋蓉彷彿是壓抑許久,這段話快速的說出來,就像是拋下心中的大石頭。
連秋蓉的愛意讓常發難以拒絕,可是他心裡的恐懼讓他不敢接受這樣的愛意。
作爲華安城的精神領袖,常發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爲輿論焦點,自己接受連秋蓉,無疑將她推進無窮無盡的漩渦裡。
感受到常發的遲疑,連秋蓉勇敢的說道:“我知道你有許多顧慮,但是愛是沒有罪過的,也不是任何東西能夠抵抗的,我愛你,你也愛我,爲什麼還要遲疑呢。”
終於常發心裡的防線徹底崩塌,常發無奈的回答道:“你贏了。”
此刻的常發已
經接近四十歲了,這些年沒有女人在他身邊,陡然接觸到連秋蓉的愛,這段戀情就像在貧瘠的土地裡長出的幼苗。
在之後的一段時間,兩人都小心翼翼地保持着戀愛關係,儘管行動低調,但他們的行蹤還是很快被人發現。
一時間,批判聲、謾罵聲不絕於耳。
無數人跑出來攻擊常發,之前那些對常發不滿的人現在終於找到機會了,一個個都跳出來指責常發,一時間常發從之前的人人稱讚的英雄,變成了一個指責者口中的僞君子,一個卑鄙無恥的小人。
常發麪對這些流言和辱罵沒有任何畏懼,他只是怕,怕那些人會傷害連秋蓉,他不能允許這些人傷害自己深愛的女人。
萬般無奈之下,常發打開了方天行留下的錦囊,裡面是一張紙,紙上寫着一段深刻厚重之極的話。
戰士戰死了的時候,蒼蠅們所首先發現的是戰士的缺點和傷痕,嘬嘬,營營地叫,以爲得意,以爲比死了的戰士更英雄。但是戰士已經戰死了,不再來揮去他們。於是乎蒼蠅們即更其營營地叫,自以爲倒是不朽的聲音,因爲它們的安全,遠在戰士之上。
的確的,誰也沒有發見過蒼蠅們的缺點和創傷。然而,有缺點的戰士終竟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竟不過是蒼蠅。
去罷,蒼蠅們!雖然生着翅子,還能營營,總不會超過戰士的,你們這些蟲豸們!
常發看到這段文字只覺得胸中有一股氣升上來,彷彿是衝塞滿自己的胸膛。往日的許多困惑不解都煙消雲散。
常發將這段話登載在華安城官方的報紙上,很快便傳遍了整個華安城,全城的人都在讀這段話,這段話是方天行親自臨摹魯迅先生的文字寫出來的,雖然距離先生的境界還差很遠,不過已經有了一絲其中的意境。
《戰士和蒼蠅》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25年寫的一篇雜文。此文先闡明瞭“有缺點、創傷並不影響戰士”的這個唯物主義觀點,而後在這個基礎上,以蒼蠅這個醜惡的形象作比
喻,揭露當時軍閥統治者卑鄙的本質。
文章以蒼蠅對於戰士的嗡嗡營營,將偉大與渺小,崇高與恬卑,高尚與卑鄙對照起來,從而得出蒼蠅根本不可與戰士相比擬的明確結論。最後以對蒼蠅的極其輕蔑作結束。
一個人是怎麼樣的人,要看他平時是怎麼做的,是爲了自己牟利還是爲了民族的未來,僅僅因爲和一個小了自己十歲的女人相愛,便背上惡名,成爲人們口中的惡人,掩蓋他曾經爲百姓做過的事。
之前那些真正支持常發的人沒有出來發聲,現在他們也站出來了,他們說的也是魯迅曾經說過的一段話。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爲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爲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民族的脊樑。
這次的事件引起了整個華安城的討論和激辯,有人力挺常發,覺得他並沒有過錯,也有人固執地認爲娶一個小自己十多歲的女孩就是犯罪。
常發的事情是對是錯,又究竟是不是道德敗壞衆說紛紜,有人覺得不管常發做了什麼,和小十幾歲的女孩戀愛就是傷風敗俗
這裡人們的道德是一種道德感,也是先天的、被成長環境塑造的感性,如良知,追求良知、追求順心、追求問心無愧、追求平庸的正常等,反而自利、個人自由成爲了一種故意被遺忘而難以察覺的本能,人們的信仰就是基於感性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