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司馬兄弟密談(上)

曹植讓兩個小乞丐在司馬朗府前監視,其實也是臨時起意,他當初見到司馬朗違反歷史出現在此,本能地覺得有些不妥,於是留下尾巴,不想竟然真被他察覺到一些不妥來。只不過曹植雖然知道這消息,但他也做不了什麼,只能暗暗提醒一下自己,小心司馬家。

與此同時,司馬朗府上的書房中,司馬朗與那名少年對坐在一案桌前。此時恐怕也不消多說都清楚,這個少年便是歷史上曹家最大的敵人,有冢虎之稱的司馬朗二弟,河內司馬懿!

見到這個久未見面的二弟,司馬朗顯然十分開心,臉露微笑地問道:“二弟,你緣何來到鄄城了?”

司馬懿神色倒是有些淡然地回道:“小弟這次來,是看望兄長的。”

司馬朗聽到,似笑非笑地望着司馬懿說道:“看望爲兄?可是爲兄本來就準備回家,之所以來鄄城,乃是因爲二弟着人送來的書信。”

司馬懿聽完,也不再拐彎抹角,直接問道:“小弟讓大哥來鄄城,是希望大哥觀察一下曹孟德與其麾下之人如何?”

說到正事,司馬朗臉容一肅,凝聲問道:“觀察曹家,不知道是族中長輩的意思還是二弟你的意思?”對於司馬懿,司馬朗的瞭解還是頗深的,知道他自小聰明,當初自己提議離開河內到黎陽避禍,家族中也只有這個二弟支持自己。不過最終還是未能說服家族中人,而司馬懿當時也太過年幼,司馬朗擔心自己照顧不來他,於是便沒有讓他同行。只不過二人這數年來,一直都有書信來往。

司馬懿略一沉思,便說道:“主要是小弟的意思,族中也有幾位叔父偏向曹孟德,其他的還是看好袁本初。”

司馬朗知道自己這個二弟比較老成,因此對其稱呼的口吻也不太在意,反而皺起了眉頭,凝聲答道:“爲兄暫時未見到曹徵東本人,但是對其麾下倒也頗爲了解。其中荀文若接觸最多,此人乃是曹孟德之張良,確實當得起‘王佐之才’的名聲,爲兄與其相比,遠遠不如。除此之外,程仲德此人雖然剛直,但有戾氣,只不過據爲兄所知,曹孟德亦是一不擇手段之人,程仲德此人有膽,正好替其下手做些見不得光之事。此兩人皆乃曹孟德倚重之人,依爲兄看來,兩人皆當世奇才,除此之外,曹孟德麾下還有荀攸荀公達,爲兄在雒陽爲官之時曾與其打過交道,此人外愚內智,長於戰術,與荀文若一內一外,併爲曹孟德之羽翼,不可小視!”

沉吟了一下,司馬朗繼續分析道:“除此之外,據聞曹孟德麾下還有謀士郭嘉,只不過此人出身寒門,爲兄亦不甚瞭解。不過曹孟德對其亦極爲倚重,不遜於前三人,可見此人之才應該與荀文若等人齊平。而後鄄城內有城門尉滿寵,此人雖爲城門尉,然文武雙全,治軍、民政皆整整有條,加之爲人耿直,足堪大用。”

聽到這裡,司馬懿終於忍不住了,眼中透出驚訝的神色道:“一個小小的城門尉竟然得大哥如此讚賞?那曹孟德麾下豈非人人皆大才?”

司馬朗苦笑着搖頭道:“二弟,曹孟德奉行唯纔是舉,招天下寒門爲己用。如今雖是我豪門的天下,然寒門確實是一支不可多得的力量,曹孟德能收爲己用,手下自然能人輩出了。”

司馬懿眉頭一皺道:“族中長輩正是擔心曹孟德唯纔是舉之策,會影響我司馬家。”

司馬朗輕嘆一口氣道:“此事好壞,爲兄亦難以斷定。只不過荀家乃是潁川大族,荀文若和荀公達兩人皆投到曹孟德麾下,可見荀家亦頗爲看好曹孟德。”

司馬懿一聽,卻是提醒道:“大哥勿要忘記,荀諶荀友若,現在袁本初麾下效力。以小弟看來,荀家只不過是兩邊下注罷了,反正哪邊勝出,他們都是贏家。”

聽到司馬懿之言,司馬朗眼前一亮,若有所悟地看着司馬懿。那邊司馬懿見到司馬朗的目光,便知道他明白過來了,輕輕點頭道:“大哥猜得不錯,族中長輩也有意效仿荀家,在兩邊皆下注。”

司馬朗眉頭一皺,說道:“此不失爲一好計,然而我司馬家卻不似荀家,族中年輕一輩,能出仕的只有爲兄。至於二弟你雖有才學,然年歲尚輕,恐怕難以被委以重任。”

司馬懿認同地點了點頭道:“小弟也是如此想,我司馬家確實難以學荀家一般,兩邊下注。大哥這數年皆在黎陽,雖說處於袁本初治下,但與曹孟德所治的兗州也只是一河之隔,對二人應該頗爲了解,故此小弟才秘密來鄄城一趟,希望從大哥你這裡得出答案。”

司馬朗輕捋短髯點頭道:“袁本初此人,爲兄也見過,其待人豪爽,禮賢下士,有孟嘗之風。而曹孟德被許子將評爲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爲兄雖然沒有見過他,但管中窺豹,麾下集中了荀文若、荀公達、程仲德此等當世一等一之大才,加之其年輕時能以閹宦之後的身份與袁本初等人爲友,可見有過人之處。兩人皆一世之雄,爲兄一時之間實在難以下決斷。”

其實不要說司馬朗,當世大部分名士,此時大都看好袁紹。而司馬朗和司馬懿能在曹操最爲艱難的時期,還特地跑來鄄城觀察他,可見這司馬兄弟比之當世大部分的名士都要有眼光。只不過袁紹勢力實在太強,自從於界橋大敗公孫瓚之後,完全壓着他來打,明眼人都知道,公孫瓚的滅亡,只是時間問題。因此,要賭上家族的未來,司馬朗和司馬懿都審慎無比,不敢有絲毫大意。

聽完司馬朗對於曹操、袁紹二人的分析,司馬懿沉思了一陣,眼睛忽然一亮,凝聲道:“大哥,不知袁曹兩家的公子如何,父輩旗鼓相當,我等難以斷定,或許可從小輩着手。需知道對後輩的教育,也能側面看出兩人的本事孰高孰低!”

第374章 甄宓危機第248章 再臨棲遲巖第66章 曹劉初戰第172章 司馬兄弟密談(下)第421章 長驅蹈匈奴第52章 初見孫乾第423章 四庭柱之高覽第256章 司馬孚的成績第407章 馬家有女第355章 沮授出手第388章 天下震動第167章 印刷術成(下)第57章 三問(上)第240章 激戰第39章 荀攸之謀第136章 大漢風骨第401章 九原相遇第385章 攻取涿縣(上)第221章 青釭和倚天(下)第398章 取幷州之議第181章 兩面三刀之計第432章 決戰!第158章 內憂外患第483章 阻我娶甄宓者,殺無赦!第450章 曹植與司馬懿的暗鬥第242章 譙縣第273章 不能殺?第337章 政論第161章 吃蝗蟲以解糧困第312章 正奇相合第9章 箭囊與酸梅湯(上)第37章 大勝?那是當然的!第382章 手握大軍第480章 “闊”楊修之智第208章 樹上開花之計第366章 終得趙雲第401章 九原相遇第55章 憑什麼?第431章 戰書第112章 去鄄城第158章 辯荀彧(下)第190章 獻奇術(下)第318章 袁劉反應第301章 才子!佳人!琴詩劍酒!第66章 曹劉初戰第1章 徐州屠城第441章 取得軍心第380章 瘋狂,奪取幽州計劃(下)第244章 華佗的選擇第325章 賈詡再獻毒計第508章 入主襄陽第225章 重奪兗州第324章 呂布,降!第471章 父子交心第107章 硬氣第339章 防身暗器第74章 一波三折第233章 商業構思(下)第102章 不知死活第467章 見曹操第388章 天下震動第49章 曹軍退第174章 文稷效忠第108章 悍勇張遼第386章 攻取涿縣(下)第458章 海船問題第289章 曹彰叫陣第126章 戰後(上)第37章 大勝?那是當然的!第112章 去鄄城第438章 對話曹操第259章 郭嘉的吩咐第495章 劉備異動第424章 狠辣破營法第258章 曹植的產業第60章 還是逃了第18章 浪子郭嘉第396章 曹丕與司馬懿第288章 突然增兵第54章 棲遲巖書院第173章 文稷的決心第175章 誤會第30章 夜襲彭城·序幕第126章 戰後(上)第376章 被識破了第431章 戰書第374章 甄宓危機第87章 殺機第169章 司馬懿現身第197章 出使河北(上)第479章 攜美往鄴城第315章 袁紹驚醒第410章 抵達金城第243章 神醫華佗第385章 攻取涿縣(上)第322章 陳登的選擇第102章 不知死活第76章 郭嘉出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