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薩汗·巴列維,出身於厄爾布爾士山區的一個小村莊。
出生不久後,他的父親就去世了。
其母帶着他回到了孃家,孃家在德黑蘭。
他的舅舅是波斯哥薩克旅的士兵,託關係讓巴列維也加入了進來。
40歲的時候,巴列維獲得提拔,成爲一個分隊的指揮官,後被提升爲軍隊指揮官。
此時的波斯風雨飄搖,國內王權、教權、部落勢力依然強大,國外英俄勢力對波斯的覬覦越加深入。
導致的結果是,統治階層中的一部分官僚及軍人,以政變的方式結束了卡扎爾王朝。
最終,巴列維成爲整合各股力量的那個人。
巴列維可以算的上是波斯歷史上,可以稱道的這麼一個人。
爲什麼這麼說呢?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他有什麼作爲吧!
巴列維是軍人出身,非常在意軍隊的建設,尤其在這樣一個風雨亂世之中。
巴列維統一了波斯境內的軍事力量,包括瑞典人指揮的憲兵隊、英國人組建的南波斯長槍隊。
保障軍隊軍餉及物資的供應,賦予國防部一部分徵稅權力。
派遣軍官前往國外,進行軍事學習及訓練,並實施了徵兵制。
這樣的措施,使巴列維打造了一支十多萬人的軍隊。
這支軍隊裝備有機械化的運輸工具、及飛機,也就是說巴列維打造了一支機械化部隊。
同時,爲了加強波斯各地的控制,與兵力投送問題,修建了鐵路及公路網。
這樣的措施,也間接帶動了波斯各地的經濟發展。
1927年,開始興建波斯大鐵路,1938年完工。
到1940年,已經修建起15000英里的公路。
沒有一支強大的軍隊維護秩序,是不行的!
沒有一支強大的軍隊,是應付不了國內部落武裝及分裂勢力的挑戰,同時也沒有辦法震懾外國勢力的介入。
對軍隊進行整合完畢,對部落武裝的打擊開始了。
巴列維應對部落武裝的措施,不僅僅是打敗或者是消滅部落武裝,而是清除部落。
雖然有些做法在現在看來,是不人道的,但是在改變部落社會狀態上是有效的。
巴列維解除部落武裝、逮捕和處死部落首領。
把部落納入到行政機構的管轄範圍,對部落成員強制徵稅、強制定居。
那個比較有名的巴赫蒂亞里部落,許多首領被殺,放牧的地區被劃歸到當地行政機構管轄。
這些地區出產石油,但是嚴禁部落和英國直接洽談石油開採問題。
1929年,法爾斯省發生三個部落聯合叛亂,最後被巴列維軍隊打敗,並以上述措施對對待這些部落。
波斯國內的權力結構,再也沒有部落勢力這一股勢力,取而代之的是民權。
巴列維完成了波斯現代民族國家的建設,使波斯成爲一個民族,而不是部落聯盟。
巴列維結束的是部落社會,開啓的是中央集權制平民社會。
歷代部落君主都想要完成的事情,巴列維完成了。
但是時代的呼聲,已經不僅僅是進行中央集權的平民社會建設,而是由平民社會向公民社會的轉變。
顯然,波斯目前的情況,是要鞏固平民社會,防止部落勢力擡頭。
在建設平民社會的中央集權制上面,波斯面臨的是合法性問題。
是以學術來確定合法性,還是以宗教來確定合法性?
波斯沒有能夠擺脫宗教授予合法性的問題,教權的勢力及影響力太大了。
波斯國內的權力結構是,王權、教權、民權。
巴列維爲建設平民社會,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
巴列維及其盟友復興黨,主張學習土耳其凱末爾的改革,將伊朗建設成不分民族、種族、信仰的統一的現代化國家。
爲了對抗來自民族、種族、宗教上的抵抗,巴列維倡導共同的波斯歷史及文化。
現代化的措施,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官僚機構,以此來消除部落及民族的影響。
巴列維積極發展教育,建立了許多中小學校,及大學。
基本建設方面,增加交通運輸、工廠、其它項目的建設。
鼓勵建立國有壟斷企業,鼓勵將工業壟斷經營,這一點沒有有效的發揮私人的積極性。
在這些基礎建設方面,巴列維更多的是基於民族自豪感,而進行的華而不實的建設投資。
在對待宗教的問題上,巴列維支持世俗化,反對教權。
在立憲革命中,教權通常是掣肘的一股勢力,也是反世俗化的一股勢力。
巴列維身邊的知識分子認爲,什葉派是阿拉伯人的宗教,並不是波斯的宗教。
而且由於宗教的緣故,使得波斯非常落後,宗教應該承擔責任。
由於有着這樣的原因,巴列維提倡解放婦女。
婦女與男子有同等接受教育的權利,且有工作的權利。
1934年,巴列維從土耳其考察回來,更加堅定的支持解放婦女運動。
巴列維攻擊婦女在公共場合穿戴黑袍的宗教教義,並讓自己的妻女不穿戴黑袍到公共場所,以支持這一運動。
1934年,巴列維簽署了一項法律,禁止女學生和女教士穿戴黑袍進入公共場所。
1936年,這項法律又擴大到其它婦女。
雖然通過這樣的法律,但是僅僅是提倡,沒有任何處罰的措施。
教士階層對於這樣的法律,給予強烈的批評,認爲這有違宗教教義。
這是巴列維與教士集團的一些小小的矛盾點,但是雙方也並沒有因爲這些矛盾點而決裂。
巴列維公開宣稱,宗教是維護國家統一的有效的工具,所以拉攏了一些不偏激的教士。
鼓勵這些教士成立宗教研究中心,並給教士發放許可證和資格證,並制定教士階層的教階制度。
在打與拉的過程中,巴列維引入民法體系,撬了教士階層的牆角。
教士階層可是控制着司法領域,巴列維此舉引來了偏激狹隘教士的批評。
巴列維確實給波斯帶來一個不一樣的變化,這種變化有別於卡扎爾王朝末期。
在卡扎爾王朝末期,波斯淪落爲一個附屬國、貧窮、沒有安全感、分裂活動頻繁、部落動亂持續。
巴列維結束了這一切,並且結束了波斯部落社會,建設成爲平民社會的這樣一個國家。
但是,當我們瞭解巴列維所做出的成績時,也應該看到他的另一面。
巴列維是一個貪財的人,他在波斯全國擁有300萬英畝的土地,這些土地是通過巧取豪奪的方式獲得。
他成了全國最大的地主,且聚斂了數額巨大的私人財富,在英國的存款就有3000萬英鎊。(同期英波石油公司獲得的收益是100萬英鎊)
同時巴列維是一個權力慾望極高的人,對於任何有威脅或者存在威脅的人,都會清除。
反對巴列維的人,會被流放、入獄,甚至處死。
對待布爾什維克,巴列維更是直接鎮壓,且宣佈違法。
一位連任四屆議會的議員,穆罕默德·摩薩臺,因爲反對他擔任國王,被囚禁,後來禁止從政。
一位教士反對義務兵役法和廢除卡扎爾君主制,被迫流亡,後被暗殺。
曾今一起扛過槍,同過窗的盟友,也因爲一些原因而被鎮壓。
1929年,國防達成薩爾達爾·阿薩德,被囚禁和殺害。
1930年,財政達大臣費魯茲·法爾曼達爾法被控濫用財政資金,遭到軟禁,8年後被處死。
1933年,復興黨的盟友阿卜杜勒被控濫用公款、受賄,死因不明。
1937年,司法體系的設計者阿里阿巴克,自己感覺失寵,自殺。
這一系列行爲,用社會學原則來解釋,就是親戚選擇和互惠利他。
在打天下時是互惠利他,而坐天下時是親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