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在朝鮮半島節節勝利,卻還有不長眼的蠻部,居然主動來招惹大明!
四川三司和總兵,聯名發來急報——
祺州、亨州、威州、直州、宕州、璫州、時州諸蕃部,殺牛馬驢狗設壇會盟,糾集蕃兵萬餘圍攻茂州。
茂州有大明駐防軍五百,知州和指揮使臨時徵募民兵三千。官民堅守城池(只有壘土矮牆,且無護城河)四日,尋機出城夜襲,大破蕃部聯軍。但郊外漢民,有數百人因來不及進城而遇害。
茂州指揮使領軍反攻,破時、宕、璫三州,斬殺蠻酋、蠻將二十餘人。
其餘蠻兵退回各自的羈縻州,派使者請求會盟議和,並索要大量錢財絲帛。
四川文武官員,都打算出兵徹底征服,但又害怕擔擅起邊釁的責任,因此請求朝廷給出下一步指示。
以上造反的地區,羈縻州數量一大堆,其實也就理縣、汶川、茂縣那一帶。
朱銘召集內閣、兵部和樞密院開會,手指敲打着那份急報:“朕着實是沒看明白。川西諸蕃自己跑來進攻大明,打輸了求和也還算正常。但他們求和的同時,卻還向大明索要錢財布匹。到底是誰打輸了?”
李含章笑道:“蠻夷又怎懂得講道理?”
方孟卿說:“他們被前宋給慣壞了。此次無端叛亂,就是爲了逼朝廷給錢。”
李寶拿出蒐集好的前宋資料:
“這些蠻夷向來如此。最初是蠻酋董氏求官,宋仁宗封其爲羈縻州刺史。時附時叛,反覆無常。”
“前宋昏君趙佶好大喜功,各地官員都急着開疆拓土。他們利誘蠻酋董舜諮、董彥博內附,改唐時保州爲祺州,改唐時霸州爲亨州。授予二董團練使、節度使、留後等職務。每年還給一萬兩千一百貫錢、一萬四千七百石米、二千八百五十匹絹,另給綢緞、綾錦、茶鹽、白銀若干。”
這段資料念出來,閣部院大臣們都鄙視不已。
開疆拓土自然是好事,但宋徽宗時期的這種開拓,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歸附朝廷的蠻夷,不但不繳納貢賦,還需要大宋倒貼錢。
除了宋徽宗面子好看,大宋什麼都沒有撈到!
李寶繼續說道:“那邊的十多個羈縻州,在前宋政和年間屢次叛亂。宋軍只是將其擊敗,並無其他作爲。而且敗了又主動歸降的蠻酋,前宋朝廷還會封賞官職,並且額外每月給一份月彩錢。”
“最近的一次叛亂,是在我們起兵之初。我們當時奪取了利州路,諸蠻趁機攻打茂州宋軍。宋軍苦守兩月有餘,直至陛下派偏師收復石泉(北川),才順手過去解了茂州之圍。茂州文武,當時全部歸順了我們。”
李含章接着說道:“由於被我們打痛,陛下全佔四川之後,這些蠻酋都還算比較安生。直至大明開國,以董氏爲首的蠻酋,還主動歸順大明請求冊封。”
“但前宋昏君冊封他們時,每年賜給一萬多貫錢、一萬多石米、近三千匹絹,另有綾羅綢緞、食鹽茶葉白銀若干。大明冊封卻只給一些官俸,諸蕃酋長想必對此極爲不滿。這十多年來,諸酋多次請賞,朝廷皆不予理會。”
“由於北方和川南馬匹供應充足,川西馬匹購買量日漸減少。諸蕃失了賣馬的利潤,日子肯定越來越不好過。此次叛亂,就是爲了錢!”
說得更直接點,就是茂州下轄的各羈縻州,諸蕃酋長的胃口被前宋養刁了。
他們屢敗屢叛,一次都沒打贏過,但每次都能撈到好處。
這是因爲前宋平叛的成本太高,宋神宗年間那次鬧得特別大,朝廷不得不調派陝西邊軍去鎮壓。
相比千里調兵,每年賜些錢糧就能安撫蠻夷,宋朝君臣認爲這種方式太划算了。
宋朝賜得爽了,蠻酋拿得爽了,自然而然就變成習慣。
諸蕃蠻酋,打算按照以前的規矩,狠狠鬧幾次讓大明朝廷也賞賜錢糧!
朱銘問道:“野川諸部可還老實?”
野川諸部,在小金縣、寶興、瀘定一帶,屬於雅州下轄的羈縻土地。
李含章說道:“國朝不再大量賞賜諸部,野川諸蕃自然也心有不滿。但那裡有一條茶馬商道,聽說可以直通印度。由於茶馬商道愈發繁榮,野川諸部的其中一些部落,對朝廷還算比較恭敬。”
石元公說:“但有一個隱患。霸佔商道的那些野川部落,這幾年實力發展得很快。據商賈發回軍情司的消息,那裡幾乎年年打仗,各部之間互相攻打,已經有至少五個部落被兼併。如果任其發展下去,頂多再過二三十年,野川四十六部就會統一。就算不統一,也會形成幾個大部落。”
錢琛說道:“不在茶馬商道上的部落,每年都會想方設法帶兵越境,跑去其他部落的地盤搶劫漢人商隊。前往吐蕃貿易的四川商賈,至少要湊齊百人乃敢出發,而且還得僱傭退伍軍士保護財貨。”
朱銘指着紅原、阿壩、若爾蓋、馬爾康那一大片:“這裡是什麼勢力?”
石元公說道:“吐蕃諸部,一盤散沙。”
朱銘又問:“茂州所轄的那些羈縻州,是否有足夠的漢民?”
石元公說:“漢民爲數不少,甚至還有士子參加科舉。”
南宋宰相謝方叔,就來自這次參與叛亂的羈縻州——威州。
朱銘說道:“既然有足夠漢民,那就直接改土歸流。今年出兵,掃平茂州(茂縣)周邊諸蠻,屢附屢叛的蠻酋全部滅族。尤其是那董氏,在前宋撈到的好處最多,卻次次叛亂都是他們帶頭。喂不熟的白眼狼!”
“全殺了?”張鏜問道。
朱銘說道:“那些蠻酋所在家族,男丁一個不留全殺死。就算率部投降也殺,他們在前宋投降歸附過無數次,每次投降之後又會率部叛亂。至於那些蠻將蠻兵,俘虜之後十抽二處死!”
“各羈縻州合併設縣,派流官治理。那裡最適合耕種的土地,遷徙周邊漢民過去落戶。從龍安、綿竹、神泉、永康等縣招募移民,至少要遷徙五千漢民過去!”
“是!”
衆臣領命。
朱銘繼續說道:“明年再從雅州出兵,蕩平野川諸部。在成都府轄區內徵募移民,那裡的人口愈發多了,有很多屬於無地農民。不願應募就強徵,至少要移民八千在野川地區耕種!”
野川地區可以簡單理解爲大小金川,但只有大金川的一小部分,且多出了瀘定縣、寶興縣等區域。原有野川四十六部,一部就十幾個村子大,強悍部落相當於三四十個村子。
如今四十六部正在加速兼併,現在若不出手蕩平,等各部統一就不好搞了。
大明不是蒙古,不急着一舉收取雪區。
今年拿下茂州下轄的羈縻州,明年拿下雅州下轄的野川諸部,同時遷徙百姓過去穩固地盤。
如果不這樣做,就得重蹈前宋覆轍,諸部餘孽沒完沒了的叛亂。
蒙古人是怎麼解決叛亂問題的?
他們打下一個地方,就強徵當地首領出兵,帶着部衆去打另一個地方。利用戰爭來減少人口,不斷滾雪球擴大地盤,潛在的叛亂風險,隨着戰場死傷而不斷消弭。
這種辦法在擴張時非常好用,但蒙軍所過之地,社會生產往往遭到毀滅性破壞!
用兩年時間解決川西邊患,十年時間用於鞏固地盤,接下來再去攻打松潘、紅原、若爾蓋,最終目的是跟甘南、隴南連成一片。
至於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區,暫時進行羈縻統治。
朱銘強調道:“四川將領出兵之前,多問問那些馬幫注意事項。高山之上,呼吸困難,甚至有可能會猝死!”
具體作戰計劃,由兵部和樞密院制定,朱銘不用再親自插手。
對於大明朝廷而言,這兩仗都是小仗,甚至不必勞煩外省兵,四川文武自己就能搞定。
真正需要注意的是地形和氣候,遍地高山深谷太麻煩了,諸蠻部極有可能鑽進山裡打游擊。
御前軍事會議結束,衆臣陸續散去。
蠻酋董氏想借叛亂來撈取好處,可他們的消息實在過於閉塞,還以爲大明依舊是前宋那種做法。
叛亂?
找死!
這次即便董氏投降也要被滅滿門。
那些傢伙的祖宗,要麼是正宗漢人,要麼是漢化羌人。如今卻已徹底吐蕃化,帶着異族隔三差五造反,朱皇帝的忍耐已經到了極限。
此時此刻,遠在亨州(汶川北部)。
亨州知州兼酋長董彥博,雖然吃了一場敗仗,但他的部落損失並不大。
他正等着大明朝廷來封官賞賜錢財。
董彥博在前宋有一大堆官職,每年獲賜萬貫錢、萬石米、數千絹。大明朝廷實在太摳門了,他主動跑來歸順,獲得的好處卻沒有前宋的零頭。
這次朱皇帝如果不給個說法,他明年就繼續叛亂,一直鬧到朝廷給官給錢給糧爲止!
他有很多盟友,僅僅本家董氏,就有四個酋長。
從大唐、吐蕃時期,董氏就在此經營,才建國十多年的大明算個屁。
(《改造晚清》真不錯,昨天連夜看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