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76章 一代新人換舊人

“有道是法禮不外乎人情,刑部和大理寺處在那個位置上,總會被一些朝中的官員用到,他們上門請託,刑部和大理寺總會賣一些人情。

一來二去就多出了一些沒辦法見人的案子。

包拯如今要將這些案子翻出來,重新審理。

他們自然不願意。”

寇季如實將包拯清查舊案背後所牽連到的利害關係告訴了趙禎。

趙禎聽完以後,有些不悅的道:“朕在處理皇親國戚的事情上都不敢講人情,他們倒是給朕講起了人情了。刑部、大理寺,那是處理大案、要案、人命案的地方,出一個紕漏,那就是一條人命,豈能被人情所左右。

讓包拯查,狠狠的查,朕倒是很想看看這背後有多少蠅營狗苟。”

趙禎如今比較剛正,眼中非黑即白,沒有灰色地帶。

所以在聽到了包拯清查舊案背後的隱情以後,果斷要讓包拯徹查下去。

寇季對此並沒有異議。

他覺得當皇帝的就該是如此,眼中非黑即白,不能經常停留在灰色地帶,更不能容忍灰色地帶存在。

皇帝眼中若是能容下灰色地帶,那下面的官員就敢將所有的灰色變成黑色,甚至還會將所有的白色變成灰色。

人的慾望和野心是沒辦法填滿的。

只要最上面的人給開口子,最下面的人就能將口子變成一片天。

所以上面的人必須將所有的口子堵死,下面的人才沒口子可鑽,更沒辦法將口子變成一片天。

就比如登聞鼓的事情。

朝廷在准許了寇季奏請給各地衙門設立登聞鼓以後,也批准了打殺威棒的事情。

朝廷批准地方衙門打殺威棒,目的是爲了杜絕地方上誣告成風的事情發生。

但地方上在執行這一條政令的時候,殺威棒很有可能就會變成殺人棒。

只要地方官是一個貪財的人,只要被告者餵飽了地方官,那麼原告在入衙門時,就會被殺威棒給打死。

地方上官員的殘忍和膽大,總是會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也正是因爲如此,民間纔會有那麼多冤案。

趙禎想要看看刑部和大理寺辦理的舊案後面有什麼,所以他對那些彈劾包拯的奏疏置之不理,不僅如此,還親自寫了一份徹查的手書,派陳琳送給了包拯。

此事一出,彈劾包拯的奏疏瞬間消失的乾乾淨淨。

趙禎此舉,明擺着就是告訴所有人,朕在爲包拯撐腰,朕讓包拯查的,你們對包拯不滿,就是對朕不滿,身爲朕的臣子,對朕不滿,那你就可以去死了。

滿朝文武在察覺到了包拯的深意以後,那個還敢彈劾包拯。

想要用一些陰險的手段對付包拯,他們都不敢。

因爲當朝首相寇季,是一個最討厭官員用下三濫的手段對付同僚的。

想當初朝堂上的人用下三濫的手段對付李迪,被寇季罵了一個狗血噴頭。

寇季當初沒那麼大權柄在滿朝文武手裡保住李迪,所以李迪最後被罷落,流落到了河西。

如今寇季權勢滔天,跟寇季作對的人幾乎不會有好下場。

他虎目盯着朝堂,誰敢在他眼皮子底下用陰險的手段?

刑部和大理寺的人沒辦法彈劾包拯,就只能效法寇季舊事,上書爲包拯請功,把包拯的功勞說的大大的,政績說的多多的,讓趙禎和寇季將包拯安排到一個更符合他功勞和政績的位置上。

簡而言之,請朝廷爲包拯升官。

可惜,包拯不是張綸。

包拯是進士出身,所以沒有人因爲他出身的關係,刻意的打壓他。

所以他建立的功勞都得到了朝廷的褒獎,而且升官的速度還很快,堪稱平步青雲。

所以刑部和大理寺奏請爲包拯升官的奏疏並沒有人理會。

趙禎和寇季沒有理會刑部和大理寺的官員奏請爲包拯升官的事情,但文彥博等人卻看着眼紅。

都是一個先生坐下的學生,你包拯才入京多久,就讓這麼多在京官員爲你請功了。

我們什麼都沒做,也沒人爲我們請功,那豈不是說我們不如你?

文彥博等人一個個都是人傑,自認在才學和能裡上都不輸給包拯。他們又豈能讓包拯專美於前?

於是乎,在禮部的奏請朝廷清查天下蒙學,看看天下蒙學是否準確的鋪設到了他該鋪設的地方,有沒有人在這過程中貪財?

縣學、府學是不是該設立了?

如今第二批和第三批蒙童都快畢業了,朝廷再不設立縣學和府學,那豈不是將好不容易培育出來的人才給浪費了?

禮部的風波剛剛掀起,還沒有成爲定居,在戶部的也開始奏請朝廷清查天下人口和田畝。

給出的理由很充分。

朝廷近些年大批量往外遷移百姓,遷移走的百姓多多少少遺留下了一些地。

其中以軍戶遷移出中原腹地的時候留下的最多,但是朝廷並沒有收到數量龐大的田畝,所以必須徹查一下,看看那些遷移出去的百姓遺留下來的田產被誰佔了。

趙禎對田產很看重,所以戶部的奏疏遞上來以後,趙禎想都沒想就批了。

並且當着滿朝文武的面,叮囑戶部一定要嚴查、徹查,必須給他一個交代。

趙禎需要一個交代,那不殺幾個人,不查出一些數量的田產,恐怕很難交代。

當趙禎奏準了戶部的事情以後,吏部、工部、兵部、鴻臚寺等多個衙門,相繼奏事。

各個衙門奏請的事情,就像是倒進油鍋裡的水,引動着整個油鍋沸騰了起來。

陳堯佐大把大把的掉頭髮,王曾一雙眼靜佈滿了血絲。

兩個老倌一左一右守在寇季身邊,瞪着眼睛盯着寇季。

寇季放下了批閱奏疏的筆,左右瞧了一眼,短期了桌上的茶杯,淺嘗了一口,疑問道:“二位這個時辰不在御史臺和刑部坐衙,跑到政事堂裡來做什麼?難道官家已經擢升二位爲參知政事了?二位以後要在政事堂裡辦差了?”

兩個老倌瞪着眼睛不說話,就那麼兇狠的瞪着寇季。

寇季放下了茶杯,不鹹不淡的道:“幾個意思啊?說說?”

王曾聲音沙啞的道:“包拯是你學生?”

陳堯佐質問道:“唐介是你門上客?”

寇季義正言辭的道:“嚴格的講,包拯只能算是我門生,不能算是我學生。他雖然稱呼我爲先生,可我並沒有傳授給他什麼學問。

像是壽王、王安石、曾鞏、蘇景先、蘇軾、狄詠幾個人,纔算是我學生。

唐介倒是去我府上拜會過,但也僅僅是下官拜會上官,求指點而已,並不算是門上客。

我寇府門檻高,並不是什麼人都能成爲我寇府的客人。”

王曾吹鬍子瞪眼的道:“老夫不管他是你門生還是你學生,你教唆他謀害老夫,就是你的不對。”

寇季難以置信的上下打量了王曾一眼,不解的道:“教唆他?謀害你?如此大的罪過,我可承擔不起。你身爲刑部尚書,應該清楚大宋刑律,教唆他人謀害別人性命,那可是大罪。意圖攀咬誣害朝中重臣,也是大罪。”

王曾惱怒的喊道:“老夫今歲六十有六了,早已不敵當年了。精力也沒當年旺盛了。你教唆者他,沒日沒夜的找老夫,害的老夫是吃不好睡不好,即便是回到了府上,他也能找上門。

他扯起老夫的袖子,一聊就是一宿。

老夫的身子骨哪扛得住?!”

寇季挑着眉頭道:“年輕人向年長者求教,有問題嗎?”

王曾吹鬍子瞪眼的道:“你就是想讓他一直找老夫,然後累死老夫!”

寇季翻了個白眼道:“你好歹也是有身份有名望的人,如此冤枉好人,真的好嗎?包拯要清查刑部和大理寺的舊案,是不是你點頭准許的?

是不是你點頭准許了以後,他才上了奏疏給我和官家?

如今嫌他煩了,你不在自己身上找一找原因,卻往我身上栽贓,是何道理?”

王曾怒喊道:“那是你的奸計?”

寇季沒好氣的道:“是不是奸計暫且不論,你一個刑部尚書,還能被一個下官給拿捏了?嫌棄他煩,嫌棄他打擾了你的清淨,將他拒之門外就好了啊?”

王曾咬牙切齒的道:“一個爲了翻舊案,沒日沒夜將自己埋在卷宗堆裡,每餐只吃兩個餅、一碗清水的人,你讓老夫如何拒絕?

每次他出現在老夫身前,老夫聞到他那身上的菜油味,就知道他又點燈熬油忙了一個晚上。

如此爲國爲民的幹才,你讓老夫如何將他拒之門外?”

寇季攤開手道:“所以歸根結底,是你自己下不了狠心,縱容着他一次又一次的找你,最後把你自己弄的精力不濟。

那你憑什麼怪罪到我頭上?”

王曾蠻橫的道:“老夫不忍心對他惡語相向,所以只能怪你教徒不嚴。”

寇季惱了,“我什麼也沒教!”

王曾十分無賴的道:“是你的門生,你就有教導之責。”

寇季瞪着眼,惡語相向,“他怎麼沒累死你呢!”

王曾冷哼道:“謀害朝中重臣可是大罪。”

“真要是覺得自己精力不濟,就趕盡乞骸骨,免得累死在任上,官家還得爲你掉眼淚。”

寇季十分惡毒的詛咒着王曾。

王曾仰着頭道:“你那個門生只要收斂一點,老夫覺得老夫還能多活幾年。”

寇季喝道:“你活着就是個禍害。”

王曾毫不客氣的道:“禍害的就是你!”

陳堯佐見兩個人鬥嘴斗的沒完沒了,忍不住道:“你們兩個能不能緩緩,能不能把我的問題解決了,你們再鬥嘴?”

寇季目光一瞥,瞪着陳堯佐,一點兒也不客氣的道:“你也被累着了?”

陳堯佐搖頭道:“那倒沒有……”

寇季微微挑起眉。

陳堯佐嘆了一口氣道:“太閒了……”

寇季沒好氣的道:“閒着還不好?我巴不得每天什麼都不做,每天都吃香的喝辣的,再找幾個美人兒伺候上。那日子過的比神仙還舒服。”

陳堯佐嘆着氣道:“自從唐介入了御史臺,大大小小的事務,他都有奏本,事無鉅細。一個多月了,老夫一個奏本也沒有上。

老夫每天無所事事,夜夜失眠,總覺得自己尸位素餐。

如今天天掉頭髮,再掉下去,老夫就該去大相國寺當主持了。”

寇季不懷好意的道:“挨一刀去陪陳琳也行。”

陳堯佐果斷搖頭道:“那可不行?”

寇季冷笑道:“害怕了?”

陳堯佐一臉正色的道:“老夫一個國之肱骨,捱了宮刑入宮,別人會說官家不仁的,對官家名聲不利。

爲了官家的名聲着想,老夫還是勉爲其難的繼續在御史臺坐着。”

寇季冷哼道:“你倒是挺會給自己找藉口的。”

陳堯佐揪着鬍鬚,大義凌然的道:“身爲人臣,不能陷官家於不義。”

寇季瞥了陳堯佐一眼,又瞥了王曾一眼,哼哼道:“所以你們兩個跑到我這裡來鬧,純粹是因爲手下太能幹?”

陳堯佐仰頭看起了佈滿烏雲的天色。

王曾低頭數起了地上的磚石。

寇季說出了他們的心裡話,但是他們不能承認。

承認了手下太能幹,那就等於承認了自己有那麼一丁點無能。

二人如今也算是名聲赫赫的人物,怎麼可能承認自己無能呢?

寇季剛要開口跟兩個老倌說幾句,就見陳堯諮哼哧哼哧的入了政事堂。

見到了陳堯佐和王曾以後,先對寇季躬身一禮,然後對陳堯佐躬身一禮,喊了一聲‘二哥’,最後對王曾微微拱了拱手。

無論是陳堯佐還是陳堯諮,年齡都比王曾大。

陳堯諮給陳堯佐躬身施禮,那是因爲陳堯佐是他親兄長,他必須敬重,跟品級無關。

對王曾拱了拱手,純粹是二人平級,沒必要對王曾彎下腰。

陳堯諮能率先跟王曾施禮已經算是客氣了。

若是二人無關無爵,走到大街上碰見了,王曾得率先給陳堯諮施禮,稱呼人家一聲長者。

寇季見到了陳堯諮,沒好氣的道:“你也是因爲手底下的人太能幹了?所以跑到我這裡來訴苦的?”

陳堯諮聞言一愣,瞧了一眼陳堯佐,又瞧了一眼王曾。

兩個老倌順勢將頭別到了一旁。

陳堯諮見此,哈哈一笑,明白了寇季話裡的意思,他衝着寇季嚷嚷道:“老夫是來找你要人的。兵部上下如今都是一羣蠢蛋,讓他們做一點小時都做不好,看着就讓人來氣。

你門下那些能幹的門生還有沒有?

分兩個給老夫。”

寇季聽完了陳堯諮的話,點了點頭,道:“自從軍制革新以後,兵部的人大多都是行伍出身,一個個行軍打仗都是好手,文事上必然有些欠缺,你應該好好引導,同時擢升一些人才才行。

你是進士出身,學富五車,又出自於官宦世家,年輕的時候多擔任的是文職,所以處理起文事,如魚得水。

但你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跟你一樣的出身,更不能要求那些沒有多少學問的人,處理文事處理的比你還好。”

陳堯諮嚷嚷着道:“就算如此,你好歹也給老夫安排一兩個寫字好看的啊?一個個寫字跟狗爬的似的,老夫看着心裡就不痛快。”

寇季翻了個白眼,“軍方的文書和調令,能看懂就行了,要求那麼高做什麼,考進士啊?”

陳堯諮咬着牙道:“此事老夫咬着牙認了。但是今歲朝廷的武舉,必須由老夫來主持,老夫得選一些既精通兵法,又精通學問的。”

寇季沉吟着道:“你主持也行,但有一點我必須提醒你。不許將那些所爲的陣圖再拿出來了。

若是再讓我發現武舉科考中出現陣圖,小心我跟你翻臉。

上一個在武舉中將陣圖當成考題的考官,已經被我給砍了。”

此話一出,不等陳堯諮開口,王曾率先開口道:“陣圖乃是太宗……”

王曾僅僅說了幾個字,見寇季和陳堯諮像是看白癡一樣的看着他,立馬閉上了嘴。

陳堯諮哼了一聲道:“戰場上地形萬變、敵情萬變,戰陣也得跟着瞬息萬變。拿着陣圖擺陣、營造關塞,那就是找死。

你來來回回就是一套陣圖,還是一套不合時宜的地圖,你不吃敗仗,誰不吃敗仗。

更重要的是,拿陣圖的人往往守不住秘密。

陣圖還沒有到前方的將士手裡,敵人就已經拿到了陣圖。

如此情形下,還打什麼仗?

自縛雙手去敵營裡待着,也比跟敵人對壘舒服。”

王曾聞言,臉色有點難看。

陳堯佐冷哼了一聲,衝着陳堯諮喝斥道:“閉嘴!太宗定下的國策,豈是你能妄議的。”

陳堯諮哼了一聲,沒有再開口。

再說下去,被有心人盯上,一個誹謗太宗的罪名就逃不掉了。

雖然趙禎也清楚太宗趙光義給將士們陣圖,讓將士們拿着陣圖行軍佈陣、營造關塞有點坑爹。

但是明面上不能講。

講了就是有悖孝道,容易被人罵。

有人實話,趙禎就得處置,不然還是會被人說有悖孝道。

寇季見氣氛有些尷尬,擺着手道:“行了行了,陣圖的事情雖然是太宗定下的國策,但是低下一些人制定陣圖的時候,也不會事事都求助於太宗。

所以很多陣圖都是低下的人瞎琢磨出來的。

錯在那些瞎琢磨的人。”

寇季雖然十分鄙夷趙光義的做法,但是此時此刻,他得說點好聽的,幫趙光義開脫,順勢幫陳堯諮開脫。

因爲趙光義的愚蠢,折辱了一個國之幹才,划不來。

陳堯諮聽出了寇季在爲自己開脫,臉色緩和了幾分,附和了兩句後,直言道:“你不必擔心,我不會讓陣圖再出現在軍中的。更不會挑選那些只會紙上談兵的人做武進士。”

寇季點着頭道:“如此,今科武舉就有你主持,我會讓樞密院出一個人當副考。”

陳堯諮滿意的點了點頭,“一言爲定。”

寇季叮囑道:“選武進士的時候,一定要重視進士們是不是忠君愛國之人。他們中間很大一部分人會出任各個軍中的監軍,僅有一小部分人會成爲軍中的掌兵之人。”

陳堯諮鄭重的點點頭,離開了政事堂。

陳堯諮離開以後,寇季對陳堯佐和王曾道:“二位若是覺得精力不濟,那就乞骸骨吧。”

陳堯佐和王曾瞪着眼珠子看着寇季。

寇季感嘆道:“二位要學會放下。別牢牢的抓住權力,最後累死在任上。划不來,也不值得。

後輩的才能你們都能看到。

後輩能不能肩負你們的重任,你們也能感覺到。”

陳堯佐不甘心的道:“沒有老夫等人把關,他們能將朝政處理好?”

寇季直言道:“那些後輩們衝勁十足,你們覺得你們壓得住?別人我不敢說,我門下的門生,一個個都是少有的俊傑,他們可以說是我大宋升官最快的一批人。

他們不像是已故的太憲公蘇易簡,一個人獨領風騷。

他們是一羣人齊頭並進。

猶如浪潮,來勢洶洶。”

陳堯佐和王曾聽完了寇季的話,心頭浮起了一絲失落,互相看了對方一眼,長長的嘆了一口氣。

王曾盯着陳堯佐長嘆道:“你老了……”

陳堯佐苦着臉道:“你也是……”

王曾幽幽的道:“罷了罷了,我們再在朝中坐一些日子,好好的考校一下後輩,他們若是真的能接替我們擔起大宋的重任,我們就主動求去。

免得被人彈劾貪戀權位。

也免得被一羣小輩看輕了。”

陳堯佐遲疑了一下,贊同的點點頭。

他比王曾足足大了十歲,身子骨卻比王曾硬朗。

但即便如此,他已經白髮蒼蒼,老態龍鍾,如今又開始脫起了頭髮。

一想到自己頂着一個光腦袋站在朝堂上,被後輩們私底下嗤笑,他心裡也不痛快。

兩個老倌揹負着雙手,彎着腰,一步一挪的出了政事堂。

兩個老倌爲了大宋操勞了半輩子了,要舍下一切離開,很難很難。

寇季覺得自己勸兩個老倌乞骸骨,有點殘忍。

但朝堂就是一個殘忍的地方。

你精力不濟的時候不離開,還霸着權勢不放,那就是草菅人命,草菅天下人的人命。

第0657章 整個西北的將士都想跟着寇季混第0775章 根本問題第0419章 朝廷的邸報第0204章 御史發難第0022章 上鉤(求收藏!求推薦!)第0249章 一個要命的女人……第0722章 遼國歲幣入汴京第0947章 誰纔是大宋真正的主人?第0542章 李迪感受到的震撼第0698章 昭勳崇德閣第0942章 天上掉下來的兩個便宜學生第0658章 只要我大宋夠強,生搶都有理第0503章 免費的纔是最貴的第0155章 人越老,膽子越小第0077章 突然變成了香餑餑?第0830章 一不小心,幽州城就……破了?第0817章 角廝羅的算盤第0677章 又有八百里加急至……第0208章 年關將近第0213章 喋血延福宮(中秋節快樂!)第0944章 教化的重要性第0248章 遼皇看上你了……第0069章 錯生帝王家第0845章 楊文廣和王隨釋放出狼(三更一萬八搞定!)第0213章 喋血延福宮(中秋節快樂!)第0835章 鳴炮!!第0159章 尚書第0814章 膽正的種世衡第0055章 仙丹?第0405章 當皇帝好難(今晚一更……出去一下……)第0567章 總有人默默的爲大宋江山社稷增磚添瓦第0896章 禁軍之中無好人第0256章 簡單而有效的辦法第0492章 因爲恐懼而拒絕?第0612章 正月十五(三更一萬二,求月票!)第0775章 根本問題第0110章 有情有義寇長生第0736章 一場相隔萬里的談判第0913章 唯有寇季能降妖(三更,一萬八……)第0471章 釜底抽薪第0903章 這個王爵,我要了!第0927章 厚顏無恥第1021章 趙禎的秘密第0177章 出宮第0725章 寇季在找死?第0666章 彈劾我?我先砍你們一刀再說第0693章 朱能的想法有些喪心病狂(6000字大章!)第0706章 魚兒上鉤第0307章 逼瘋了一個……第0770章 劉亨顯蹤……第0338章 快給我!第0944章 教化的重要性第0671章 投降了?!第0959章 問題的根本在哪裡?第0642章 渡河!揚帆遠航(十三)第0700章 厚賜功臣!第0402章 內庭三宰借東風第0961章 鐵律!!!第0448章 人走茶涼第0140章 司水郎中(今晚有事外出,回來晚了,抱歉)第0075章 老毒物陳琳(爲‘繁華、落葉’萬賞加更!)第0196章 張華入京第0878章 大宋雖然變強了,但是問題依然很多第0764章 大贏家趙禎!第0636章 一次可悲的行賄,一次無奈受賄第1020章 趙禎出京第0619章 奪回銅臺關?!第0225章 貪功冒進李昭亮?第0205章 劉娥服軟第0030章 慌了神的吳賢第0429章 回京第0453章 天下英才皆入寇手第0039章 四君園第0662章 欺人太甚第0843章 黑山威福府第0189章 安子羅第0868章 兄弟重逢第0644章 乘勝追擊!第0489章 粗暴的美人計第0018章 以假亂真(求收藏!求推薦!)第0044章 幫襯第0466章 自不量力的劉平第0192章 翻臉比翻書還快的遼人第0051章 大朝會(中)第0379章 戰而勝之第0885章 寇天賜用的連環計第0260章 活着的奇蹟揚帆遠航(二十八)第0296章 大婚(今晚一更,約會去了)第0664章 李德明的盤算第0986章 總理大臣(今晚一更,明天補……)第0350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0035章 改觀第0901章 班師回朝(一萬八…………)第0714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0446章 撞破第0696章 西夏覆滅!第0812章 可以逆轉西方戰局的關鍵人物第0310章 金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