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到鍊鋼鐵,韓冰也是外行看熱鬧,礦石採來需要在爐內熔化,撇去雜質,加入石灰石等輔助材料,這都得逐漸摸索,首先一點冶煉爐和燃料就是一大關。耐火磚聽說過,也見過,就是沒親手燒製過。天狼城燒陶器的陶窯不需要太高溫度,跟這天差地別。燒陶用木柴就可以,木柴達不到鍊鋼需要的千度高溫,最次也要把木柴燒成木炭,勉強可以對付使用,越前時代最早在歐洲鍊鋼就是這麼幹的,效率低成本高。
最好的燃料是用煙煤煉成焦炭,焦炭的燃燒溫度能達到一千度以上,而且本身去除了雜質,不會對熔化的鐵水產生二次污染。想要燃燒充分還要鼓風,就是爲了提高爐中空氣氧氣含量,這也是提高溫度的重要手段。不比家裡爐竈的吹風,鍊鋼爐需要高溫連續加熱,就要求不斷有大量氧氣參與燃燒。
鼓風的風力要求很高,使用人力是萬萬不能的。好在附近有河,可以利用水力驅動水車轉動,作爲動力來源。這些都解決了,還要考慮運輸、送料、鐵水排放、廢渣利用以及倉儲、保存、器材打製……一想到這些,韓冰頭都大了好幾圈。所有工作都得他一個人想辦法,儘管工部已經培養了不少這方面人才,但終歸鍊鋼和鍊銅那是兩種文明的差距,不然也不會有“青銅”和“黑鐵”、“白銀”、“黃金”的段位分別。
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韓冰哥。本着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韓冰在鞍山開始了他的黑鐵時代。安排其他手下伐木築城,解決衣食住行問題,他則領着工部技工,指揮剛吃飽飯的野人,選址、平場地、建磚窯、燒磚、燒炭、建鍊鋼爐,另一夥人在河邊選地方,製作大水車,豎立在適合地點。一臺水車肯定是不夠用,將來還要磨米磨面,錘打鋼鐵,磨製玉石,可以說目前所有動力都儘量取材於水力。
同時在已經被韓冰命名爲大遼河的大河西邊,那裡有廣闊平原,這是大遼河氾濫衝擊孕育出來的肥沃土地,不開墾出來耕種簡直是暴殄天物。但是大遼河因爲是上游遼河與瀋水合併出來的,所以水量很大,每年雨季都要發大水,不定期會衝破堤岸,造成氾濫,這是有歷史記錄的,韓冰對此還是有記憶的,所以防洪又是重要工作。
防洪的方法要麼是疏通河道,增高加固堤壩,要麼是開闢泄洪通道,人爲引流。每一樣都是大工程,沒有幾萬人,以目前手中的工具,不花費十年二十年都難見成效。考察完河西地形,韓冰發現在平原地區,存在很多較小河流,如果能在大遼河與這些小河之間挖出運河,就能起到泄洪作用,而且也方便將來耕種用水,最主要是這個方案工程量相對要小,用時少。
決定了方案,韓冰便帶着工部技術人員繪製平原地圖,設定運河路線。此時已經是秋初,雨季已經過去,平原地區各種草木果樹正結出累累碩果,是個豐收的季節。不能浪費食物,讓征戰歸來閒着沒事的大棒槌領着他的人,和新收服的野人,乘木筏過河採摘,收集到東岸臨時倉庫,至少可以解決一段時間果腹問題。
平原到處生長着蘆葦、蒿草、灌木以及不成片的零散果木,採摘之後,能挖出來遷走的都挖出來種到河東,蘆葦蒿草割下來曬乾,留給牲畜做飼料。生活在這裡的飛禽走獸倒了黴,被趕出家園,跑的慢的都成爲人們的腹中餐。
這一帶河流都是從北向南流淌,天然的將大地分成一條條地塊,每一塊麪積都在幾十萬畝以上,動物們被從東邊的地塊攆到隔一條河的西邊另一地塊。韓冰沒有趕盡殺絕,人力有限,開荒也開不出更大農田,緊鄰大河的地塊就足夠兩萬人耕種。今後人口增多,再去開墾就是了。吃幹抹淨,最後一把大火,燒掉土地上的植物,給明年春耕攢下草木灰肥料。
挖運河人手不夠,還得等鞍山城建設有了基本模樣才能開始,當下可以做的就是找到附近百里範圍內,肉眼可見的潰堤痕跡,這都是將來容易氾濫的地段。糾集幾百人,在這些地方增高加固堤壩。河西石頭少,就用麻袋裝上土石,累積成堤。再巡視看哪裡太低太薄,繼續加厚加高,來年春夏就能看出這種土辦法的效果,一般不是幾十年一遇的大水,都能挺住。
看看基本工作都安排完畢,韓冰也該返回瀋水南的盛京城,一晃出來小半年,不知道那邊建的怎麼樣了,初到貴地,一切都得從頭再來,千頭萬緒真擔心葉楓能不能忙得過來。另外冬天將至,這年冬天還有個大活要幹,也不知道材料工具準備怎麼樣了,想起來都是操心事,唉,真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都是自己找的,趕緊忙活完,閒着沒事坐在河邊釣魚,不香麼?
有時候韓冰真想跟師戰似的,一走了之,上萬人的生存壓在自己身上的確不好過。他都有點後悔當初裝什麼大尾巴狼,還想憑一己之力,改變白山黑水落後面貌,每天爲了餵飽那些嗷嗷待哺的嘴都費盡腦筋,現在還要帶領這些剛開化的原始人一步跨進黑鐵時代,是不是有些不自量力了?
但當他看到跟在自己身邊這些人,都在努力工作,奮力耕耘,野蠻的山林曠野中,生髮出人類文明之光,他又生出一種莫名的成就感,就好像考試從來不及格的人,突然考試拿了前十名。前世總認爲懷才不遇憤世嫉俗,現在有了機會,試過了才知道高人不是生在高處就是高人,“愛過方知情重,醉過方知酒濃”,真是如父母那般老生常談:不當家不知道柴米油鹽貴。
有那麼多敬重自己擁護自己的人,還有深愛着自己的今世愛人,揹負了這麼多的韓冰已經把自己的血肉都融入這個時代,這個世界,斬不斷甩不脫,負重前行已經是他唯一的選擇。
快馬加鞭回到盛京營地,經過半年的建設,盛京城已經初具規模。由於天狼城留守人員的到來,基建能力和管理水平提高一大截,現在四面圍牆豎立起一半,城內各工坊已經完工,並在抓緊時間生產各種急需工具。限於銅鐵原料的缺乏,石器仍是主要工具,除了伐木採石和木工作坊,其他地方使用的大都是磨製石器。
王宮在衆人極力要求下,提前建造出來,本來韓冰只想建個天狼城那邊類似的平房,對付一冬天過去就行了,但耐不過天狼國全體公民平民的民意,於是等韓冰再回到這裡,見到的就是一座主體已經完工的高大壯麗的建築。之所以說高大壯麗,當然是相對於這時代所有建築而言。
飛鳥城內最好的議事堂也不過是個茅草屋,而新建的王宮是使用韓冰發明的水泥,結合附近採來的花崗岩、大理石等石塊,精心打磨堆砌。王宮坐落在距離瀋水一公里的高臺平坦地帶,居於規劃的盛京城南北中軸線上,面南背北。爲三層磚石結構,基礎爲石塊水泥砌成,一層底座就高三米,往上是王宮議政廳,左右兩邊各延伸出三個宮室,那是天王和未來天后休息和辦公地方。
二層以上是木質結構,還沒有徹底完工,一抱粗的原木立柱外表去皮收拾的乾淨,但還沒有刷油防腐,散發着松脂的清香。按照功能設計,二層是寬大的觀禮城樓,用於天王宴請百官和召見黎民百姓;三層是觀景臺,這是天王一傢俬屬空間,登樓遠眺,可以將盛京城一覽無餘。樓高近三十米,韓冰登上之後還真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感覺。
這王宮是按照韓冰當初畫過的一張天安門城樓設計建造的,設計圖出自工部集體智慧,雖然他們認爲這應該是韓天王心目中王宮形象,其實在韓冰眼裡有些不倫不類,他們不可能理解韓冰的想法,也沒人能理解,還真是寂寞沙洲冷啊。
不過能建成這樣說明這些手下已經盡力了,就當自己住在天安門裡也未嘗不可,上一世上趟城樓還得花不少錢,現在產權都是自己的,就不用再挑了,有了奔馳誰還騎自行車啊。
王宮內部裝修就可見這些工部官員還是沒什麼見識,依舊是天狼城的風格,磚石地面,沒有抹縫;磚牆沒有罩面;依舊是泥磚火炕,炕上鋪的虎皮熊皮墊子。好在還有窗戶,窗戶上當然沒有玻璃,都是糊的白色窗紙。屋裡點着動物油脂的油燈,裡邊加上了松脂等香料,氣味沒那麼難聞。創造性的加上了排風口,就是缺一架排風扇,這個沒轍,除非安排個人坐在外邊排風口,手搖風扇,有點太奢靡。
辦公設備就是一個炕桌,連個老闆臺都沒有,對於這時代人的想象力韓冰不敢奢望,發明家其實都是在抄襲基礎上做的改進,沒見過的東西憑空想象,真的很難。總體來看已經相當湊合了,需要改進的都得韓冰自己製圖,親自傳授,中國三千年文明史都沒發明出老闆臺,你讓剛開化的原始人發明出來,這太不厚道了。不過相信一旦讓他們見識過新鮮事物,那麼文明的進化將突飛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