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着人記清各處礦產地址,召集周圍居住的部落野人,又是一通糖衣炮彈攻勢,價格便宜量又足,我們一直用它。隨後誘使這些人伐木墊路換取後續天狼國供應的糧食物資救濟,將來這些人就是第一批產業工人。
再往前過了沙河就是越前華夏有名的鋼都——鞍山,這裡是韓冰計劃中未來重點發展的地區,將會修築一條時速達五十多公里的城際“高速公路”,聯通盛京、遼陽和這裡。他要恢復遼寧重工業基地老大哥地位,這裡就是他起步的位置,儘管有些天方夜譚的味道,但老人家說過: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還有一個長的挺磕岑的男人說過:人總要有理想,萬一實現了呢。
東北能成爲“共和國長子”也是有多方面原因和條件的,自身礦產資源的豐富是先決條件,不可否認的日俄侵略殖民,客觀上給東北培養了一批產業工人,留下部分後續發展的機械設備以及完備的礦山開採成套設施和四通八達的鐵路網。而與此對應的,關內則同時期在帝國主義資助下,培養了大批精於陣戰的士兵與將軍。
其實只要一個地區能夠持續的安定,打開與外部的有效溝通渠道,結合自身條件,發展起來是遲早的事。當然發展不會是直線式的,而是螺旋式的。螺旋線在三維座標系纔是螺旋線,投影在二維座標系,側向投影那就是正弦或餘弦曲線,正好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正向投影就是道家的陰陽魚,陰陽魚造型如果從平面拉起來變成立體的,就是雙螺旋曲面,跟DNA造型很相似,其中道理沒人能說得清,韓冰不是神,他知道結果不知道原因。
韓冰還沒有狂妄到能夠改變這種螺旋上升的發展規律程度,所以只能在這有限的時間段裡,盡人事聽天命。建設鋼鐵生產基地,生產鋼、鐵、青銅以及煤炭、陶瓷、造紙、印刷,這就已經是他設想的有生之年拿出來獻給這個時代的全部。
至於火藥的製作,至今仍只保留在他自己心裡,這是個真正的魔鬼,能夠給這個世界帶來毀滅的魔鬼,他不打算拿出來,雖然他也清楚,火藥的配方里只有加上人的慾望這個配料纔會使之變成魔鬼的武裝。想想看火藥在東方發明之後兩千多年也僅僅能夠滅一國,之後擴散到西方不到八百年就已經能夠滅亡人類。韓冰不想成爲過早讓人類滅亡的始作俑者。
鞍山作爲中國重工業基地也是得天獨厚,鐵礦近而且易開採,含量高,旁邊就有高燃值煤礦,只要將鐵路鋪好,“鋼都”水到渠成。而且這個時代還有個優厚條件,鞍山靠近水邊,這個水不僅是河水,還有海。
由於海侵的原因,這時代的海平面要高於越前時代,海岸線深入陸地上百公里。事實上這時期的遼河、渾河兩大河流共用一個出海口,兩大河流在遼中六間房地區合流,在臺安地區流入渤海。後來因爲洪水爲了泄洪,人爲將河道挖通雙臺子河,於是遼河才改變走向,共和國建國後,徹底阻斷了兩河之間聯繫,遼河才獨立入海。
越前時代大部分沿渤海灣城市如今都在海底,著名的營口、錦州、葫蘆島等遼西走廊一線城市,以及直轄市天津、河北的秦皇島、戰略重地山海關等全都要等到宋朝之後才徹底露出水面。數千年後曹操、楊廣、李世民徵遼東也只能走山路,那時候海侵後退,遼西走廊露出水面部分不是泥沼就是河灘,依舊無法通行,後勤補給困難導致每次征伐都不得不草草收場。
直到明初這一帶才徹底硬化,形成遼西走廊,因此上下五千年,也只有明清之後歷史中才有守山海關、守錦州的記錄。韓冰計劃中的營口港,只能留給千年以後的後人來建了。
韓冰駐馬山巔,望着眼前的海水灘塗,心中感慨:真是滄海桑田!韓冰站的地方,對比後世位置應該算是千山某個高地。擡眼望去,茫茫渤海一望無邊,還真是“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海浪拍打着低平的海岸,海上一條船都沒有,倒是有住在附近的野人,用漁網站在沒膝的海水裡打魚。也別說沒有船,還真有人騎着粗木樁,在海水裡光着全身,手裡握着尖頭木杆,在淺水裡扎魚。這大概就算是最原始的木船了。
轉過頭看,東邊山嶺起伏,有不少山洞幽谷,裡邊住着不少野人,都進化到新石器時代,使用磨製石器,穿着樹葉獸皮做成的圍裙和坎肩。也有住在茅屋裡,最奇特的是住在岩石搭成的石屋下邊。標準的石屋是兩邊兩塊巨石,上邊搭着一塊巨石,石塊擺放很不規則,橫不平豎不直,看着就危險,可就是不倒,據說都住了幾百年了。前後用木柵欄擋住,抹上黏土。韓冰很奇怪他們是怎麼搬動這些石塊的,每塊都幾十噸重,估計搞明白這些原理,就能搞明白怎麼建造金字塔了。在這住真是“面朝大海,出暖花開”,詩意盎然,煞風景的是韓冰此刻尿意盎然。來如銀河倒灌,去如江河潰堤,向遼闊的渤海表示敬意之後,收起武器,這一泡彷彿帶走了所有的疲憊,打了個冷戰後更是精神百倍,神清氣爽。雖說營口被他一泡尿衝沒了,不過這對韓冰來說根本不算什麼,相反好處更多。
鞍山距離遼河入海口近,距離渤海也近,還由於遼河與渾河合流,水勢更大,行船更方便。而且因爲直通遼河,將來想出東北,就可以沿河道上行,順着遼河源流老哈河能到紅山文化的發源地,順着另一源流西拉木倫河,就可以西出大興安嶺與燕山結合部山口,進入蒙古草原。
另外這時代雨量充沛,河流水系發達,遼陽附近的太子河,西流最後入瀋水,這也是一條黃金通道。幾乎所有大的河流水面寬闊,流速在通常時段都比較緩慢,水深平均五到十米,非常適合航運。沒有鐵路和汽車的年代,水路就是最方便快捷的通途,載貨多,省人力,基本上中華五千年大部分時間水運都是最優選擇,不然楊廣也不用揹着罵名修大運河了。
反正這時代根本不用考慮海軍,東北跑華北串個門都屬於出奇冒泡的神仙技能範疇,製造鐵甲艦純是蟻力神吃過敏了,有艘三十噸的木帆船就能縱橫四海,估計再過一千年能用上鐵甲艦,畢竟那時候人口衆多,土地有限,該開發海外了。
韓冰眼前主要工作就是找礦、修路、採礦,鍊鐵、鍊銅、鍊鋼,伐木修築碼頭,建造帆船。而一切一切的基礎工作還是抓人,沒人啥都是白扯。在到達鞍山地區之後,已經再次南進的“雙鹿”給他留下一千多力工,這是這些天的戰利品,正好用來進行基礎建設。
韓冰很擔心“雙鹿”電力太足,會不會跑太遠,順着海岸線跑韓國去。估計鴨綠江他們就過不去,看眼前的海侵情況,丹東肯定也在水下呢,朝鮮半島更不用說,遼西走廊都沒影,高度差不多的半島西部平原估計也被海水淹着,平壤大概在陸上,有沒有人可難說。
沒有韓冰的約束,“雙鹿”絕對放飛自我。特別是鹿天垂,重新回到天狼國,重新掌兵不用再坐辦公室,泰山讓他帶領五百人走前邊,這五百兵將讓他用出五千人的效果。這一路上,遇上不認識的部落,直接就是用長矛說話,三個字“服不服”,不服就幹。
憑他這些人的武力,除非聚集五千人以上的大部落能有抵抗能力,否則都是韭菜。割了一路,他是一路高歌一路衝,開屁股都留給泰山和韓冰。遼南這時期還真沒有那麼大部落能擋住他,他搶完殺完擡屁股走人,泰山到來之後再好言相勸,哥倆這套“臨之以威撫之以情動之以利”的打法無往而不利。
每到一處忽悠一批人,有願意跟着走的就跟在隊伍後邊,達到一定數量就命令這些人集中在一個地方,邊等待邊修路,等大部隊過來由韓冰管轄。離開韓冰給的地圖上鞍山地區之後,再有匯聚過來的野人,則直接帶着隨泰山行動,直到南邊沒路可走爲止。等韓冰在鞍山地區再次見到“雙鹿”本鹿的時候,不到兩千人的隊伍,已經膨脹到六千,據他倆說南邊這一路到海邊,沿途二十里範圍很難再找到活人了。
二十里開外肯定還有人生存,今後這些人會慢慢滲透到被清理出來的無人區,到那時候再出動,事半功倍,現在人手緊就緊點,提高效率還能夠用。最難過的是這個冬天,這些新歸附的野人還沒有開化,食物單一,工具簡陋。
既不會耕地種田,也不會畜牧餵養,特別是南部後帶回來那些人。靠海吃海,靠山吃山,話是這麼說,通過了解韓冰發現,這裡的人這麼多年吃掉的山精海怪,跟被山精海怪吃掉的族人沒差多少,趕上好時候多出來的人口,也經過嚴寒酷暑疾病災荒大部分弄沒了,這也是他們沒有能壯大起來的原因。好在這些人都習慣了,就像一天到晚游泳的魚,窮樂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