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9章 移民措施

bookmark

戰後的登萊地區並不是表面看起來這麼平靜,福山縣城外之所以有這麼多難民寧願擠在窩棚裡度日也不迴歸家園,鄉下的村莊對外來人充滿了戒心,這些現象的原因可不是因爲海漢人的到來。在福山縣以南以西的山區,還有好幾夥山賊土匪在頻繁活動,而他們的劫掠對象自然就是缺乏抵抗能力的普通百姓。

在這種弱肉強食的鬥爭當中,弱勢的一方爲了求生,要嘛抱團取暖,要嘛只能依附於強者。官府,或是匪徒,民衆只能從中選擇一方,作爲自己在亂世中的保護傘。而福山縣城外這些聚居在窩棚中的民衆,有相當一部分都是爲了得到官府的庇佑,纔會放棄回到家園的打算。但官府所能提供給他們的保護,也就僅限於縣城周邊這一畝三分地而已,離縣城稍遠的地方就只能結社自保,自求多福。

至於出兵剿匪這種事,縣衙認爲這是衛所軍的責任,縣城的駐軍連守城都吃力,無法抽出兵力去打擊藏身山區的匪徒。而衛所軍則以編制不滿、軍費不足、匪幫山寨不在防區等理由進行推脫,也同樣不肯出力。說白了這種費力不討好的髒活累活,誰都不願意冒風險去做,做了未必有功,但如果出現比較大的戰損消耗,可就是誰出頭誰背鍋了。

對於這種現狀,知縣張普成是很清楚的,只是以他的能力也沒辦法改變什麼。但不管出於公心還是私心,他還是想盡力維護治下民衆的安全,對城外這羣來歷和意圖都不明的傢伙,他的看法其實與捕頭韓勤一樣,認爲海漢人是打着賑濟難民的幌子另有圖謀。

黃曲道:“這羣人如果真是從海上來,那應該跟附近的山賊流寇不是一個路數,就算我們不出手,應該也會有別人看不過眼。”

“你是說會有人跳出來黑吃黑?”張普成若有所悟地迴應道。

“山賊不敢來福山縣城下手,也就是忌憚官府而已,如果這些海漢人鼓動民衆離開縣城,那對這附近的山賊來說,就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了。”黃曲指向城北道:“這裡到海邊還有十幾二十裡地,途中也就兩三個村莊有人居住,若是有山賊在途中下手打劫,那可沒人能救得了他們。等這些人拼個兩敗俱傷,再擇機出兵收拾殘局,就好辦多了。”

張普成嘆道:“只是這樣一來,便苦了本地百姓了!”

黃曲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先保住這福山縣城,才救得了更多百姓。張大人,就算不忍,眼下還是隻能繼續觀望,待形勢變化之後再做出應對。”

張普成也知道黃曲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不想冒險帶兵出城去驅趕這幫人。他雖然對黃曲的想法不甚贊同,但一時間也想不出什麼更好的辦法了。

不過他們的見識還是太有限,根本就想象不到海漢人的手段,更料想不到海漢在移民這件事情上的決心有多大。眼看暮色將至,馬隊便收攏了隊形,離開了福山縣城。不過馬隊也並未走得太遠,到了夾河邊便駐足紮營,看樣子並未打算馬上離開這裡。而就在當晚,便已經有了一些零星民衆放棄了縣城外的窩棚,轉移到夾河邊海漢營地附近,看樣子竟似就此要跟着去了。

翌日早上天色剛矇矇亮,孫真在睡夢中便被王進民叫醒了。

“你來看看,好像有人在監視我們。”王進民將睡眼稀鬆的孫真直接拖出了被窩。

孫真起身到了帳篷外面,藉着剛剛亮起的天色,用望遠鏡查看王進民所指的方向。在營地以西大約一里地開外,有兩人騎着馬在駐足觀望,如果不是有望遠鏡的幫助,僅憑肉眼的確很難發現這個情況。

“那兩人來了多久了?”孫真放下望遠鏡問道。

“哨兵在天明的時候才發現,也不知道是昨晚什麼時候來的。”王進民應道:“你看這是什麼路數?是明軍還是別的人?”

孫真道:“不好說,望遠鏡裡也看不太真切,以防萬一,我還是去跟劉連長說一聲。”

待劉賢接到消息出來查看的時候,那兩騎卻已經從先前駐足的地方消失了。王進民認爲對方是後撤到了更遠的地方,以免在天明之後被己方發現行蹤。

“管不了那麼多了,今天海軍會派船過來,我們要儘快安排移民離開這裡,先把這頭的事情抓緊辦好再說。”劉賢當下也沒有心思去追查監視者的身份,眼下馬隊的第一要務就是策動本地民衆主動前往芝罘灣,其他的事情都可以先放一放。

在看過福山縣的具體狀況之後,劉賢等人都認爲海漢至少能在這裡收穫上千移民,但如何要將這些人弄到芝罘島去,還是需要再下一點工夫。原本的計劃是海軍派船在夾河入海口處接應,但馬隊昨天沿着夾河逆流而上,一路行來發現這條河流的通航能力應當還不錯,到福山縣城附近還有兩三百米的河道寬度,水深也足以讓海漢的客貨運帆船通航。因此昨晚馬隊便派了人回到海邊,向海軍通報了行動進展,並申請派出帆船直接去到夾河上游的福山縣城附近,以便讓民衆從當地就近登船,避免自行前往夾河入海口途中可能會出現的變數。

這種安排雖然要比原計劃多費一點手腳,但好處也是顯而易見,避免了民衆在前往海岸途中出現意外,而且這些人上船之後就直接運抵芝罘島,屆時可就沒有什麼事到臨頭反悔的機會了。如果有人想在這期間妨礙海漢的移民安排,那說不得海漢馬隊就要動用一些非常規手段了。

天明之後,城外的難民又有一些人零星前往海漢馬隊的營地,按照他們所得到的信息,只要跟馬隊待在一起,便很快就將會得到來自海漢善人的救助。這可不是一人施一碗粥的那種一次性救濟,而是據說能夠分配土地,提供長期生計的好出路。

對於已經瀕臨絕望的一部分民衆來說,這根救命稻草雖然看起來不是那麼結實,但在當下這種環境中,還能有什麼別的選擇呢?要嘛在福山縣城外的貧民窟裡慢慢餓死病死,腐壞發臭,要嘛就拿身家性命賭了這一把,看看是不是真的有海漢人宣稱的世外桃源存在。大多數人想的是自己就算上當受騙,除了這條賤命也沒什麼可失去的東西了,只要海漢人能夠提供比目前更好的生存條件,那就算爲僕爲奴又有什麼關係?畢竟在登州府這地方,賣身爲奴這條路早就已經走不通,市面上根本找不到願意出錢的買家了。

只要有最初的一批人行動起來,跟着就會帶動一些觀望者也加入其中,當選擇這條出路的人佔據一定比例之後,無需海漢再做深度的宣傳,剩下的人自然也會因爲羣體效應而加入到移民隊伍當中。當然了,前提是海漢能夠保障移民輸送線路的通暢和安全。

與福山縣城裡的知縣和把總類似,也看不懂海漢這番舉動的,還有才從縣城以西十里的山區趕來這邊查看情形的一夥山賊。這夥人的頭領名叫萬蒙,本是福山縣一名屠戶,崇禎四年登州兵變之後,福山縣也是受到直接波及之處,萬蒙去找附近尚有存糧的大戶借糧度日,卻因爲拿不出房產地契之類的抵押物而被拒絕。萬蒙一氣之下,操起殺豬刀殺了大戶一家七口,自知罪無可恕,索性便糾結了一幫亡命之徒在附近山中立了旗號,自稱萬家軍。

萬蒙這夥人最初不過二三十人的規模,但隨着登州戰亂加劇,從各個城鎮逃難出來的民衆也越來越多,萬蒙便將逃入自家控制區的青壯糾集起來,逼迫他們落草爲寇,四處劫掠民間財富。三年多時間過去,孔有德的叛軍倒是已經逃亡去了遼東,但萬家軍這支土匪武裝卻是在登州府站住了腳跟,已經在福山縣以西的山區依託過去的村莊,修築了號稱七寨十二堡的多個武裝據點,麾下的武裝人員也已經過千。

登州府雖然在戰後也曾試圖要剿滅地方上生事的土匪武裝,但終究還是力不從心,根本沒有足夠的財力和兵力來對內陸山區的諸多民間武裝進行清剿。而福山縣境內的駐軍也不充裕,原本駐地在福山縣城的福山中前千戶所在登陸之亂中全軍覆沒,連編制都已經取消了,現在只能讓已經陣容不整的奇山千戶所捎帶着照看一下。縣城裡的駐軍連出城驅趕海漢馬隊都做不到,自然也就不用提什麼進山剿匪了。

不過萬蒙當初與福山縣知縣張普成也有個不成文的約定,萬家軍不對縣城發動襲擊,而福山縣也不能對萬家軍在附近地區的活動進行干涉。簡單的說,也就是萬家軍試圖要控制住這一區域內縣城之外的地區和人口,而縣衙要做的就是對此作壁上觀,不能有過激的反應。正是因爲有了這麼一檔秘密交易,福山縣城纔會成爲了流離失所民衆的庇護地,在城外自發形成了規模龐大的窩棚貧民區。

張普成本來希望藉此來爭取一個安穩的恢復期,待地方平安,恢復生產,再重新組建駐軍和民間聯防,再對這些土匪武裝進行清剿。但事態的走勢卻跟他的希望並不一致,福山縣境內的村莊因爲官府無力提供庇護,就只能定期向萬家軍上繳一定數目的錢糧以換取平安。時間一長,地方上產出的資源被萬家軍吸走大半,而地方官府和駐軍卻一直處於無力重建的狀態,雙方的實力差距反而進一步拉大了。

現在別說重新組建軍隊,就算要維持縣城這一畝三分地的治安都有些吃力,張普成只能指望萬蒙信守承諾的時間能長一些,否則哪天萬蒙兇性發作,發兵攻打福山縣城,這地方能守住的可能性並不大。屆時張知縣除了一死殉國,也沒別的出路好走了。

現階段要說對福山縣的掌控程度,縣衙恐怕還不如萬蒙這個土皇帝,所以海漢馬隊出現在縣城外的時候,萬家軍也收到了風聲。其實昨天在城外宣傳移民政策的時候,在場旁聽的人羣中便混有萬家軍的人,相關的消息連夜便報到了萬家軍的山寨中。

不過接到這個消息的並不是萬蒙本人,而是萬家軍的軍師蒲學光。此人本是登州城裡的一名私塾先生,曾經中過秀才的文化人,孔有德叛軍佔領登州的時候,蒲學光爲了保命,曾經投效過叛軍,做過一段時間的軍中文書。不過後來孔有德叛逃遼東的時候,因爲船隻運力有限,所有外圍人員全部都被拋棄,這蒲學光也是其中之一。他擔心戰後被官府清算,便逃出登州城,後來流竄到福山縣,機緣巧合之下投靠了萬家軍。

這蒲學光肚子裡有點墨水,在爲叛軍做事的期間又多多少少學了一些軍事知識,雖然只是理論派,但憑藉他教書講課積累下來的口舌本事,倒也能唬住萬蒙這種只會打打殺殺的粗漢了。於是蒲學光憑藉自己的理論知識,很快便在萬家軍裡混上了軍師職位。

萬家軍最初只是以單純的劫掠爲主要活動手段,直到蒲學光來了之後纔開始有了變化,類似脅迫官府控制地方,修建多處武裝據點,向地方定期收取保護費這類做法,基本都是他給萬蒙出的主意。而這些手段全都是着眼於長期發展,在民間武裝組織中算是高級玩家了。果然僅僅耗時一年多,萬家軍在福山縣和棲霞縣之間這片山區站穩了腳跟,並且吞併了四五支規模較小的武裝,在這一地區的影響力甚至已經超過了官府。

蒲學光聽手下報告了海漢馬隊的消息,再看了送回來的海漢招攬移民的告示傳單,當下便坐不住了,讓人連夜去另一處山寨通知萬蒙,自己則是天不亮便帶了人趕往福山縣城。

3251.第3251章第2084章3155.第3155章第七百一十三章 南海新移民第1906章 結業考覈第77章 崖州工作組(一)第六百六十六章 踩上門第1962章3297.第3297章第八百二十四章 金礦第1733章 站隊2548.第2548章3379.第3379章第1331章 各有打算2981.第2981章第2213章第六百七十一章 受挫第四百七十七章 處境相似2673.第2673章2970.第2970章2567.第2567章第1887章 高雄見聞第1082章 懷疑對象3002.第3002章第1537章 各取所需第1791章 杭州灣軍演第1852章 強國之路2789.第2789章第2130章第167章 魏平的小算盤第四百三十二章 無法無天2911.第2911章第1483章 競爭關係3241.第3241章第2024章第1885章 海上貿易第102章 管理的學問2615.第2615章3255.第3255章第1278章 甘蔗產業3213.第3213章第九百二十四章 歸屬感3152.第3152章第五百三十一章 最壞打算第2169章3182.第3182章第266章 軍援條件2547.第2547章第四百一十二章 勸說武森第1375章 抵達山東3389.第3389章第七百四十四章 新移民第2112章第1885章 海上貿易第1829章 無處下手第2046章第七百一十五章 奴隸販子第六百四十五章 十八芝的困境第1823章 大同江防線第1684章 陰差陽錯3324.第3324章2874.第2874章3391.第3391章第123章 大本營的準備工作第六百九十一章 談判結果第1574章 有錢任性第五百零六章 動手的理由第1945章第3445章第1299章 鐵甲怪船第1035章 野外偵查第158章 童子軍第九百五十章 形勢變化3227.第3227章第252章 試航第383章 調職申請第1610章 外交難題第1756章 應急措施第1417章 新殖民地第五百四十五章 殺雞儆猴第六百零二章 情報工作第2215章第1687章 合則兩利第2350章第3章 分工合作第2312章第六百七十四章 談判第318章 募股第五百五十四章 又吃又拿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千智第六百四十一章 外界觀感第2145章第50章 考察(一)第七百七十三章 學習方法第1096章 調兵遣將第五百三十三章 軟硬兼施第1563章 外交辭令3320.第3320章第1860章 殺雞儆猴第四百五十八章 吸納移民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