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知識作者正在改變網絡文學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近發佈的《2020年度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中,當下中國網絡文學創作隊伍的一個新趨勢值得關注。隨着國家政策倡導和平臺支持引導,網絡文學對現實題材的關切已融入創作類型化發展中,大量都市文、職業流作品背後涌現出一批專業技術人員的身影。
第31屆中國科幻銀河獎最佳網絡文學獎獲獎作品《我真沒想當救世主啊》的作者,畢業於四川大學環境科學專業,曾長期從事一線環保科研工作;獲國家新聞出版署和中國作協聯合推介作品《大國重工》的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的博士、北京師範大學的統計學副教授;被稱爲“2020都市職業文最強王者”的《當醫生開了外掛》作者,是一位三甲醫院的醫生……這種新趨勢,與年輕化、低齡化的網絡文學創作隊伍有所區別。
從網絡文學發展歷史看,早期的網絡文學因新媒介與知識分子的率先遭遇,短暫出現過一批擁有名校背景的知名網文作者。受到中西幻想小說傳統的洗禮,武俠、玄幻、奇幻等類型是這些高學歷作者的創作樂土。之後,隨着中國網絡文學市場化,讀者受衆分層,資本驅使下的類型化複製提速,使得網絡文學寫作過分依賴“爽感”套路。相應的,大衆閱讀的數字化轉型在爲網文作者創造財富和IP奇蹟的同時,也形成了低年齡、低學歷、非專技化的創作隊伍。固然好作家未必與年齡、學歷、專技背景畫等號,但泥沙俱下是網絡文學發展至今毋庸諱言的基本事實,網絡文學的品質與內涵問題始終是一個待解命題,這與作者人羣結構性密切相關。
也因此,近年來社會對網絡文學發展的核心關切,就是現實題材創作如何提質增量,如何總體提升網絡文學的審美水平,完成精品化,邁向經典化。網絡文學所擁有的驕人之處不僅僅是“爽文”可讀性,還有強大的知識傳遞能力——作者專業知識背景多元化後,在網文中呈現各行業專業信息與豐富經驗。在此意義上,各行業的專業技術人員兼職或轉爲專職的網文作者,將逐漸成爲網文界最爲硬核的特點。我們有理由把網絡文學精品化的一部分期望寄託在他們身上。
從既有專技人員撰寫的網文作品來看,技術知識脈絡細節精準、故事與科技融合密切,呈現出了真實感和歷史感。比如《大國重工》作者對於中國重工業各門類基本知識體系和發展歷程的熟稔度,讀之宛然幫助我們彌補了認知的短板,從故事和人物中溫故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工業發展的篳路藍縷和精神風貌。又比如《大江東去》,便蘊含了作者作爲一個企業管理層,對改革開放以來各類型企業實體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浪潮中發展和經營的理解。讀這些小說,不只是代入回憶,同時也是增補見聞。
另一方面,專技人員網文創作呈現的現實主義寫作精神值得肯定。他們所呈現的知識與價值,會影響更多有追求的網文作者,與網文傳統裡重考據、擅物質與歷史建構的特質完全融合,於是出現了《大醫凌然》這一類的作品。雖然依舊用的是網絡文學的“爽感”機制,但對醫學、生物學的知識及實踐體系幾近專業級水準,令讀者體驗到科學的美感、一種寫一行而專一行的現實主義寫作精神。
專技人員參與網絡文學寫作,這會是網絡文學發展的未來趨勢。也即是說,由網絡文學及其IP改編等帶來的生產機制將創作的中心由語言轉向故事,類型化的模式也爲專技人員展開他們的作品提供了基本的情節遞進模板。網絡文學障礙的破除、門檻的降低將鼓勵更多各行業羣體來到創作的園囿,他們埋藏在心中的創作欲、表達欲將轉化爲敘事力、生產力。在這當中,更具綜合修養和思想力量的專技人員會恰逢其時,他們的優質作品會納入網文創作史的經典卷帙,爲網絡文學重塑強烈的社會關切與專業精神。
《光明日報》( 2021年03月25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