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之二 | 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的《施工圖》
近日,《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以中辦、國辦名義公開發布,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對推動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作出全面部署。這是現代物流領域第一份中央文件,具有重大而深遠的里程碑意義。
統籌推動、全面部署的《施工圖》
《行動方案》既高屋建瓴,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又系統全面,涉及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的全要素、全流程工作部署。全文分爲七部分,提出20條、100多個政策點,結合實際,點點落地。
第一部分,“總體要求”提出了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確定了以服務實體經濟和人民羣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保持製造業基本穩定的“基本前提”和調結構、促改革的“主要途徑”。明確了三個“基本關係”,即:調整結構與深化改革、建強網絡與暢通末梢、打造樞紐與優化佈局。最後落到“統籌推動物流成本實質性下降,有效降低運輸成本、倉儲成本、管理成本,爲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提供有力支撐”。
《行動方案》提出的主要目標是:到2027年,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力爭降至13.5%左右。也就是說,經過4年努力,到2027年,比2023年的14.4%,下降差不多一個百分點。這意味着,目標實現後,我國每年可節約物流成本約1萬億元,這也將轉化爲企業的實際利潤。這既是一個十分艱鉅、需要付出極大努力,又經過努力可以實現的鼓舞人心的理想目標,是一個可以跳起來摘到的“果子”。
第二部分,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行動方案》貫徹《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精神,提出了“推進鐵路重點領域改革”“推動公路貨運市場治理和改革”“推進物流數據開放互聯”三項改革舉措,包含十幾個政策點。其中,市場亟待破除的“堵點、卡點”有:促進鐵路貨運向鐵路物流轉型,改革鐵路運輸與調度生產組織方式,完善鐵路貨運價格靈活調整機制,降低鐵路專用線規劃建設和使用費用,促進過軌運輸便利化等。涉及公路貨運市場的有,發展規模化經營、現代化管理的大型公路貨運企業,深入推進貨車違法超限超載治理,優化收費公路政策,深化實施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等。在推進數據開放互聯方面,提出建立公共數據資源開放互聯機制、加強安全風險防範和促進企業物流數據要素市場化流通等一系列改革舉措。
第三部分,促進產業鏈供應鏈融合發展。共提出六條重要舉措,即:加快現代供應鏈體系建設,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實施大宗商品精細物流工程,實施“新三樣”物流高效便捷工程,推動國際供應鏈提質增效,打造現代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包含近30個政策點。這一部分政策點最多,而且有一些新的提法。比如,鼓勵大型製造企業與物流企業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係,支持利用工業園區閒置土地、廠房建設物流服務設施,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建設大宗資源配置樞紐,鼓勵大型工商企業與骨幹物流企業深化國際物流合作,推進內陸港建設工程,推動鐵路國際聯運單證物權化,實施現代化物流龍頭企業培育行動,充分發揮民營物流企業在供應鏈、產業鏈融合創新中的作用等。
第四部分,健全國家物流樞紐與通道網絡。共提出四條舉措,分別是:整合提升物流樞紐設施功能,加快健全多式聯運體系,開展優化運輸結構攻堅行動,構建現代物流與生產力協同發展新模式,涉及20多個政策點。主要有,優化國家物流樞紐佈局,完善國家物流樞紐間的合作機制,科學集約佈局建設城郊大倉等大型倉儲物流設施,研究制定物流園區高質量發展指引,推廣標準化多式聯運單證,培育多式聯運主體,深入推進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實施國家物流樞紐多式聯運工程,強化貨物特別是大宗散貨和中長距離運輸貨物“公轉鐵”“公轉水”,實施鐵路貨運網絡工程,補強鐵路貨運網絡,深化交通物流融合發展,大力發展臨空經濟、臨港經濟,依託現有國家物流樞紐建設若干國家物流樞紐經濟區。
第五部分,加強創新驅動和提質增效。分爲推動物流數智化發展、加快物流綠色化轉型和實施物流標準化行動三條,包含十幾個政策點。主要有,提高全社會物流實體硬件和物流活動數字化水平,推進傳統物流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鼓勵物流技術創新平臺和龍頭企業爲中小物流企業數智賦能,推廣無人車、無人船、無人機、無人倉以及無人裝卸等技術裝備,制定綠色物流重點技術和裝備推廣目錄,支持開展物流領域碳排放覈算及相關認證工作,完善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等關鍵領域物流標準以及專業物流標準,積極參加國際物流標準制定修訂等。
第六部分,加大政策支持引導力度。分爲加強投資政策支持,鼓勵加大信貸融資支持力度,加強物流倉儲用地保障,強化專業人才培養,包含十幾個政策點。主要有:通過現有資金渠道,啓動支持商貿流通體系試點城市建設;對企業利用原有土地進行物流基礎設施改造升級的,在提出規劃條件、辦理規劃許可、劃撥轉有償使用等方面按規定予以支持;推進鐵路場站設施用地分層立體開發,完善相關管理制度等。
第七部分,加強組織實施。強調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按照改革事項清單化、建設任務項目化,強化政策和要素支持。對發揮行業協會橋樑紐帶作用也提出要求。
兩端發力,多方協同,推動《行動方案》落實落地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物流是實體經濟的“筋絡”,聯接生產和消費、內貿和外貿,必須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提高經濟運行效率。這就把“降低物流成本”的範圍擴大到“全社會”,提到產業核心競爭力和經濟運行效率的高度。
我們通常所說的“物流成本”,一般是指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之間的比率。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應該從全社會、全要素、全鏈條系統考慮,從經濟總量和物流成本雙向發力。黨的十八大以來,隨着經濟平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現代物流提檔升級,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由2012年的18%降到2023年的14.4%。要使《施工圖》保質保量按期落實落地,不僅要在物流“供給端”發力,也要往“需求端”使勁,做好供給端和需求端兩篇大文章。
調整結構,做大做優經濟總量。首先要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這些產業相較於傳統產業附加值高、物流量小,所需物流成本低,在相同經濟總量條件下,可以大幅減少物流作業規模。
再者要持續優化區域產業佈局。隨着樞紐經濟、臨空經濟、臨港經濟發展,物流活動越來越向原料的生產地、商品的消費地和貨物的轉運地集中。培育發展物流樞紐經濟、壯大完善產業集羣物流配套、建設城市羣和都市圈,推動產業鏈集中聚集,可以大幅縮短供應鏈空間距離。
三是進一步擴大生產性服務業。要鼓勵製造業企業分離分立物流部門,剝離釋放物流功能,發展專業化、社會化物流企業,促進製造業服務化、智能化,這是提高物流效率、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的一個重要途徑。
四是促進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現代物流要敢於突破企業邊界,深度嵌入產業鏈,構建集採購、生產、銷售和回收爲一體的供應鏈服務體系。鼓勵現代物流與供應鏈企業與生產製造和商貿流通企業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係,設計採用一體化、柔性化、智能化供應鏈解決方案。
五是改變產品形狀設計思路。從產品設計源頭開始,鼓勵“爲物流設計”。產品外形的規格尺寸與產品包裝要適應運輸、儲存、配送、裝卸、搬運、堆碼和信息感知的需要,從而推動物流全鏈路提質增效降本。
深化改革,推動物流環節減量提質增效。目前,依靠簡單地降低物流服務價格已無空間,“內卷式”惡性競爭貽害無窮。而聚焦整合資源、調整結構、優化流程、壓縮流通環節,加快庫存週轉、發展共享物流等物流新模式大有潛力可挖。
一是精簡壓縮物流總量。我國地域遼闊,各地資源稟賦差異較大,西煤東運、北糧南運等大運量、長距離運輸總體上推高了物流成本。爲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建設坑口電站、變輸煤爲輸電,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及核能等清潔能源,減少煤炭開採和運量;要發展產地粗加工,將原糧變成品、毛菜變淨菜、原木變板材,減少無效運輸、迂迴運輸。
二是發揮網絡效應。目前,151個國家物流樞紐已納入重點建設名單,遍佈全國31個省(區、市)。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國家級示範物流園區、各類貨運場站等物流基礎設施信息聯通,業務協同,發揮網絡效應,對於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意義重大。
三是壓縮流通環節。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打通阻礙商品流通的堵點卡點。發展數字化的商貿物流,推動電商物流發展,通過完善的物流網絡實現產品從生產製造到消費者的有效連接,有助於降低社會物流成本。鼓勵農超對接、農商互聯的農產品供應鏈創新,讓“菜園子”直通“菜籃子”。通過壓縮流通環節,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四是加快庫存週轉。庫存量過大不僅增加倉庫面積和保管費用,佔用流動資金,加重利息負擔,還會造成產品無形損耗。通過加強銷售預測、訂單管理,推行供應商管理庫存、循環取貨等管理模式,提高庫存管理水平,可以消除低效庫存,降低保管費用,節約流動資金,進而帶動全社會物流成本降低。
五是調整運輸結構。深化鐵路貨運市場化改革,推動公路貨運市場治理和改革,因地制宜推進“公轉鐵”“公轉水”“散改集”“水水中轉”,以價格爲導向形成運輸結構調整的內生動力。推動船、車、班列、港口、場站、貨物等信息開放共享,實現到達交付、通關查驗、轉賬結算等“一單制”“一站式”線上服務。
六是發展共享物流。任何一家企業都不可能“包打天下”,聯合共享、合作共贏是必由之路。通過共享物流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從而提高物流資源使用效率。通過共同配送、雙向運輸、共享雲倉、互用網絡等共享物流模式實現優化配置,提高物流資源使用效率,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有賴於統一高效、競爭有序的物流市場建設,離不開適宜的政策環境。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現代物流發展,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破解了許多政策瓶頸,但仍有一些政策方面的堵點卡點需要進一步突破。比如,推進高速公路收費方式改革,消除各種類型的地方保護,持續深化公路超限超載治理,爲配送車輛進城通行停靠裝卸作業提供便利,進一步減少行政性審批證照,加強物流用地用海用岸線保障,加大投融資政策支持力度,有序推進物流數據信息開放等。所有這些,都需要各有關部門和地方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通力合作,強化政策和要素支持,共同推動《行動方案》落實落地。(賀登才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十四五”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