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3階段」分析死亡案例 曝最嚴重狀況要做這件事

圖爲新北聯醫三重院區戶外篩檢站,年長者家人陪伴下到現場篩檢。 (資料照/陳俊吉攝)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0)日公佈國內新增263例本土個案,確診個案中新增28例死亡,連日以來確診死亡數皆爲雙位數,目前致死率仍高於全球平均2.16%。前疾管局長現任陽明大學教授張鴻仁指出,分析臺灣死亡個案有3種情況,其中「直接死在家裡」最嚴重,代表防疫措施跟不上病毒擴散,必須擴大篩檢才行。

張鴻仁日前在公視節目中指出,死亡個案可以分爲3種情況,這3種情況也能反映出不同的防疫缺口。依嚴重程度,第一就是「找都還沒找到就直接死在家裡」,這類感染者未能接受醫療收治,便在家中身故,顯示防疫部署追不上病毒,需要擴大定點普篩的量能,儘快找出感染者給予適當治療。

第二種是「來不及收治而死亡」,這顯示雖然已經找出感染者,但醫療量能不足、資源不夠,無法立即給予救治的情況,通常發生在疫情初期,應變方式如陳時中部長之前執行醫院降載,讓輕症患者出院的做法。

最後一種是「收治後仍死亡」,如果這類情況最多,就得檢視臨牀診治上的不足,例如藥物不夠等問題

張鴻仁也說,要降低感染致死率,必須把三種狀況的缺口都補齊,接着再納入患者的年齡慢性病因素計算死亡率,如果計算出來與全球各國數值相近,就代表將缺口補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