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億萬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銳財經)
江蘇省揚州市文匯街道春江社區開設智能手機課堂,組織志願者爲社區老年人講解智能手機日常使用技能,包括公交出行、掃碼購物等。圖爲11月26日,在春江社區,志願者在教居民使用智能手機。 孟德龍攝(新華社發)
近年來,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在其沿街門店中設置老年人就餐區,改善服務人員面對面服務,支持現金、刷卡等支付方式,方便老年人就餐。圖爲在西寧市城西區一家餐廳,老年人在刷卡取餐。 新華社記者 張 龍攝
11月26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就近日印發的《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進行了解讀。
截至2019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2.54億,佔總人口的18.1%。《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醫、消費、文娛、辦事等7類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提出了20條具體舉措,讓老年人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時,《方案》還明確提出,到2022年底前,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務水平顯著提升、便捷性不斷提高,線上線下服務更加高效協同,解決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的長效機制基本建立。
抓緊解決當前的突出問題
談及此次出臺的《方案》,國務院辦公廳電子政務辦公室主任盧向東介紹,《方案》有三個顯著特點:一是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應用創新並行;二是切實解決突發事件應急狀態下老年人的服務保障,同時又全面考慮老年人實際日常生活的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三是堅持抓緊解決當前面臨的突出問題,同時注重加快建立長效機制。
具體來看,在“健康碼”管理方面,《方案》明確通過技術手段將疫情防控相關信息自動整合到“健康碼”,簡化操作以適合老年人使用,各地不得將“健康碼”作爲人員通行的唯一憑證;在掛號問診方面,《方案》要求醫療機構應提供一定比例的現場號源,保留掛號、繳費、打印檢驗報告等人工服務窗口,配備導醫、志願者、社會工作者等人員,爲老年人提供就醫指導服務;在支付應用領域,《方案》強調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現金……
“《方案》明確了要保留的傳統服務的重要場景,主要包括老年人以及一些相關羣體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的高頻事項,比如疫情防控、交通出行、看病就醫、消費支付、遊園健身、辦事認證等。同時,我們還留了一個口子,即將來智能技術可能應用的其他領域,也要充分考慮到老年人的生活習慣。”國家發改委秘書長趙辰昕說。
趙辰昕介紹,《方案》在保留傳統服務方面作了多項部署:
第一類是保留傳統的紙質憑證,比如不會掃碼或者不方便掃碼的老年人,可以由社區、醫院提供紙質證明,還有要求車站、文體場館保留車票、門票等傳統的紙質憑證。
第二類是專設老年人的服務通道,主要是設立無“健康碼”通道,以及優化老年人綠色通道等。
第三類是保留人工服務,讓窗口服務、電話專線、引導人員能夠更好地幫助老年人;一些場所要保留傳統的辦事方式,比如消費場所要支持現金和銀行卡支付;社保、民政、電信、繳費等便民服務要保留線下辦理的渠道。
“要幫助老年人跨過‘數字鴻溝’。”趙辰昕說,在保留傳統方式的同時,《方案》也要求開發適合老年人使用的硬件產品和軟件應用。各地各部門將會立即行動,努力讓每一位老年人都能生活得安心、舒心、便捷。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負責人隋靜表示,未來,工信部將在智能化產品和服務應用上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重點推動與老年人、殘疾人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網站、手機APP的適老化改造,同時也鼓勵企業在智能設備上提供‘老年模式’‘長輩模式’等,使老年人更加方便、快捷地獲取信息和服務。”
提升服務可得性和滿意度
針對如何提升老年人金融服務可得性和滿意度這一問題,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李偉表示,央行將引導金融機構用好智能技術,提升服務深度、廣度和溫度,讓金融科技成果更好惠及包括老年人在內的廣大人民羣衆,保證在數字普惠金融的道路上“一個都不落下”。
比如,在現金管理方面,全面開展拒收現金集中整治和長效機制建設工作;在支付服務方面,針對部分老年人不會使用移動支付、日常消費不便的問題,指導市場機構從界面、操作等方面入手,切實提升支付產品的便利性、便捷化程度。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蔡團結表示,交通運輸部將堅持強化傳統服務、便利智能服務“兩條腿”走路的原則,切實把爲老年人出行服務抓實抓細抓到位。“在醫院等老年人出行集中的場所推動設置出租汽車停靠點、臨時候車點以及臨時叫車點。指導鼓勵網約車平臺,優化約車軟件,增強方便老年人使用的一鍵叫車功能。”蔡團結說。
國家衛健委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表示,國家衛健委將在全國開展“建設老年友善醫療機構”活動,便利老年人看病就醫。“我們絕不能讓一位老年人因爲智能技術的運用而掛不上號、看不成病、辦不了事,要充分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切實增強老年人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王海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