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氣象局「妾身未明」 網友建議獨立爲氣象部

▲模擬對白:氣象局去哪裡比較好咧?

生活中心臺北報導

政府組織改造,原屬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將併入環境資源部,但是又有劃入科技部或留在交通部之議,靜待朝野協商外傳是因爲氣象報不準成爲「孤兒」,中央氣象局局長辛在勤3日表示,目前的狀況是「妾身未明」,但絕非是「孤兒」。臉書上有網友嘆說,「氣象局找不到寄養家庭」,乾脆獨立爲氣象部。

政府組織改造推動進程中,體委會、青輔會等單位已率先併入教育部,而農委會林務局還在喬,力保農林漁牧不分家,續留在農委會改製爲農業部的希望濃厚,惟獨中央氣象局尚未確定何去何從,原因並非各方角力,而是要不要的問題

依規劃中央氣象局將從交通部併入環境資源部,環境資源部業務區塊包括環境保護環境監測水利、礦業、地質、國家公園、森林保育、氣象、水土保持及生態保育等,單就氣象預報海象測報不論,氣象局的地震測報與地質有關,雨量預測又與水土保持、森林保育扯上關係,氣候觀察影響環境更大,外界若單就「氣象」預報部分來決定整個中央氣象局的業務,實在有失公允。

莫拉克風災,氣象報不準批評達到最高峰

其中最典型的一次是2009年8月間的莫拉克風災,這是臺灣氣象史上傷亡最慘重的侵臺臺風,中央氣象局曾多次修正雨量預報,儘管當時有「氣象王子吳德榮(右圖)坐鎮,仍無法平息外界預報失準的指責,吳德榮憤而快定提前退休,並留下「臺灣理盲又濫情」的批評,由科技中心主任鄭明典接任氣象預報中心主任一職至今。

「氣象預報不準」成爲中央氣象局揮之不去的包袱,「東山飄雨西山晴」,一座橋樑一端下大雨,另一端地面乾乾的,機車騎士雨衣穿穿脫脫的,碰上「春天后母面」的天氣,任誰也抓不準老天爺大大的脾氣。

在中央氣象局網頁上,局長辛在勤《給氣象局同仁的一封信》中提到,無論社會上正發生着什麼事,今天和昨天、明天並不會有什麼不同,氣象預報的發佈仍按時滾動着,這就是氣象預報的社會責任,也是社會對氣象局的要求與需求,但是社會因着時間一直在改變,需求與要求隨着改變,如果氣象局跟不上社會的腳步而改變,即將落入空轉甚而被淘汰。

辛在勤提到,氣象預報是一個極爲複雜的科技問題,如何突破科技,尋求更爲準確的氣象預報,本來就是氣象局努力的課題,但氣象預報必須能爲需求者使用纔是有效的,也就是說氣象預報是一種社會服務,服務講求的形象和品牌,它追求的是需求者對提供者的信任。不過,辛在勤也承認,即使有很大進展,但是沒有全面性的正面迴響

鄭明典善用臉書互動,曾被限制部分內容

這當中又提到了一點,「我們似乎忽略了一些例如形象的東西」,辛在勤點破中央氣象局常被罵的原因。現任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做了些修正,他善用臉書與網友作互動,除了提供最新氣象訊息,連氣候型態甚至衛星雲圖、雷達回波等氣象專有名詞,都當成知識性話題與網友交換意見,似乎是爲「需求者使用」舖了一條路。

同樣的,中央氣象局何去何從?網友也相當關心,「氣象局成了交通部棄兒,環境資源部不想要,科技部也興趣缺缺」,「氣象局找不到寄養家庭」,有人大罵相關部門太現實了,有功爭着要,有錯避之惟恐不及。因此有網友說,「沒人要就自己獨立爲氣象部好了」也有人大膽建議,「氣象局應該升級爲太空地球環境部,加強控管各種自然變異的風險。」

據4日《中國時報》報導,辛在勤提到,氣象局不是孤兒,只是「妾身未明」,但無論如何形容,「絕對不是因爲報不準!」而且「哪個地方重視氣象局,我們就願意去哪。」氣象局是可以去任何地方的「績優股」,只要政府重視、願意投資,氣象預報的運用將會更好。如同網友建議的,獨立爲氣象部又何妨,至於太空與地球...嘛!還要50年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