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跳脫親美/反美二元對立陷阱

中國時報社論

臺中市盧秀燕堅決拒絕萊豬,當着美國在臺協會(AIT)處長酈英傑媒體面前拒絕萊豬,民進黨趁機攻擊盧市長失禮,更給國民黨扣上「親中反美紅帽子,AIT也強勢反擊,指責「部分政治人物散佈不實資訊」。國民黨擔心被貼上反美標籤,因而進退失據,反萊豬力道大減,民意支持度跟着滑落。

「親美」其實是國民黨的DNA,自抗日戰爭起,在蔣宋美齡大力奔走下,就和美國政界和媒體建立起深厚廣泛的人脈情誼,一脈相傳。遷臺後美國更是臺灣安全與發展的支柱,自蔣經國之後的國民黨歷任領導高層,多有留學美國經歷。數年前維基解密暴露,臺灣政治人物不分藍綠對美國政府逢迎爭寵,醜態百出。說國民黨反美,絕非事實。

但最近兩年,美國對民進黨百般支持,卻和國民黨漸行漸遠,加上民進黨對國民黨追殺圍剿,國民黨出現生死存亡的危機感。臺灣畢竟不是美國的第51州,當美國爲維護自身最大利益,卻和臺灣利益發生衝突時,在野的國民黨比較容易做出順應民意、違逆「美意」的決策。

親美是國民黨的DNA

因此,國民黨輕易就被綠營扣上「反美」大帽子,或被有心人分化挑撥「親中派」、「親美派」路線之爭。每每逼使國民黨出面重申親美立場,也使得國民黨畏首畏尾、憂讒畏譏,失去監督的力量,坐困愁城。

要突破親美、反美二元對立困局,就必須認識到政治的本質。政治的本質不外敵友之分與彼消我長,也就是在弄清楚誰是敵人誰是朋友之後,使我方有更多朋友來削弱對方的力量。一言以蔽之就是聯合與鬥爭。但在快速變動的世界情勢及險峻複雜的國際政治下,敵友難分,盟友的一個作爲可能立刻成爲豬隊友,反之,敵人的神來一筆也能成爲助我的一臂之力。所以「一面倒」的路線認定敵友之分也就越來越難應付變局

所以傳統的聯合朋友鬥爭敵人的路線之爭觀念必須改變,必須更有彈性地採取「既聯合又鬥爭」的作法,根據各種特定議題與利益選擇結盟與對抗。

所謂既聯合又鬥爭,就是不再死認某一相關方爲敵友,而是根據自身利益與外在環境,在特定議題與立場上建立敵友關係,維持靈活的自主性能動性。例如,國民黨在主張民族共榮、反對骨肉相殘上與大陸一致,但在國家主權獨立的議題上就有矛盾;國民黨在民主價值與區域安全上與美國一致,但是在竭澤而漁的軍購及犧牲國人健康的萊豬問題上,則站在民衆福祉的一方。

既聯合又鬥爭應付變局

一面倒的親美或反美,是舊時代的冷戰思維,是對新冷戰的假想,更是對美國新冷戰紅利幻想。冷戰時代,臺灣曾經從美國獲得許多支援,經濟上每年大約得到1億美元貸款,並開放市場讓臺灣走上工業化道路;政治上維持兩國邦交、支持中華民國的國際地位與聯合國席位;軍事上籤有《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協防颱灣;在基礎建設、技術轉移及教育合作上也都投入不少資源。如今美國保護主義當道,「美國優先」口號震天價響,川普打臺灣牌淋漓盡致,卻未跨越建交、駐軍紅線,未見新冷戰紅利,只見軍購日增、開放萊豬。

許多國家領袖明白反對在中美之間選邊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美國期刊外交政策》上發文,表示亞太國家不希望在兩強之間選邊,並擔心兩強之爭會毀掉長久以來該地區的榮景德國總理梅克爾在多個場合表達,與中國的合作是重大的戰略機遇。法國也表示歐洲不會陷入選邊站的邏輯中。英國首席大臣兼外交大臣拉布也表示,不贊成重蹈過時的冷戰思維,主張保持理性、成熟、坦誠的對話溝通,推進務實合作。

去年11月大陸與亞太地區的其他14國共同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共組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接着又與歐盟簽署「中歐投資協定」,大陸與世界主要國家的經貿結合更密切,我們很難想像新冷戰的出現。

沒有新冷戰,所謂親美、反美都是假議題。兩大之間難爲小,但善用地緣政治優勢與政治智慧,長袖善舞、左右逢源也非罕見,新加坡、菲律賓、越南都有可爲參考借鏡之處。政治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根據國家利益與人民福祉,做出既聯合又鬥爭的靈活策略,國民黨自能走出親美/反美的二元對立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