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養老事業的春天來了”

美聯社11月29日文章,原題:中國人口老齡化推動“銀髮經濟”繁榮,但利潤有待觀察 每週三,張志麗(音)都要坐一個小時的公共汽車去一個教育中心。在那裡,她和其他退休人員一起學習演奏非洲鼓(如圖)。71歲的張女士在北京的“老年大學”找到了快樂和新朋友。除了學習非洲鼓,這位前小學教師還參加了社交舞課程,本學期她花了大約2000元學習這兩門課程。看到自己在舞蹈課上昂首挺胸,她的自信心增強了。

許多中國老年人不再選擇傳統的養老院,這推動了老年大學、家庭護理服務和老年人社區的蓬勃發展。儘管一些提供商目前難以盈利,但他們堅持了下來,因爲看到了這個不斷增長的市場的前景。

中國不斷增長的老年人口數量推動了針對老年人的服務和產品的增長,中國稱之爲“銀髮經濟”。中國官方媒體表示,預計到2035年,銀髮經濟規模將從目前的約7萬億元人民幣增至約30萬億元,在經濟中的比重將從約6%提高到10%左右。

劉秀琴(音)看到了滿足這些需求的商機。她投資了80多萬元人民幣在北京開辦了一所老年學校。學校每學期每門課程的學費約爲1000元人民幣。課外,她的團隊會組織聚會,讓學生們進行交流。劉女士預計再過一年就能實現收支平衡,她做好了等待的準備。她對市場的未來充滿信心,因爲20世紀60年代及以後出生的一代人更重視生活質量和健康。“這不是爲了賺快錢,”她說:“這需要堅持。”

吳文靜(音)是重慶一家醫療公司家庭護理部門的負責人。她的公司僱用了70名員工,他們以護理員、康復治療師的身份上門服務。這個行業競爭激烈,吳希望在5年內實現收支平衡,並對政府發展老年經濟的努力感到高興。她說:“中國養老事業的春天來了。”法國外貿銀行高級經濟學家加里表示,中國的銀髮經濟仍處於起步階段,“這裡有前景,但似乎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作者Kanis Leung,王從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