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支固定翼反潛機部隊如何未"滿月"即形成戰鬥力?
東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師開展實戰化飛行訓練,提升融入體系作戰能力。 唐陽 攝
中新網海口4月25日電 題:中國首支固定翼反潛機部隊如何未“滿月”即形成戰鬥力?
組建不到一個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團即派出新裝備的固定翼反潛巡邏機,赴遠海執行戰備巡航任務。在該團某飛行大隊大隊長於洋看來,這支中國軍隊首個固定翼反潛機部隊在尚未“滿月”時就已形成作戰能力。
於洋所在的部隊誕生於本輪中國國防和軍隊改革。海軍航空兵某師政委陳疆嶽評價稱,該部隊是航空反潛力量的“國家隊”。
如何能在未“滿月”時就已生成新質戰鬥力?受訪官兵對中新網記者表示,這源於該團在發展中直面的三道難題。
首先,反潛作戰本就是一項世界性難題。在廣袤的大洋中搜尋隱藏在水下的潛艇,“就像‘大海撈針’一樣”。相比水面艦艇、潛艇等反潛方式,航空反潛手段多樣、反應更爲迅速,補上了中國軍隊體系化反潛的關鍵一環。
“航空反潛最大的特點就是速度快,能快速抵達目標上空。”即便如此,該團團長劉志華表示,航空反潛也會受到天氣、水文等不穩定因素的影響。信息互通、相互協同的體系化反潛就成了發展趨勢,反潛機部隊爲此常與水面艦艇、潛艇部隊進行“背靠背”協同反潛訓練。
“飛機跟蹤潛艇、潛艇跟蹤飛機,都在互相學習戰術,”劉志華說,“知道對方的戰術戰法、性能特點,都會對未來可能的反潛作戰起到很大的作用。”
該團的組建意味着部隊需要完成大量的建章立制工作。第二道難題便是在篳路藍縷中實現“從零到一”的突破。
面對全新的作戰流程和最新的武器裝備,部隊發展無經驗可循,許多飛行員在來到該團之前甚至從未接觸過反潛作戰。除了掌握各種高精尖探測設備的性能,官兵們還要將更多的目光從熟悉的天空投向陌生的水下。
“要學的東西有很多。”於洋說,圍繞如何快速提升能力,官兵們經常發生專業上的“爭吵”。解決“分歧”的方式則是在飛行訓練甚至執行任務中進行實際檢驗,並將實踐經驗總結、固化。訓練大綱都是官兵們“一筆一筆寫出來的”。“那段時間對於我們的成長實在是太重要了。”
邊接收裝備、邊試飛,邊執行任務、邊訓練……成立伊始,這支部隊就進入了“實戰練兵”的狀態。正值中國軍事力量改革疊加地區局勢變化,使命任務與安全形勢的雙重需要是部隊迅速形成作戰能力的又一個重要原因。
維護國家主權、安全需要守護好這片蔚藍色的“祖宗海”。形勢複雜時,中外軍機幾乎每日都在雲端相見。嚴峻的地區局勢是反潛機部隊需要應對的第三道難題,也催生了全體官兵提高核心能力的緊迫感。
如何理解“新質”作戰力量?固定翼反潛機能夠搜索查證、分析信息、傳輸數據、打擊目標,在反潛作戰中堪比眼睛、大腦和拳頭。陳疆嶽指出,制信息權是現代戰爭中制勝的關鍵。這支部隊的組建不僅帶來了戰鬥力的提升,更是一種“信息力”的體現。
作爲直面難題、緊盯短板弱項提升能力的成果,部隊成立3年多來先後完成多項重大演訓任務,探索出多項技戰法成果。目前,該團固定翼反潛機的航跡已遍佈中國海岸線,能戰機組數量成倍增長,多次圓滿完成搜索潛艇、搜索查證不明空情等任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