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戰史修訂爲14年意味着什麼
新華社瀋陽1月12日新媒體專電(記者徐揚)從今年春季開始,中國歷史教材將全面落實14年抗戰概念,8年抗戰的表述改爲14年抗戰。
消息傳來,中國抗戰史學界深感欣慰。“終於 改寫 了!”中國近現代史料學會副會長王建學說,許多抗戰歷史研究者,爲此已經呼籲了幾十年。
中國抗戰史修訂爲14年,意味着什麼?
2016年9月18日,勿忘“九一八”撞鐘鳴警儀式在遼寧省瀋陽市“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舉行。 新華社記者楊青攝。
在王建學看來,中國教科書將抗戰史從8年抗戰修改爲14年抗戰,是尊重歷史、還原歷史,恢復了歷史的本來面貌,值得點贊。
“這意味着14年抗戰的提法,已經從學術觀點上升爲全民共識。”王建學說,這樣能讓人們更清晰地知道,盧溝橋事變、南京大屠殺、731部隊都是從何而來。
根據教育部的安排,這一修改要求覆蓋大中小所有學段、所有相關學科、所有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教材。“從此,14年抗戰將是歷史教學的權威表述。”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副秘書長李蓉研究員說。
——凸顯中國共產黨中流砥柱作用,充分肯定局部抗戰的重大歷史貢獻
王建學說,在全面抗戰前的六年局部抗戰中,國民黨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和綏靖政策,一再退讓,致使不到半年東北就全境淪喪。“不僅如此,國民黨政府還破壞抗日,切斷義勇軍的後援”。
“是中國共產黨率先提出了抗日救國的主張,並派出了大量骨幹深入東北領導武裝抗日,將分散的義勇軍力量擰成一股繩,組建了抗日聯軍。”王建學說,在民族危亡之際,中國共產黨的主張與擔當給國家帶來了希望。
孤軍奮戰的東北抗聯,頻頻發起對日作戰,並在摩天嶺大捷、鏡泊湖連環戰等戰役中重創日軍,使日本在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兵力受到很大牽制。
專家們表示,長期以來,相比於全面抗戰時期,義勇軍及東北抗聯的史料較爲匱乏,學界對局部抗戰的研究還很不夠。抗戰史明確爲14年後,史學界既要研究“七七事變”後8年全面抗戰的歷史,還要注重研究“九一八事變”後14年抗戰的歷史,而且這14年要貫通下來統一研究。
——明確定位抗戰起點,彰顯二戰“中國貢獻”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審判日本侵華戰犯的判決書中明確指出:我們認定對華戰爭自1931年以後是侵略戰爭。
專家們認爲,“九一八事變”激起了中國軍民的奮起抵抗,匯聚成中國抗戰的起點。
遼寧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張潔說,“九一八事變”當夜,東北軍在不抵抗政策下仍進行了一些“抵抗”。事變之後,東北黑土地上義勇軍、救國軍、自衛軍等抗日武裝隊伍風起雲涌,掀起了抗日救亡鬥爭。
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副館長劉長江說,從“九一八事變”開始,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開闢戰場最早;抗戰歷時14年,抗擊侵略持續時間最長;3500多萬軍民傷亡,戰爭中犧牲最大。“這是中國對世界的巨大貢獻,不可磨滅”。
李蓉表示,14年抗戰進入教科書和課堂,這是中國教育部門爲落實中央關於紀念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有關精神作出的一項具體安排。
近年來,日本右翼勢力一直有擡頭之勢,不斷試圖挑戰戰後國際秩序、篡改歷史事實。
“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注意。”李蓉說,有人要篡改或是掩蓋歷史事實,我們更要加強歷史教育。“讓中國人特別是青少年,通過完整的歷史學習,不斷增強憂患意識、危機意識和使命意識”。
97歲高齡的東北抗日聯軍老戰士周淑玲老人,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提供。
97歲的抗聯老戰士周淑玲聽到教科書修改爲14年抗戰的消息後,特意穿上了掛滿勳章的制服。老人說,要教育好子孫後代,一定不要忘記14年的抗戰歷史。
(原標題:中國抗戰史修訂爲14年意味着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