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醫療勢頭強勁(專家解讀)

受訪專家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  盤和林

近日,江蘇南通市首家互聯網醫院、南通市第六人民醫院主任醫師茅力平爲曾在醫院就醫的患者進行視頻問診、看片。

許叢軍攝(人民圖片)

中國科技巨頭重塑醫療產業方面大顯身手。”彭博社一篇報道描述了在一家中國互聯網醫療平臺看到的場景:在北京市中心一座新辦公樓二樓,一羣戴着耳機的人並排坐着,快速敲擊着鍵盤。如果不是印有“內科”“兒科”“婦科”等字樣標牌,他們很容易被誤認爲是電話客服人員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近日報道,在中國科技公司的努力下,數以百萬計的人開始使用線上醫療。業內分析人士稱,這標誌着在這個擁有十幾億人口的國家,提供醫療服務的方式迎來了一個分水嶺,可以作爲全球遠程醫療發展的一個榜樣。專家指出,中國已經擁有世界最先進的數字醫療系統。該報道還援引相關數據稱,從2019年底到今夏,中國遠程醫療提供商從不到150家猛增至近600家。報道指出,中國近年來已經採取措施,促進遠程醫療的發展,希望加強初級醫療體系,緩解大醫院的擁擠狀況。

互聯網醫療已經在中國發展多年,服務內容逐漸從掛號問診爲主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在專科慢性病、醫藥電商、醫療資訊平臺等細分領域出現了大批代表性企業。目前,中國互聯網醫療進入平穩發展階段,主要應用於在線掛號、在線諮詢和問醫、查詢個人檢查報告醫生信息查詢等,在長期醫療方面的幫助相對較少。因此,互聯網醫療更多是線下醫療的一種輔助,在分層就醫上發揮一定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互聯網醫療加速發展。從供給端來看,疫情使得線下醫療資源被大量使用,醫護人員相對平時出現緊缺。線下問診模式搬到線上,能夠有效緩解醫療資源及人員的緊張,避免出現“無處問醫”的局面。從需求端來看,出於疫情防控的需要,人們在疫情期間儘量減少外出,到醫院就醫的意願大大降低,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患者對線上就醫的需求,一些常見小病症有了更方便的問診途徑。

互聯網醫療的廣泛應用大大提高了居民看病問診的效率。線上掛號節省時間,又能保障公平;線上問診讓人們足不出戶解決常見病症,也使醫療資源得到更合理分配。從廣義上來講,數字技術還能在諸多方面賦能傳統醫療行業。各種便攜儀器能夠持續監測病人的各項體徵,及時進行相關指標預警,幫助患者和醫生更好掌握病情變化,更有效地進行疾病治療。

數字化轉型是當前所有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疫情下,互聯網醫療實現較快發展,一定程度上能加強人們對互聯網醫療的瞭解和認可,建立對互聯網醫療的信任與信心。同時,居民需求的提升也對互聯網醫療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專業性是互聯網醫療發展的立身之本,也是患者關心的核心問題。保證質量、維護形象和口碑,是當前互聯網醫療發展的關鍵所在

當前,中國互聯網醫療的發展還有很大潛力。從國家層面來看,要做好互聯網醫療的頂層設計,完善相關醫療保障制度,加速推動醫保融入互聯網醫療體系,進一步完善醫療服務結算體系等。同時,加強對互聯網醫療的監管,防止不法分子利用非法技術手段在該領域牟利。鼓勵醫院與科技企業加強合作,加大研發力度,促進醫療與5G、大數據、人工智能的加速融合,開發更多互聯網醫療應用場景,爲人們的健康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從行業從業者層面來看,要不斷加強醫療新知識學習,不斷豐富實踐經驗,在此基礎上培養互聯網思維,學會運用相關互聯網技術對患者提供最大程度的幫助。

此外,推動互聯網醫療發展要依靠科技的不斷進步。在數字化時代,數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當前,互聯網醫療還處於各自爲戰的階段,數據共享方面還有待發展。同時,醫療信息往往涉及患者隱私,在信息共享的同時應注重保護個人隱私。這既需要國家層面加強引導和監管,也需要相關從業者和相關科技企業加強技術研發與合作力度。

(本報記者 李嘉寶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