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劉敏 急性胰腺炎與胃食管反流病:常見消化系統疾病科普

【查找證書】

引言 消化系統疾病種類繁多,其中急性胰腺炎和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兩類常見但性質迥異的疾病。兩者均可表現爲上腹部不適,但病因、症狀及治療方式差異顯著。本文將從病因、症狀、診斷和治療角度,幫助大家科學認識這兩種疾病。

一、急性胰腺炎:危險的“胰腺風暴”

1. 什麼是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胰腺因胰酶異常激活導致的自身消化性炎症,起病急驟,輕症可治癒,重症可能危及生命。

2. 常見病因

·膽石症:膽結石阻塞胰管是最常見誘因(約佔50%)。

·酒精濫用:長期飲酒直接損傷胰腺細胞。

·高脂血症:尤其是甘油三酯>11.3mmol/L時風險顯著升高。

·其他:創傷、藥物、病毒感染等。

3. 典型症狀

·劇烈上腹痛:持續、刀割樣,常向背部放射,彎腰抱膝可稍緩解。

·噁心嘔吐:嘔吐後腹痛不減輕。

·發熱、腹脹:重症可能出現休克、多器官衰竭。

4. 診斷方法

·血液檢查:血清澱粉酶、脂肪酶升高(超過正常值3倍以上)。

·影像學檢查:腹部超聲(排查膽結石)、增強CT(評估胰腺壞死程度)。

5. 治療原則

·輕症:禁食、靜脈補液、鎮痛(如哌替啶)、抑酸(質子泵抑制劑)。

·重症:需ICU監護,必要時手術清除壞死組織。

·病因治療:如膽源性胰腺炎需儘早行ERCP取石。

6. 預防與注意

·控制血脂、戒酒、及時治療膽石症。

·高脂血症患者需低脂飲食,必要時服用降脂藥。

二、胃食管反流病(GERD):惱人的“反酸燒心”

1. 什麼是GERD? 胃食管反流病是因胃內容物(含胃酸)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適症狀或併發症的慢性疾病。

2. 病因與誘因

·食管下括約肌鬆弛:抗反流屏障功能減弱。

·胃排空延遲:如糖尿病胃輕癱、肥胖。

·生活習慣:飽食、吸菸、飲酒、高脂飲食、夜間進食。

3. 典型症狀

·燒心:胸骨後灼燒感,餐後或平臥時加重。

·反酸:酸味液體反流至咽喉。

·不典型症狀:慢性咳嗽、聲音嘶啞、哮喘(反流物刺激咽喉或氣道)。

4. 診斷方法

·胃鏡檢查:明確有無食管炎、Barrett食管等併發症。

·24小時食管pH監測:確診反流事件的“金標準”。

5. 治療策略

生活方式調整:

·避免飽食,睡前3小時禁食。

·擡高牀頭15-20cm,減少夜間反流。

·戒菸酒,限制咖啡、巧克力等鬆弛括約肌的食物。

藥物治療:

·質子泵抑制劑(PPI):如奧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療程4-8周)。

·促胃腸動力藥:如莫沙必利,加速胃排空。

手術治療:內鏡下抗反流術或腹腔鏡胃底摺疊術(適用於藥物無效或併發症患者)。

6. 長期管理

·避免症狀反覆需堅持生活方式調整,必要時長期小劑量PPI維持治療。

·定期胃鏡監測Barrett食管患者(癌變風險略增)。

三、兩者如何區分?就醫建議

·疼痛特點:急性胰腺炎爲持續性劇痛;GERD多爲燒灼感,與體位相關。

·伴隨症狀:胰腺炎常伴嘔吐、發熱;GERD以反酸、咳嗽爲主。

·危險信號:若出現嘔血、黑便、劇烈腹痛或體重下降,需立即就醫排除嚴重併發症。

總結 急性胰腺炎是需緊急處理的危重疾病,而GERD更多需要長期生活方式干預。無論症狀輕重,及時明確診斷並規範治療是關鍵。若有疑慮,請儘早諮詢消化專科醫生!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 消化內科 -張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