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中對抗的戰略大環境下 德國走鋼索左右爲難

歐美經貿關係出現明顯的回暖跡象,但是美中對抗的大環境中,歐洲想要不選邊站的情況下兼顧自身的政治經濟利益,已變得愈來愈難。(圖/Shutterstock)

在拜登上臺之後,因爲川普的蠻橫胡搞而一度疏遠的歐美經貿關係出現明顯的回暖跡象。但是美中對抗的大環境中,歐洲如何在不選邊站的狀況下兼顧自身的政治與經濟利益?德媒分析稱,尤其是在中國大陸身上有最大經濟利益的德國,走在美中對抗緊繃的鋼索上,難度已愈來愈高。

《德國之聲》引述德國媒體分析說,在抗衡中國的努力中,美國總統拜登確實需要歐洲盟友的支援。雖然川普時期「美國優先」的基調沒有發生變化,但過去引發歐美貿易爭執的具體問題上,華盛頓還是出現了鬆動的跡象。

法蘭克福匯報》認爲,目前布魯塞爾和華盛頓正在就川普時代對歐洲鋼鐵及鋁產品施加的懲罰性關稅進行談判,拜登還放棄了對北溪2號油氣項目的制裁威脅。而「這一切都是有代價的,無論是布魯塞爾或是柏林對此都心知肚明。拜登需要盟友和他共同奔赴對他更爲重要的前線:抗衡中國。」

評論指出,相對於川普四面樹敵,拜登顯然是集中精力應對核心目標。有鑑於此,週四歐盟貿易部長會議上,德國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特別強調,現在已經出現了新氣象,歐洲會緊握美國新政府伸出的雙手,促成國際貿易政策領域的安定和諧。

歐洲會週四以壓倒多數通過了凍結歐中投資協定決議案,這對拜登至關重要。歐中投資協定在歐洲內部早有許多爭議,歐盟和美國攜手應對中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德國總理梅克爾曾多次強調,歐盟不能成爲美中衝突籌碼。年初拜登就職時,梅克爾說:一邊是美國,一邊是中國,每個人都要選邊站,這絕不是歐洲自信的表現。但是一到美國取消北溪二號的制裁計劃之後,梅克爾立即改口,德國將會在七國集團(G7)中討論共同應對中國的問題,但她同時也留了一手,強調「德國同中國的經濟聯絡極爲密切」。

一些貿易問題專家也持類似觀點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費爾伯邁爾(Gabriel Felbermayr)認爲,歐美雙方的經濟利益並不相同,歐洲不應被美國所挾制綁架,更不應同中國脫鉤,畢竟德國經濟高度依賴對中國的出口。但與此同時,歐洲也需要一個強有力夥伴,以共同促成全球貿易的公平環境。這種想兩邊討好的態度,德國經濟研究所的貿易專家馬蒂斯(Jürgen Matthes)表示,,歐洲如果想在中美抗爭中偏安一隅獨善其身,將很難從中受益。

歷時數年的歐美貿易爭端,近來出現緩解的信號。《法蘭克福匯報》評論稱,歐洲人應當對拜登伸出的橄欖枝有所警惕。德國人和歐洲人必須要清楚歐美關係的緩和也是要付出代價的。在同中國爭奪全球政治和經濟霸主地位的抗爭中,拜登要求歐洲人站在美國一方。但是中國對德國經濟的重要性要遠遠超過中國對美國的重要性,共同抗衡中國時,德國可能比美蒙受更大的損失,貿易政策偏離多邊主義路線的風險也變得越來越大,德國迴應拜登的善意時要格外小心,以免陷入滿盤皆輸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