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廟就拜有寺就跪 萬物崇拜日本人的生活美學

▲ 東京淺草今戶神社招財貓。(圖/記者蔡玟君攝)

文/特約撰述 福澤

就像臺灣人一樣,日本人也習慣對於萬物崇拜。他們認爲自然萬物都有靈魂,所以大樹可以當成大樹公、石頭可以變成石頭公。不過,比臺灣人更厲害的一點,就是日本人對於人形娃娃機器人、眼鏡甚至行動電話,都能夠送到廟裡去供養,這個可能是連逢廟必拜的臺灣人都難以想像的。

供養機器狗 法事之後才能解體

索尼第一代的狗型機器人AIBO從1999年上市到現在也過了十幾年,日本光福寺,每年都會幫這些報廢的AIBO辦一場供養法會。在法會上,看到一百多隻已經「報廢」的AIBO陳列神壇前,透過寺廟住持的誦經禱告之後,這些AIBO的「魂魄」就可以安心昇天,之後這些留下來的「軀體」才能夠解體,提供一些零組件給其他等待修理的AIBO們使用。

說到這裡,或許很多人會啞然失笑,但是如果分析AIBO所陪伴人羣,大概就可以理解。AIBO的消費者大都中高年老人居多,他們對於AIBO已經有了感情移入,如果要他們直接把AIBO交給業者分解,心靈上的掙扎可以想見,透過宗教儀式,主要還是尋求這些AIBO的主人們心靈的安慰。

▼ SONY於2018年1月推出新版機器狗AIBO。(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人形娃娃幫主人消解解厄 主人讓人形娃娃能夠善終

除了AIBO以外,日本供養文化最有名的「物品」大概就是人形娃娃。每年五月由日本最大的人形娃娃作坊「久月」所主辦的「人形報恩祭」每次都可以聚集300具以上的人形娃娃前來接受供養。日本人從平安時代,就開始人形供養的習慣。對於日本人來說,這些人形娃娃放在家裡是幫家族成員,擔災解厄。所以只要這些任務結束,或是家裡需要改裝,他們就會把人形娃娃送到寺廟裡去,絕對不可以隨意的丟棄回收。

除了機器狗還有人形娃娃之外,日本每年8月3日有剪刀日,必須要供養剪刀,10月1日是眼鏡日,要供養眼鏡,甚至連肯德基到了日本,也會依循日本人的習慣,每年在關東以及關西地區各辦一場「感謝雞隻祭」。

現代快速的商品週期 衝擊佛教傳來愛物惜福的文化

日本人這種萬物供養的習慣,最初應該是源自佛教東傳之後,佛教教義中,對於萬事萬物不可貪婪浪費觀念深植人心。只是因爲社會經濟發達,消費型商品越來越多,這些商品的生命週期短暫,跟深植日本人心中的「惜物」文化相互衝突。爲了解決這層心理矛盾,送到寺廟燒燬供養,就成了現代日本人心靈救贖的最好方式

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 敬天愛人是日本文化的精髓

於是日本社會裡,總喜歡透過「萬物供養」的形式,彌補心中那種浪費、不惜物的罪惡感。日本文化也發展出一套「萬物共生」的核心理論。這在日本文化中,認爲萬事萬物不可能獨立而生,世界之所以能夠有現在的和諧運作,都是透過萬物合作共同創作出來的成果,所以對於這些「物品」就像不可缺少的夥伴一樣,即便是最後的告別,也都應該慎重其事。

▼ 京都地主神社,人形符。(圖/記者蔡玟君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