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想臺灣鄉土情韻 南臺別院林智信創作展

臺灣國寶林智信創作個展,即日起在佛光美術館臺南館展出,歡迎參 觀。(圖/南臺別院提供)

記者林悅南市報導

藝術家林智信,運用畢生所學,將在地鄉土文化底蘊,深入考據典故,用精闢的傳統手法,讓民俗文化再次展現新生命,廣受各界好評,不僅是在藝術領域成就,以他爲核心的「藝術傳承,家族和諧」家族價值觀,用農業社會美德務實的態度、有情有義熱愛臺灣的精神,表達臺灣真正傳家之寶。

▲佛光緣美術館臺南館館長滿舟法師表示,林老師的創作媒材很多元,作品與他的生命成長史息息相關。(圖/南臺別院提供)

臺灣國寶林智信創作個展(即日起至7月29日),就如久旱逢甘露,潤澤大地的及時雨,同時爲佛光緣美術館臺南館的廣大民衆,帶來「藝想臺灣、鄉土情韻」的民俗文化洗禮。

在琴芸韻音樂中心顏妙青老師,帶領party非洲鼓團表演,鼓聲響徹整個展場,如迎廟會與部落慶典的熱情洋溢,打擊樂曲熱舞精彩演出,爲6月16日臺南館開幕揭開序曲

佛光緣美術館臺南館館長滿舟法師表示,林老師的創作媒材很多元,有版畫、水墨、油畫、雕塑、交趾陶、琉璃、甚至建盞,每項創作領域都很有特色,堪稱爲全方位的藝術家。作品可以說與他的生命成長史息息相關,從民間信仰《迎媽祖》,到懷念往日鄉土味的《芬芳寶島》。

林老師用45年的時間創作「迎媽祖」及「芬芳寶島」2件最具有臺灣代表性的曠世鉅作,除了留給後代子孫,讓他們知道臺灣曾是這樣一片鳥語花香的人間淨土,也讓全世界的人都看見臺灣的富有與安樂。最難能可貴的是,4個兒子全都傳承了老師的藝術創造力與熱情,父子5人同心同德共創家族藝術史

林老師不僅是在藝術領域的成就,以他爲核心的家族價值觀,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妯娌和睦,共同打理家族藝術事業,所謂「家和萬事興」,這遠比金錢重要得多,因爲金錢不一定能代代相傳,但「藝術傳承,家族和諧」,可以永遠留存下來,這纔是真正的傳家之寶。2015年全家人也在林老師的帶領下,皈依星雲大師成爲佛光家族,一起當義工

2017年林老師受聘爲佛陀紀念館駐館藝術家,從此更深入了佛陀世界,2018年五月創作完成了佛陀的「八相成道圖」,用藝術引導更多人進入佛陀世界。佛陀明確告訴大家人人能成佛,認識八相成道,不只是認識佛陀的一生,進而直下承擔「我是佛!」

臺南市文化局局長葉澤山表示,感謝佛光緣美術館與滿舟館長,爲藝術家和臺南市民提供優質文化平臺。他讚許林智信老師,取材農業社會生活中的情境專研臺灣這塊土地,息息相關的文化考證,多元性的創作,加上勤奮不懈的努力,早期民俗風情「迎媽祖」文化典故來源,50年代史詩般的「芬芳寶島」作品,人物風景細膩描繪,不旦是文化資產,更是寶貴文獻的提供,彰顯臺灣真善美,林智信老師受贈臺南市文化局頒發「臺南文化獎」之殊榮。

林智信老師提及,心目中與夢想中的臺灣,是早期農業社會的樸實,安貧樂道,信守承諾的文化美德。在貧苦的年代,政府爲促進經濟繁榮,客廳即是工廠,人人勤奮,人心道德向善,以有情有義有愛珍惜臺灣。如今道德淪喪,黑心食品、工業污染,再再損害臺灣這片土地,所以以創作來提醒大家,文化美德不能遺忘。恩師曾在畢業紀念冊留下的叮嚀,「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好的作品,不是一蹴可成,不是速食時代的產物,而是要經過時間熬煮出來的美味,是要百年傳承、代代相傳的時間累積。

劉招明理事長的引薦下,成爲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的駐館藝術家,是人生生命價值的一大轉捩點,悟道、服務、放下,再經由自己的創作,普渡衆生達到內心平和安詳。在年輕時期,早已看淡權貴,佛館駐館期間,心靈安詳,創作靈感中,將每幅畫作視爲一顆佛珠當單顆佛珠,串連成108顆煉珠時,那顆回到從前返樸歸真的初心,就是自己最大的夢想。

▲藝術家林智信捐贈作品「阿嬤搖孫子」義賣,由佛光山南臺別院住持滿舟法師代表接受並回贈感謝狀。(圖/南臺別院提供)

開幕儀式中,展出藝術家林智信捐贈作品「阿嬤搖孫子」義賣,義賣所得將全數贊助佛光山南臺別院弘法基金,由佛光山南臺別院住持滿舟法師代表接受並回贈感謝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