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冷”的校企合作,何時變“兩頭熱”

閱讀提示

相對於在市場上真槍實彈競爭企業職業院校反應總是慢一拍;企業的市場需求沒有以最快的速度傳遞到學校……一直以來,校企合作不深入、產教融合層次低的現狀讓我國職業教育底座始終不夠牢固。爲此,今年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建議:職業教育一定要以市場爲導向,要想方設法讓熟悉市場的企業儘快參與到職業院校的建設發展中來。

“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實施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開幕式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北方光電集團河南平原光電有限公司中國兵器首席技師樑兵把《政府工作報告》裡有關職業教育的內容重重地劃下了橫線。“推進產教融合,培養複合型技能人才也是我今年帶來的建議之一”。

構建完整的職業教育體系,培育人才的學校和使用人才的企業是至關重要的兩個支點。但一直以來,校企合作不深入、產教融合層次低的現狀讓我國職業教育的底座始終不夠牢固。爲此,今年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建議:職業教育一定要以市場爲導向,要想方設法讓熟悉市場的企業儘快參與到職業院校的建設與發展中來。

市場要什麼 企業最敏感

“我最初學銑工,是因爲公司缺這個工種。”樑兵代表是河南平原光電有限公司原有自辦技校畢業生,據他回憶,當時給銑工班授課的都是企業裡的工程師和高級技師,授課內容與生產實際緊密結合,這讓他一參加工作就很快適應了產線的節奏與要求。

說起自己曾就讀過的長沙建築工程學校,全國人大代表、中建五局總承包公司項目質量員鄒彬很是自豪。這所隸屬於中建五局的中專院校將實訓與理論學習緊密結合,既向建築行業輸出大量合格的產業工人,還成爲輻射全國的競賽基地,培養出包括鄒彬在內的多位技能人才。

遺憾的是,隨着國企改革,越來越多的技校與企業剝離。全國人大代表、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鉗工首席技師、中車首席技能專家郭銳發現,獨立爲職業院校後,學校與用人單位的步伐漸漸變得不一致了,“面對企業的用人需求,學校要花很長時間設置專業、制定招生簡章,再過幾年第一屆學生畢業,可能企業已經用不上了”。

相對於在市場上真槍實彈競爭的企業,職業院校的反應總是慢一拍。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副校長許玲深有感觸。珠三角地區智能製造發達,企業設備更新換代頻率和生產自動化進程較快,“有時候職教生剛畢業,就發現自己的專業已經被機器人取代了”。

即使是延續多年的傳統制造專業,職業院校的課程設計往往也無法滿足企業實際。樑兵代表以數控專業舉例說,在光電行業,數控加工對精度要求很高,但學校教學只以基礎大綱爲準,“這就導致新招來的年輕人必須再培訓一到兩年才能獨立上崗”。

如何讓企業把市場需求以最快的速度傳遞到學校,郭銳代表建議,應該由政府牽頭聯繫雙方預判3年至5年後的人才需求方向,企業進而與職業院校簽訂合作協議或培訓訂單,讓畢業生有地方就業、能快速上崗。

大師進校園 一年最多五六次

這幾年,爲了推動產教融合,以樑兵代表名字命名的大師工作室與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達成合作,大師進校園成爲現實。據他介紹,自己與工作室成員會不定期到學校,“主要是對教師進行培訓和指導參加各級別技能大賽的學生”。

樑兵代表坦承,由於他自身工作非常繁忙,一年裡能去學校授課的機會最多不過五六次,“感覺遠遠無法滿足學校的需求”。

郭銳代表的大師工作室同時與青島多家職業院校有聯繫。據他觀察,能被職業院校請進去的多是名氣大、有聲望的大師或工匠,“實際上在我的同事中,基本功紮實的技術人員很多,如果能夠讓這些企業員工以‘特聘教師’的身份定期到學校授課,特別是幫助教師及時瞭解相關專業發展動態和未來人才需求,將對他們的教學起到很大的積極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中華職業教育社副理事長蘇華表示,企業以追求經濟效益爲目標,這與人才培養追求的社會效益有天然鴻溝。簡單的就業、用人等層面的合作難以激發起企業積極參與產教融合的動力。“尤其對民營企業來說,‘挖’一個人比培養一個人容易得多”。

作爲來自企業的全國政協委員,奧克控股集團股份公司董事局主席朱建民特別提到校企合作的“安全”問題。學生到企業實習的人身安全,企業精密、高價設備的使用安全以及涉及生產機密的圖紙、配方等信息安全,“每一樣都是攔在職業院校與企業合作路上的一隻小老虎”。

調研時,樑兵代表曾去河南一所職業院校參觀。爲給學生創造實操條件,學校購買了20多臺先進的數控加工設備。樑兵代表得知實操車間裡一半是職工一半是學生,實習中的好苗子還會提前被企業簽下,他不禁爲這樣的校企合作模式眼前一亮,“這樣的案例實在太少了”。

讓校企成爲利益共同體

在代表委員看來,增強企業參與產教融合的積極性是破解校企合作始終處於中低層次的關鍵。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依靠相關政策出臺和落實。

“鼓勵社會力量辦學,首先應支持肩負社會責任的國有企業重新舉辦技工學校。” 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常委、四川省人社廳一級巡視員張力建議,一方面將現有國企獨立所辦學校納入公辦院校序列,進行事業法人登記,享受與其他職業教育學校一樣的財政政策;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勵企業採取共同投資方式設立股份制、混合制技工院校。

針對國企辦校資金缺口問題,張力委員提到,可以將舉辦技工院校的國有企業繳納的教育附加費按辦學地公辦中職學校生均經費標準,根據其全日制在校學生人數返還企業,以此作爲經費來源用於技工院校發展建設。

在朱建民委員看來,想要實現深層次產教融合,企業與學校必須首先在資本層面融爲一體,“只有成爲利益共同體,雙方纔能真的做到勁兒往一處使。”此外,朱建民還強調,政府除了給予參與產教融合的企業以政策、稅收方面的支持外,還要增強企業在合作中的話語權。“不同於普通教育,職業教育是直面市場的,讓緊隨市場的企業對職業院校建設和發展有更多影響力,一定有助於增強職業教育的市場適應性”。

樑兵代表告訴記者,實際生產中,一種叫“多功能數控機牀調整工”的工種一直處於用工短缺狀態。1+X證書制度試點開始後,樑兵與行業內的技術人員一起制定了這一工種的行業標準供職業院校在教學中參考和使用。事實證明,如此培養出的職業院校學生不僅能通過技能考試獲得等級證書,上崗後企業也能用得更“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