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爲何打在手臂上? 專家揭「4原因」曝人體奧秘
國內本土疫情大爆發,許多民衆紛紛搶施打疫苗。不過何疫苗多在手臂上施打?美國護理學副教授李察姿(Libby Richards)解析奧秘指出,疫苗施打部位需要考慮到能否有效觸發免疫反應有關、副作用引發程度、肌肉量大小,以及施打的便利性等。
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護理學院(School of Nursing)副教授李察姿,21日在澳洲學術網站「對話」(The Conversation)解析奧秘指出,疫苗接種可分爲肌肉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皮下注射、口服疫苗等不同方式,皮下注射則包含麻疹、腮腺炎等,口服疫苗則涵蓋輪狀病毒等,而新冠疫苗則屬於肌肉注射。
李察姿表示,大多數疫苗注射於手臂外側的三角肌(deltoid)上,第一個原因爲肌肉組織中有重要免疫細胞,可辨識抗原(antigen),這種抗原是經由疫苗施打引入的小分子病毒或細菌物質,成份包含病毒的蛋白質,進入人體後可觸發免疫反應,藉此製造抗體、殺死外來病毒。
當肌肉組織的免疫細胞會辨識出抗原後,會將抗原帶至淋巴管中,接着進一步送至淋巴結。淋巴結是人體免疫系統的關鍵組成,其中包含更多的免疫細胞,可識別出疫苗裡的抗原,開始啓動免疫反應、製造抗體。由於腋下的淋巴結靠近三角肌,因此大多數疫苗會選擇注射至此,也有的疫苗會施打於大腿上,以達到腹股溝的淋巴結。
▲日本大規模疫苗接種中心。(圖/路透)第二個施打於手臂的原因則是副作用較小,在三角肌施打會導致局部發炎、痠痛,不過如果將疫苗是注射進脂肪組織的話,因爲脂肪組織血流較少,疫苗成份吸收效率較差,會導致發炎機會增加。此外,若疫苗成份包含佐劑(adjuvants),或其他能強化人體免疫反應的成分,以避免大範圍的發炎症狀的話,就一定要在肌肉層施打才行。最後一項決定性原因則與肌肉大小有關,成人或3歲以上兒童纔會在手臂的三角肌注射疫苗,3歲以下幼童則因爲尚未發育完全,手臂肌肉較小,通常會選擇在大腿上注射。除此之外,也必須考量施打便利性疾患者可接受程度,不少疫苗在疾病爆發期都是集體施打,在公衆空間中,捲起袖子比「當衆脫褲」更能被施打民衆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