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鳳梨的眼淚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大陸國臺辦宣佈3月1日起「暫停臺灣鳳梨進口」,無情一刀切卻也和緩解釋是基於「多次截獲檢疫性有害生物」不得不的作法。以關廟爲主的鳳梨農家震驚失望,而向來總愛在兩岸間「呼籲」甚至「挑釁」的農委會、陸委會卻也不敢趁機奚落,這終究可能是兩岸農業市場後續變動且首發的「警鐘第一響」而已!
「農業檢疫」問題成爲被退貨、截斷的核心爭議,但爲何在馬執政時代幾無聽聞?關鍵猶在5年前民進黨執政後兩岸正式凍結包含農業在內的民間貿易往來,雖說依舊「默契也曖昧的通行」,然而包括陸委會、農委會都對「農業輸陸交易」的各種防疫、檢核、補助、例行調查等衆多項目預算及行政支援,竟然魯莽無知地就此名正言順地陸續取消!
地方農民若求「銷往大陸」,幾年下來落得只能自謀出路!即使包括金鑽鳳梨在內的農產品堪稱「市場熱銷品項」,早些年也已經開拓多方進口大陸的管道與水果市場分銷路線,但在失去臺灣自身從「地方農會」到「出口海關」原有必要的諸如「專家防疫、海關檢疫」的自我防護機制之後,單靠農民自身原始能力,當然難以嚴控農產品質。
要知道昆蟲、微生物造成的「農害」源於大自然,等同「天災」無從預測控制。特別是全球極端氣候變遷下的冷暖失序,農業生物鏈條隨之扭曲遷徙,當今各國農業嚴重頻傳的「有害生物」幾乎都是外來入侵所造就。而「農業防疫」手段涉及領域廣泛,還要考慮「農藥」傷害土地環保的界線,全然不是農民靠着既有經驗「土八路」手段能夠對抗。
而一旦涉及「兩岸農貿」,農委會爲主的官方徹底「大小眼」,就此明顯減低或裁撤一切包括「農業專家參與、防疫藥品補助」,甚至連「例行訪談調查」種種的基層預算及人力,「銷陸農民」成爲「次等農民」,非僅缺乏足夠的機制及資源,地方農會也陸續抽身,多數改由大盤商直攬統收,缺乏「生技防疫、去蟲保鮮、冷藏集運」種種升級設施與規畫之助!
民進黨執政以來,以陳吉仲爲首的官方農業體系充滿強烈的「政治意識」,在預算資源分配上「現實大小眼」徹底傾斜到無以復加,舉凡國民黨地方執政縣市、涉陸經貿友好的農會、農團或農民個別的基層「申請案」,無論軟硬體建設、生技專業、傷損補貼等等,地方上農民所見是「親己私心大方給錢、逆己苛扣障礙拖延」,誇張到難以想像且還更多方侈言辯釋。
農民們忙耕種生計尚且不及,能力上也根本難有論述、抗爭能力,而陳吉仲早年從「農運」出發,吸吮農民的痛苦成爲自身政治能量,一路追隨民進黨政治抗爭直到搏取了權力高位。他對於兩岸骨子裡的「敵視」與「歧視」,清晰散佈在這5年多來農委會各種決策與分配中,最終輾轉來到「鳳梨止步」的兩岸關口。
儘管民間均知南部「鳳梨」之後,東部「釋迦」的考驗不遠,且其他逐一遞至,但農委會既無掌握,也無爭取,甚且也不宣佈「危機處理」諸如協助促銷、收購補助的動作,一切只因這些是「種給大陸人吃的」!
每一顆水果都是農民心血所成,一顆顆被放任腐爛的鳳梨,彷彿農民無言的眼淚。雖說無奈被有害生物糾纏,但睜大眼睛細看,鳳梨上真正被爬滿的,是陳吉仲這些官員們的殘酷睥睨與冷血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