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歐洲…兩種巧克力醬 「食物隔離」惹毛東歐人
你有過從超市買到進口商品,明明是一樣的東西,吃起來卻跟你在國外吃過感覺不太一樣的經驗嗎?東歐國家最近對這種舌尖上的歧視,非常的感冒,隱然釀成一場「餐桌上的風暴」。
繼匈牙利、斯洛伐克和捷克3國,接連指控西歐食品大廠更改配方,把品質較差的商品賣到東歐之後,保加利亞也從5月間開始,派出檢驗專員到歐盟各國的超市雜貨店,採買市面上販售的日常食品,像是乳酪、香腸、巧克力、嬰兒食品和飲料等,送入化驗室,分析其成分究竟有沒有因爲銷售的國家不同,而有質量上的差異。
6月底,鑑驗結果正式出爐,結果在31種商品當中,至少有7樣在成份上驗出差異。其中1款巧克力點心,擺在德國貨架上的比在保加利亞當地買到的,含有更多的牛奶和可可;另外1款軟性飲料在奧地利使用的是蔗糖,到了東歐竟換成了甜味劑。
而這31種商品當中,有多達16種,超過一半,在東歐賣得反而要比西歐國家還要更貴。保加利亞總理Boyko Borissov出面痛斥食品業者這種做法,簡直就是「種族隔離」再現。
類似的化驗報告,以及所引發的東歐反彈情緒,從今年初以來就不斷髮酵。匈牙利政府今年2月檢驗義大利老牌子能多益巧克力榛果醬(Nutella),發現當地買的抹醬吃起來就是不如奧地利買的吃起來那麼滑順;斯洛伐克相關當局則是在4月間抽查後,羅列4大問題,直指大廠在東歐販售的食品,脂肪比例、含肉量有差別,並且不乏使用甜味劑和人工色素取代真材實料的情況。
事實上,東歐當局這波檢驗的結果,一點都不讓東歐民衆意外。保加利亞人、捷克人、匈牙利人,早就從日常採買中發現食品大廠這個不能說的秘密。很多東歐人一出國旅行, 都是大包小包,扛了瓶瓶罐罐回家當庫存,就是因爲國外買的巧克力醬吃起來比較濃郁。
被東歐當局點名的幾家食品大廠,如義大利的費列羅(Ferrero)、可口可樂等,都矢口否認產品品質有落差。歐盟規章明訂食品的材料和配方可以因地制宜,只要清楚標示,並符合衛生規範即可,因此就法律上而言,更改配方並不違法。
雖然不是食安風暴,但背後醞釀的,卻是一場政治風暴。東歐國家近期因爲民主化倒退等問題,槓上歐盟當局,而歷經英國脫歐事件,向心力日漸流失的歐盟,能不能經得起東歐民粹主義的再次拉扯,令外界感到憂心。
資料來源:Euractiv, The Guard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