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標準就好

宏基

這個也很難!或許應該加個「問號」。

總統大選期間喧騰一時的蘇嘉全農舍案,和夢想家音樂劇案,一個被監委提出彈劾,一個被北檢簽結,一藍一綠卻有不一樣的對待,政論名嘴痛批司法、監委「兩套標準」。

民國一00年的北北基聯測出現入學考生「高分低就」疏失,被迫「改分發」,嚴重斲傷升學考試公信力,同樣也是標準不同惹議。

如果標準會因時、因地、因人而有所不同,那就不能叫做標準。

大從國家法令,小到公司規定,對於組織內成員應該一視同仁。不該因爲是不是「國王人馬」而有所不同。

評論標準的人該有一致的標準,不能自己人無罪就說是「濫權起訴還我清白」,敵對陣營的人無罪就是「司法怠惰包庇遮羞」。

合理懷疑」是一人一把號「各有各的調」,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別忘了「要刮別人的鬍子,先把自己的鬍子刮乾淨」。

轉個方向說吧,「選擇」愈多,似乎麻煩也愈多。

比方說,所謂的「多元入學」方案,在學科成績之外,才藝怎麼學好像都不夠;「路隊長」、「黑板長」更是畸型產物。沒錢的家庭還能供孩子再去學才藝嗎?未來還有三級貧戶之子上臺大的可能嗎?

愈多的選擇愈多的「負擔」,還給了有心人上下其手的空間

從「標準」來檢核,是非曲直總有個答案

這個答案很重要,能不能服衆?有沒有後續處理?全看這個答案。

該給答案的人,請用用大腦

作者楊宏基,北市,碩畢,媒體工作者。以上言論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