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財社論:股票回購價值待提升也需更大激勵

最近亞洲股市掀起了股票回購潮,繼日本企業率先開啓大規模回購後,中國、韓國等也加入進來。6日數據顯示,A股共有32家上市公司發佈股票回購相關公告。其中,3家爲首次披露股票回購預案,24家披露股票回購實施進展,5家回購方案實施完畢。

上市公司一般在自身股價被市場低估,遭遇惡意收購後,要提高每股收益,重新資本化,及實施股權激勵等形勢下啓動股票回購。

顯然,股票回購具有明顯的價值提升功效。因爲,不論股票回購是作爲庫存股,還是回購註銷,都在一定時期內通過調節特定股票在市場的供需結構,向市場發出明確的指向性信號,並用真金白銀向市場傳遞信心。

當前,不論基於何種目的,啓動股票回購都是一種不錯的資本運作方式,對市場也具有積極作用。這是緣於:

一是對大多數上市公司來說,當前面臨的大環境依然是需求收縮、供給衝擊和預期轉弱,此時若缺乏產生更高邊際收益率的資本支出,將自有資金和籌資活動現金流用於股票回購,提振自家股價,相比新增資本支出具有更高的機會收益。

二是債權資本與股權資本的成本是不同的,正常情況下股權資本的真實成本普遍高於債權資本,目前企業籌資成本普遍較低,對大多數上市公司來說,其籌資邊際成本顯著低於其淨資產回報率(ROE),更低於資產回報率(ROA)。

這意味着即便自有現金不足,通過在市場自籌資金回購股票註銷,以降低股權資本在總資產中的比例,提高債權資本在總資產中的比重,將會極大提升公司ROE,使上市公司僅通過資本結構調整就可提高自家股票的每股收益。

三是基於市場流動性角度,股票回購有助於盤活市場流動性和提高市場信用創造。上市公司使用自有資金或自籌資金,在市場進行股票回購,不僅給市場注入了流動性,還有助於盤活市場存量資產。畢竟,當前國內A股市場存在的一大問題就是流動性匱乏,這導致許多投資者由於被套產生損失規避效應,而無法有效變現,從而被動削弱自身購買力和投資能力。

相對於最近熱議的強化現金分紅的政策,股票回購對市場具有更爲多元和積極的影響。如現金分紅本質是一種股權貼現方式,除權後對市場和股價的影響相對有限,而且基於稟賦效應和心理賬戶的分析框架,現金分紅屬於投資收益分配,一般來說投資者對確定性損益的敏感性相對較低,但股權回購對投資者來說是存量資產變現,人們對存量變現主要從可能性損益來審視,這意味着股票回購對市場交投的活躍和信心提振的激勵效應相對更強。

目前韓國和中國2023年的股息率分別爲2.1%和3.4%,有研究機構預計韓國和中國若今年採取更爲結構化的回購方式,將使資本回報率提高2%,這意味着中國股市資本回報率將達5%以上,如此高的資本回報率將極大提高股市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激發市場的交投活躍度。

當然,要鼓勵和支持上市公司股票回購,還需在制度、政策和交易規則上進行改革,降低股票回購的交易成本,提高其交易便利度。如完善股票發行制度,適度推出儲架發行方式,爲上市公司自主調節股票公開流通規模提供便利,這將使上市公司可根據市場狀況和自身需求調節發行和流動規模,真正釐清公開發行與公開流通的關係,避免簡單化地將公開發行等同於公開流通。

同時,推進和完善併購重組及股票註銷制度等改革,爲上市公司的兼併重組、股權激勵和資本結構動態調整等提供低成本的交易秩序,強化資本市場存量資產等優化配置和重置能力等。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股票回購向市場傳遞的不僅是其較強的市場競爭能力,更是一種內在的、持久的強大和自信。股票回購活躍,凸顯的是市場迎應時勢的敏感度,市場對上市公司全生命週期的規劃能力,及市場資源配置效率。同時,完善股票回購制度,將使人們正視資本市場的意義,相比竭澤而漁地強調股權融資,合理而高回報的債權資本與股權資本結構,及極化資本結構的投資回報率,纔是市場參與者追求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