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機構效應 打政治攻防

九合一選舉26日投票,選民配合措施摘下口罩讓選務人員依規定覈對身分及量體溫。(黃子明攝)

綠媒的封關民調與開票結果差很大,學者認爲,癥結點在於「機構效應」,即民調機構會利用民意調查進行政治攻防戰,針對特定受衆設計預設立場的問卷題目,纔會在數據上與實際情況有落差。

文化大學廣告系系主任鈕則勳表示,所謂「民調的機構效應」,在於民調機構打電話作民調時,支持者聽到與自己政治立場相符的單位來電時,會很樂意表達他們支持的候選人,如果做民調的單位,很明顯地與他們的政治立場不同,便不會表態。因此無法以選前數據來說不同的民調機構到底準不準。

至於今年選舉期間,突然出現的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且所作的民調對綠軍的數據特別高,鈕則勳說,由於民衆對該協會並不熟,可能從來沒看過,易引起中間選民的質疑其可信度。

臺大政治系教授彭錦鵬認爲,綠媒民調不只與選舉開票結果大相逕庭,也與其他有知名度的民調單位的數據完全不同,同時民衆也不清楚綠媒的民調是自己調查,或是委託哪些機構所做。

彭錦鵬特別提到,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所呈現的民調,與其他民調機構的差異很大,讓人質疑其調查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