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便2個月 醫腸鏡「督」進去:到處都是癌

男子因血便近2個月就醫,被檢查出罹患大腸直腸癌。(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勿輕忽大便有血。胃腸肝膽科醫師張靖分享有位54歲男子,因近2個月反覆血便就醫,雖沒有腸癌家族史,他還是爲男子安排大腸鏡檢查,果然器棫一伸進肛門,馬上看見大腸直腸癌病兆,他不禁感嘆,「多希望只是痔瘡。」國健署則提醒,民衆若有血便、大便中有黏液等症狀,持續2周以上,就要馬上就醫。

張靖在臉書粉專PO文指出,上述男子從沒做過大腸鏡檢查,就醫前已有2個月時間,有血便、食慾變差、排便習慣改變等症狀,健康已亮紅燈警訊,他爲男子做大腸鏡檢查時,器械從肛門口一伸進去,就找到血便的原因─大腸直腸癌,侵犯的範圍與深度都相當厲害,直腸黏膜也變得無比脆弱,不時會出血。

張靖指出,男子隨即被轉診到醫學中心做後續癌症的治療,「這真的是最不想看到的結果,多希望只是痔瘡造成的血便就好」,男子後續還要確認其他器官有無被侵犯,以及評估肛門可否保留的可能性。

張靖指出,大部分血便的原因是良性的腸道疾病所引起,像是痔瘡、肛裂、腸道發炎等,少部份原因是來自大腸直腸癌,假使血便伴隨着排便習慣改變、便中有黏液、體重減輕、有相關家族史等情況,此時就要非常謹慎小心。

張靖指出,大腸直腸癌的產生往往需要一段的時間,在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下,平日應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並多補充蔬菜水果,同時及早發現息肉並予以切除,藉由健康的生活才能夠遠離大腸直腸癌,也可降低其它癌症的風險。

在大腸直腸癌防治上,國健署在官網指出,目前補助50-74歲民衆,每 2年 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民衆可持健保卡到健保特約醫療院所檢查,若篩檢結果爲陽性,需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

國健署並提醒,民衆若出現大便中有血、大便中有黏液、排便習慣改變(一下子腹瀉,一下子便秘)、大便變細小、經常性腹瀉或便秘、體重減輕、貧血、觸摸到腫塊等症狀,且持續出現超過2星期以上,應立即請專科醫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