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紫光威力襲捲全臺

臺灣晶圓代工與封測打的是世界盃,IC設計打的是中國杯,中國決定着手自建半導體供應鏈後,傷得最重的,就是IC設計產業;而淺碟市場該開放嗎?如何開放?對產官學政界都是一個重大的課題

【文/李純君

十月底紫光宣佈入股力成,最初市場抱持中性態度,但十二月中,紫光又連下兩城,相繼宣佈入股矽品南茂紅潮大舉挾八八一.七億臺幣的龐大資金,正式搶進臺灣半導體業界,或許一切來得太快,市場一片錯愕,擔心是否會出現「引清軍入關,終至木馬屠城」?

IC設計仰賴中國奶水

巧的是適逢大選將至,似乎所有的事情瞬間都和政治扯上了邊,市場上充斥太多的民粹與不理性,讓政府對於是否開放陸資投資臺灣半導體產業一事上,變得非常複雜,至少可以確定,在現階段,尤其是選前,不會有開放或是不開放的結論出爐,但這個空檔,也給了政府、產業界學界一個很好的緩衝期思索該不該開放、如何開放。

大方向來說,臺灣畢竟是一個小島國家,又是個淺碟市場,不走出去的鎖國政策會招致如何的下場,歷史故事都已經很清楚地告訴大家,但該開放嗎?如何開放?對當政者恐怕都是一個重大的課題。

接下來就來解析一下臺灣半導體產業的實力近況吧!以大方向來說,臺灣IC設計向來打的是「中國杯」,但晶圓代工與封測產業打的是「世界盃」,市場定位角色的不同,高下立判,也因此,當這波紅潮來襲,中國大陸決定着手自建半導體供應鏈後,其實傷得最重的,就是臺灣的IC設計產業。

多數臺灣IC設計公司仰賴中國市場過活,雖然這個「中國杯」造就出了山寨王聯發科,讓聯發科有八成業績得仰賴中國市場(包含自中國大陸出口到印度等新興國家)。但政策面部分,現階段臺灣法令中,陸資插股半導體產業僅限於封測與晶圓代工,IC設計業仍在禁止項目,導致出一個非常矛盾的現象,就是臺灣IC設計業過度仰賴中國奶水,卻又受臺灣法令過度保護,在外求生能力恐怕相對薄弱。

再者,以產業特性來說,IC設計產業除了要有研發能力強的人才之外,最好就是能貼近市場,中國在這部分相當佔有優勢,像昔日在美國設立的影像感測器龍頭廠豪威,也是海歸派所設立,而中國有很多本土IC設計公司是由海歸派創立的,本身就具備相當的研發實力,過去苦於口袋不夠深,但現在有政府資金的挹注,加上中國有可觀的內需市場,在中國官方開始啓動供應鏈一條龍的政策下,大陸本土的IC設計公司正快速崛起;尤其可怕的是,中國官方扶植其IC設計產業無所不用其極,甚至可以透過補助,讓其光罩不用錢,讓大陸IC設計公司的成本在瞬間大幅降低,挾價格戰,對臺灣IC設計公司造成不小的殺傷力,這點在多數臺灣IC設計老闆口中,均已相繼得到證實

也因此,這波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崛起,衝擊最大的,便是臺灣IC設計公司,但在臺灣政策長期的保護下,加上產業屬性是產品世代變化大,容易上演「一代拳王」的戲碼,現階段臺灣IC設計公司的競爭力正快速萎縮中,恐怕很快會成爲沒有免疫力小孩,繼續的過度保護,即使沒有陸資設計業者的競爭,在自然競爭法則下,也難保不會自行萎縮終至慘遭主流市場淘汰。(全文未完)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861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