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謝金河:最怕股票也變成不動產

文/謝金河

臺股成交量持續萎縮,引來朝野熱烈討論,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及院會,都有立委們質問財政部長張盛和及行政院長陳,只見張部長及陳院長仍然好官我自爲之,他們都沒有向馬總統說「不」的勇氣,而且都異口同聲說,證所稅不是臺股量縮的主要原因陳揆並說日本、韓國、香港成交量下滑都比臺灣嚴重,財政部張部長也附和這個觀點。但事實的真相仍有待釐清

官員睜眼說瞎話

陳院長感覺量減比臺灣多的南韓是少了三二.八八%,日本少二四.五七%,美國紐約證交所也少三六.二八%,NASDAQ也少二八.六九%。但是這些國家股市交易量都是持續創新高,至今年量才縮下來。以南韓爲例,今年成交量少了三二%,但前九個月成交量仍比臺灣多出一倍多。香港今年成交量少,是因爲中國深滬股市欲振乏力的原因,但港股已連續三個月,單月交易量都超過一兆港元。

而這也看出,證所稅腳步愈近,對臺灣的衝擊愈來愈大。十月臺股是全世界表現最差的市場,比起今年跌六%以上的深滬股市還差,也比歐洲國家表現還差勁,這一點陳院長與張部長怎麼說?!如果說證所稅衝擊是臺股成交量縮的原因之一,這我同意;但若硬拗說證所稅對臺灣股市完全沒有任何影響,那是睜着眼睛說瞎話。

陳院長說,證所稅可能抽不到什麼稅,投資人爲什麼要怕?但若用另一個角度來說,既然證所稅課不到稅,又讓證交稅短徵了三百多億,那麼何不廢了證所稅?這一點蕭前副總統就對陳院長很有意見。

搞慘臺灣找陸資救?

說到這裡,我突然想到中國老牌經濟學者茅於軾先生,最近在新浪微博裡,有人批評他,但他反罵回去;這一段話說得很好,茅於軾先生說:當我批評政府時,有人說我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罵娘!第一,我吃的不是政府恩賜的肉,是自己掙錢買的肉。第二,政府不是娘,是民衆用稅養着的僕人,中國改革一直是民衆推動的。第三,作爲公民,沒有必要對政府感恩。

我在微博看到這一段話,不自覺趕快按個「贊」。茅於軾已經是個八十幾歲的老經濟學家,他仍有着很開明的民主思想。想想我們呢?對照臺灣的官員們,每個人都奉承馬英九總統,努力說他喜歡聽的話,大家愈來愈不在乎民衆的感受,只要討「老闆」歡心就可以。除了官員忘了「民之所欲」之外,現在還有無恥名嘴加入幫腔,竟然向勞工宣戰,又說大官車隊霸佔車位合法

這個政府離人民愈來愈遠,臺灣的前途也愈來愈令人憂心。這兩天,我看到臺灣的面板業走進窮途末路,最後都要找陸資來參股;像瀚彩晶,最近華映有意找TCL來入股,還有報載奇美電有兩家陸資來入股,但遭到奇美電否認;不管實情如何,像彩晶、華映已虧到剩下殘值沒有人要的時候,陸資只要花一點點小錢,就可以拿到面板廠經營權。這一次證所稅如果把臺灣搞慘了,豈不是要找陸資來救?

證券不動產化

除了加權指數下跌五四九點,成交量只剩一.四兆外,臺灣還要小心的是,小型股的OTC市場陷入無量下跌的危機。OTC指數目前只剩九五.五七,十月幾乎收在最低的位置,整個店頭市場整月成交二一八七億。也許政府不願見到指數失守七千點關卡,因此,用重兵護盤臺積電、聯發科大立光等大型股,但是業績差的個股紛紛破底,像LED股、NB的仁寶。但是在店頭市場裡,很多個股成交低迷。

這些在OTC的上櫃股,成交慢慢成個位數,有一天,臺灣股市交易量集中在少數有外資、政府護盤的個股上,大家在臺積電、聯發科、鴻海穿梭,但大多數個股在不知不覺中,股票居然變成不動產,這恐怕是臺灣資本市場最大的悲哀。因爲證所稅出現了惡性循環,股票交易量變小,個股成交量少,大家進出愈來愈謹慎,股市量能愈來愈萎縮,如果明年臺股成交量到三○○億,陳院長會不會說證所稅對股市交易量沒有影響?

主計處又第十次下修臺灣今年GDP目標值,再到一.○五%,整個經濟活動趨冷,大家千萬不要淡視證所稅的威力。所謂不見棺材流淚,大家等着看臺灣資本市場的下一步吧!

本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698期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的當期內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