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揭開飆股的神秘面紗

【文/徐玉君

產品、新產能、新客戶是企業獲利成長關鍵要素,生醫族羣除了創新的新藥研發仍持續糾結於藥證及銷售預期泥淖中外,醫材藥妝保健等仍是獲利最亮眼區塊,股市在貿易戰降息匯率變動因素下動盪,景氣展望似乎也不容樂觀,不過仍有不少個股因爲具備了「新」的關鍵因素,成爲盤面的主要焦點。

經濟規模效益推升營益率

從還原權值後的技術線型強勢族羣中可略窺一二,總計有二二檔個股股價站在所有均線之上,而最爲市場樂道當屬原料藥的中化生,自六月底開始從二六元附近一路攀高至三九.五八元,隨着市場氛圍回檔修正至二九.一元,近期再因公司發佈訊息衝高至三五元。探究原因,關鍵因素在公司的製程優化以及新產能的加入,今年上半年合併營收六.六三億元,年增僅九%,但毛利率三五%增加近三個百分點,營益率更攀升至八%水準,EPS○.七元。

中化生旗下原料藥品項逾三○種,包括降血脂免疫抑制劑、骨鬆劑抗焦慮、抗糖尿病、抗組織胺心血管…等等,近年來積極進行產品組合的調整,尤其是應用在免疫抑制的MMF,在美國市佔達四成,受惠製成優化因素業績穩定成長,也因此將產品線聚焦在包含MMF在內的Tacrolimus、Caspofungin、EVE、RAPA五項產品中,也是目前市場應用需求相對強勁的原料藥品項,公司指出,這些產品訂單已經到明年第二季;此外也積極耕耘CMO/CDMO業務,隨着國內客戶的增加,在去年底製程優化效益顯現後,即規劃投入放大產能,繼上半年已投入的六千萬,下半年還將投入八千萬元,整體產能在明年第三季投入生產。

再來是醫材的邦特,菲律賓廠正式加入營運,業績重回成長曲線軌道,當初邦特在菲律賓建廠,除了爲進軍東南亞市場佈局外,也顧及研發的高階品項(如TPU體內導管)等要根留臺灣,因此將低階導管(血液迴路管、藥用軟袋等)移至菲律賓新廠,臺灣以高階產品爲主,隨着菲律賓新廠的客戶、產能順利切入前兩大品牌供應商及醫院通路,爲業績奠定營運基石。下半年菲律賓廠規劃增加五條生產線,持續挹注成長利基;未來邦特還將在宜蘭科學園區新建廠房,長期效益值得期待,近期成爲法人買超標的(如圖表)。另一檔鐿鈦也在買超之列(前期園地已詳述)。

法人買超邦特、鐿鈦

同樣是醫療器材太醫,主力產品爲管類,包括傷口引流組、密閉式抽痰阻、袋類等,過去兩年進行銅鑼新廠的搬遷,造成產能斷鏈、費用大增的態勢,業績大幅衰退,隨着新廠的順利搬遷投入量產,客戶、產能重新歸位,今年上半年獲利大增八成,EPS二.二九元,法人估計今年營收將突破二○億元整數關卡,EPS挑戰五元。此外,今年將有苗栗銅鑼鄉的土地資產處分利益,約一.八九億元,EPS貢獻二.八元,預估第四季可入帳,若然如此,今年EPS將創下歷史新高。(全文未完)

全文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053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