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思-OpenAI vs DeepSeek:霸盜與王道之爭
圖/美聯社
開源性是DeepSeek的最重要商業模式,它打破原先OpenAI爲代表的ChatGPT非開源模式,而一舉成爲未來人工智能的新典範。此舉也打破原先輝達高階晶片與ChatGPT彼此軟硬體相互結合,更進一步結合天量的資本所形成的「大院高牆」絕對優勢,從而一舉打破西方在未來人工智能發展與應用上完全壟斷的可能。
有媒體直言,這是改變(中國)國運的技術突破。也有如頂級學術期刊發表專文,感謝與肯定DeepSeek此一開源模式與強大算力對科學研究的重要貢獻。當然由此也可對照出若是沒有DeepSeek的出現,人類在科技與文明的探索上,必將被少數西方國家長期壟斷而絕無翻身的可能,由此亦可見DeepSeek對未來人類文明乃至世界經濟發展的深遠影響。
封閉式的新模型與新系統通常是新技術發展時的最經典商業模式,這種模式或可以微軟Windows及蘋果的IOS爲代表。在其各自的封閉體系下,一切的創新將由各自系統內的研發來完成,他人完全沒有任何置喙的餘地,只有在一旁無奈地嘆曰:「小心,這米粉湯很燙,要慢慢吃呀!」
就手機的作業系統裡,蘋果的IOS系統佔29.5%,而谷歌的安卓系統市佔率已近7成(69.7%),這樣的態勢會不會出現在AI的領域裡是個重要的課題。相對的,或有人會說在個人電腦的領域裡,Windows有着絕對的壟斷地位,它的模式是否會重置在OpenAI上呢?
就Windows系統來說,它正好搭上個人電腦全球普及化的浪潮而得以全面地深入全世界的個人電腦裡;然而,也正因其封閉的系統,而把人手一支的手機市場拱手讓給蘋果及谷歌,已完全沒有翻轉的可能。更有甚者,現今中國大陸另以Linux發展出許多類Windows的開源操作系統,雖基於種種原因而其市場率低,但就中國市場來說,微軟在中國發展已面臨瓶頸。
上述的例證旨在說明,開創性的科技常常有很好的條件及很大的市場誘因(及市場資本的支持)引導其走向封閉式的市場獨佔模式,也可說是產業發展上的規律,其間,也有長期獨佔的成功案例,如Windows,但也有被打破的例子,如蘋果。而如上所述,就美國的OpenAI來說,在它發展之初,就以其技術的優越性及軟硬體的緊密結合,而形成一個堅實的技術壁壘;如今,一旦被DeepSeek攻破,就須重新定義其商業模式,是跟或不跟 (to be or not to be)將會是一個企業生死的靈魂拷問。
若說封閉式的AI技術及資金壁壘猶如「霸盜」般地去攫取市場上的最大利益時,那麼開源型的AI模式就猶如「王道」般地儘可能做到商業利益及科技發展上的雨露均沾。因此,兩者之間可謂高下立判,且誰能可長可久也就不言而喻矣。
「王道」的DeepSeek會一路順遂嗎?答案是否定的。除了許多政府的抵制外,其本身也會碰到其他同業在科技上的挑戰,其情形就如同現今的「鴻蒙」挑戰谷歌般。爲此,DeepSeek仍須如產業經濟學中常引述《愛麗絲夢遊仙境》中紅皇后告訴愛麗絲:「你必須盡力不停地奔跑,才能使你保持在原地(領先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