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Family/一定要生二寶的5大理由
對很多人來說,生一個或生兩個,有不同的考慮,有的甚至不是預期下的結果。
臺中國家歌劇院市場開發部經理餘玉卿說,婚前覺得養小孩太累,不想生小孩,卻意外生了兩個女兒。原本在Yahoo!奇摩工作的她生了孩子後,想搬回臺中的念頭愈來愈強烈,「氣候宜人、生活空間大,也買得起房子,」於是在6年前搬回臺中定居。
對餘玉卿來說,家庭收入不到養不養得起小孩的「臨界點」,因此沒有特別考慮經濟問題。但先生認爲,既然生了小孩,就應該給她至少一個手足,長大後面對父母老去時,兩個人可以一起討論問題。原本餘玉卿認爲,孩子到時會有配偶可以商量,但先生認爲夫妻和手足討論起來並不一樣,堅持應該生第二個。
從生第一個的手忙腳亂到生第二個的亂中有序,每個父母都在混亂中學習,而且愈來愈上手。當新手爸爸第一年,面對孩子哭不停,也曾讓故事屋創辦人張大光直呼吃不消,「天啊!怎麼這麼累!」但到了兒子3歲時,突然覺得帶小孩並沒有想像中吃力,這個關鍵因素,讓張大光夫妻能欣然迎接第二個孩子到來。
「很多父母會覺得帶孩子很累,大多因爲教養出現問題,導致生活一團混亂,嚇到不敢生第二個,」張大光認爲,孩子剛出生前幾年一定非常辛苦,但如果能把握這段時間建立起明確教養原則,逐步調整生活秩序,當孩子行爲作息上軌道後,教養就會愈來愈容易。
事後回顧,不少人慶幸生了兩個。小孩出生時,出版社總編輯吳依瑋在《工商時報》副刊組工作,下午進辦公室到晚上9點多10點下班,上班忙得像打仗。偏偏老二出生不到一年,先生就外派到鴻海深圳龍華廠,一年只有農曆春節回臺幾天,吳依瑋幾乎獨立「一打二」,又要忙工作及家務,蠟燭多頭燒十分辛苦。
但後來可能苦盡甘來。「還好我生了兩個,」吳依瑋說:「用『還好』這個詞,當然是事後回過頭看,當下其實很辛苦,常常在抓狂的邊緣。」以下是生兩個比生一個好的五個理由:
理由1 手足,是父母才能給的禮物
「大人可以給小孩很好的環境,『錢』,爺爺奶奶可以給;『朋友』,孩子可以自己交;但只有『手足』,只有父母才能給,」吳依瑋說。
相差3歲的姊弟倆小時候由外公外婆幫忙帶大,他們很小就學習獨立,互相照顧、感情很好。「大環境不好時,手足更爲重要,就是一個Family的感覺。」吳依瑋說。她曾無法理解爲什麼老天爺讓她有兩個孩子,等到撐過之後,才理解其意義。如果人生再重來一次,她還是會選擇生兩個。
現在回頭看,餘玉卿覺得自己很幸運,兩個女兒分別念小三和小一、相差2歲,又是同性別,妹妹都能承接姊姊的東西,省了不少錢。而且姊姊會照顧妹妹,生兩個其實沒有想像中的累;姊妹倆會一起玩、畫畫、玩裝扮遊戲,「生兩個最大的好處是,小孩不會纏着大人陪他玩。」雖然姊妹倆也會吵架,但最令餘玉卿欣慰的是,姊姊在外面都會保護妹妹,兩個人互相作伴、去哪兒都不怕。
理由3 家庭關係更多元豐富
張大光有一雙就讀高中、國中的兒女,每當身邊有人猶豫要不要生第二個小孩時,他總會鼓勵對方,有了兩個孩子後,生活開銷的確會比較吃緊,但有失必有得,兩大兩小的家庭,比只有兩大一小時,能激盪出更多火花。
儘管張大光像孩子的大玩伴,但卻永遠無法替代手足。因爲年齡和個性的差異,孩子小時候連故事都要分開說,但隨着他們漸漸長大,彼此會聊天分享,「我無法假裝去喜歡孩子們那年紀的偶像,但兄妹倆能聊得津津有味,孩子們就不會因爲覺得家裡沒人懂自己而疏遠。」
理由4 孩子之間能彼此學習
有兩個兒子的部落客維媽表示,生兩個孩子也有比較輕鬆的部分,面對第一個小孩,父母必須花很多心力教他生活自理,但弟弟就像是哥哥的粉絲,會自己跟着哥哥的腳步學習模仿,例如上廁所這件事,完全不用刻意教就學會了。
「從生活中會慢慢感受到,孩子成長所帶來的震撼,只有一塊餅乾時,懂得一人一口學會分享;學會了責任感,弟弟爬高拿危臉物品,哥哥懂得保護,急着告狀,」維媽說,在弟弟出生時哥哥還不會自己洗澡,卻會嘗試幫弟弟換尿布、幫弟弟洗頭髮。
不知大人世界道理的孩子,常是大人瞭解職場工作夥伴爲何「無理」的借鏡,甚至可以因此摸索出對應方式。隨着養育孩子的過程,張大光工作上的領導方式也跟着改變,「直到我有小孩後,才知道什麼叫聽不懂,光『把事情做好』,『做好』的定義對每個人都不同,因爲每個人生命歷程不同,就像我跟小孩說東西擺整齊,但怎樣是整齊一點?我必須親自示範一遍。」
有兩個孩子後,張大光更明白對待不同人得用不同方式,知道哪些人需要提醒,哪些人根本不用特別叮嚀,作爲主管領導起來也就更得心應手,「其實我們從孩子身上學到很多珍貴的東西,只是看你有沒有意識到,而應用到自己的生活或工作上。」
吳依瑋認爲,帶兩個小孩雖然辛苦,但等到老二長大一點後他們可以一起玩,就會輕鬆很多。多數人擔心的經濟問題,她則認爲錢可以想辦法生出來,但生小孩這件事,時間一旦過了也努力不來。孩子是她工作的最大動力,「一個人時反而瞻前顧後,那時報社常裁員,有了孩子就是隻能往前衝,爲母則強。」
「只要撐過去,日子過了,孩子也長大了,」姊弟倆現在分別念高二及國二,忙補習及學校活動,吳依瑋說:「人生很長,早點做完該做的事,還是可以享受。」她自嘲已進入半空巢期,有很多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
延伸閱讀:
1.不是吃飽就好,還要安全與健康 孩子的營養午餐 到底吃了什麼?
3.讓孩子知道,他傷了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