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愚:根治“思想退兵”,一場艱鉅的鬥爭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若愚】
2021年春季徵兵期間,多地通報拒服兵役案例,多部門實施聯合懲戒。
雖然不同地區的懲戒措施略有不同,但基本都包括經濟處罰、個人戶籍備註“拒服兵役”永久字樣、不得錄用爲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納入履行國防義務嚴重失信主體名單等。
前段時間有個熱詞叫“社會性死亡”,其實對於拒服兵役的人來說,懲戒措施意味着“政治性死亡”,因爲他們以後想要進入體制內的大門已經被關上了。
在明知拒服兵役會付出如此嚴重代價的情況下,退兵問題依然時有發生,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現實問題。
妥善處理退兵問題,既需要法規制度層面的豐富完善,也需要部隊、家庭、社會等方面形成合力,根本是要促進應徵青年思想的轉變。
一個現實而又複雜的難題
退兵一般分爲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身體退兵”,即在應徵時雖然通過了初檢,但抵達部隊後因複檢不合格而被退回。
產生“身體退兵”的情況有很多種,包括初檢的醫生把關不嚴,新兵從應徵到抵達部隊期間身體發生病變,以及因基層醫療設施有限,一些隱性疾病很難及時發現。
比如,某部新兵小李在部隊的複檢鑑定結論爲:半月板損傷Ⅱ度、前交叉韌帶損傷。部隊就退兵問題與初檢醫院進行對接時,對方認爲這些疾病不影響正常功能,不妨礙其在部隊服役,且這些項目需要進行核磁共振才能檢出,超出了一般體檢的範疇。但實際上,小李不能參加所在單位的高強度訓練,特別是不能跑步、爬戰術等,影響還是很大的。
第二種是“思想退兵”,即新兵入伍後,思想上產生了波動,不願意承受艱苦的部隊生活,受不了嚴格的管教,以不適應部隊工作、學習和生活等理由,向部隊提出申請要求回家。
對於這種情況,部隊一般會耐心細緻地進行說服教育,入伍所在地的兵役部門、新兵家長也會前來反覆做思想工作,但個別新兵依然“鐵了心要退伍”,怎麼勸服也不管用。文章開頭列舉的懲處措施,主要就是針對這種“思想退兵”。
新兵入伍後,將進行嚴格訓練管理,少數人會難以適應。圖爲晉城2015年新兵入伍歡送儀式。(資料圖/中國文明網)
我國《憲法》《國防法》和《兵役法》明確規定,依法服兵役是公民應盡的義務,也明確了對拒服兵役行爲的法律責任。對極個別公民拒服兵役的處罰,從來都是依法合規的。
2018年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中央軍委訓練管理部、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聯合下發《解決入伍新兵拒服兵役問題暫行辦法》,對拒服兵役新兵的懲處作出新規定,將以前“思想退兵”作“退兵處理”改爲“除名處理”,懲罰辦法更加明確嚴格。
那麼,爲何還有這麼多人會冒着這麼大的風險、付出這麼大的代價,依然執意退兵呢?筆者分析媒體通報的多起典型案例後,總結出以下幾種原因:
少數人受到一些現代題材的軍營影視劇影響來參軍入伍,把熒屏上描述的軍營生活當作現實中的樣子,可到了部隊之後,發現新兵營的訓練和生活不如想象中那麼豐富多彩,心理上產生較大的落差。
二是難以適應嚴格的紀律管理。
現在不少青少年都是“拇指一族”,入伍前隨時隨地都可以使用手機,但在入伍後,很多單位考慮到部隊秩序和管理要求,只能開放特定的時間使用手機。雖然大部分新兵都能夠很快適應,但不排除有個別網癮重的,平常習慣了刷抖音、玩遊戲到半夜,難以習慣不能隨時隨地使用手機的日子。
不少部隊對手機採取集中統一保管、規定時間使用的模式進行管理。(圖/中國軍網)
三是入伍意願不夠堅定。
少數新兵入伍,並不是個人自覺自願行爲,而是在家長的要求乃至逼迫下的“無奈之舉”。有的家長爲了讓孩子入伍,甚至會做出“買房買車”之類的承諾,有人形象地稱之爲“連哄帶騙”。
他們本來就不是自覺自願當兵的,入伍後遭遇苦累等問題或挫折,就容易產生思想波動,有的寧願受懲處也要退兵,甚至認爲經濟處罰也是父母交,是對父母強迫之舉的一種報復。
四是個人願望太高無法實現。
少數新兵把當兵入伍當作實現個人工作就業、發展進步的橋樑紐帶,帶有“考學提幹”“轉士官”“學技術”等明確的個人目標,但當他們到部隊後,發現個人目標實現的難度比較大,甚至偏激地認爲當兵“耽誤了青春、浪費了生命”,感覺划不來。
五是性格行爲偏激。
一些新兵家庭環境條件優越,從小嬌生慣養,存在比較強的自我意識和孤僻心理。有的很難融入集體生活,不願意接受幹部骨幹的管教,和戰友們聊不到一起去、玩不到一起去,感覺自己“不合羣”甚至“被孤立”,產生了逃離的想法。
其實“思想退兵”的原因複雜多樣,上述幾點只是一部分。此外,有些新兵是多種因素交織,這就加大了部隊有針對性地做好工作的難度。
但我們也要看到,從總體上看,“思想退兵”的數量佔新兵總數的比例是很小的,只不過因爲多家媒體幾次報道懲戒措施,而讓人產生“思想退兵”數量較多的錯覺。儘管來到軍營後會產生這樣那樣的不適應,但絕大多數人能夠進行自我調節,較好地完成從地方青年到合格軍人的身份轉變。
各國都會嚴厲處罰
軍隊是一個以嚴格紀律組織起來的武裝集團,很多國家的軍隊都會存在新兵因不適應高強度訓練和嚴格管教而產生拒服兵役的問題,特別是在一些經常處於戰爭狀態的國家,青年人拒服兵役的比例更高。對此,不少國家推出了非常嚴格的懲處措施。
在美國,《動員法》規定,凡是年滿18歲的年輕人,在自己生日30天后必須到兵役機關登記,否則將會被處以5萬美元的罰款,不及時登記的話,還不能享受到相應的社會福利待遇。
俄羅斯《兵役法》規定,但凡是拒服兵役的逃兵,除了經濟處罰之外,還會面臨牢獄之災,之後更是有長達幾十年的高額個人所得稅的收取,可以說是身心皆受影響。曾有一位俄羅斯的小夥子,爲了逃兵役,讓自己的朋友將自己打傷,但是後來被莫斯科的檢察院查出真相,該年輕人被提起公訴,面臨20萬盧布的罰款和3至6個月的監禁。
韓國實行強制服兵役制度,凡是20~30歲的男性公民,經兵役廳體檢合格,均服從國家兵役制度,任何人不得違抗。如果在韓國拒絕服兵役,就按照逃兵處置,視情節處以1年以上3年以下監禁。明星劉承俊爲了躲避服兵役,在他達到服兵役年齡時,選擇加入美國國籍。不過他的做法遭到了許多韓國人的抵制,不少韓國企業不再與其合作,政府也禁止其入境。
韓國明星劉承俊拒服兵役,爲之付出巨大代價。(圖/韓媒)
新加坡的做法更嚴肅。國內任何年滿16歲半至50歲之間的男子,均有服役義務,以任何非正當理由拒服兵役者,就會被新加坡軍事法庭判處12至15個月的軍事拘留。
從這些國家出臺的懲戒措施,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徵兵難、留兵難”是很多國家面臨的共同難題,爲此必須讓懲戒措施更嚴肅嚴厲,真正具有嚇阻作用,這樣才能留住兵員、穩定隊伍。
多措並舉予以防範應對
目前,春季徵兵工作正緊張展開,而不少地方政府公佈對拒服兵役人員的懲戒措施,其中一個重要作用,就是立起反面典型,警策應徵青年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安心在部隊服役,培養形成吃苦耐勞、不畏艱難的精神以及言出必行的品質。
其實除了以法震懾,我軍就如何減少思想退兵問題,還做過不少研究探索。
比如,嚴密組織役前訓練,幫助新兵提前適應部隊生活。
現在地方兵役部門在完成新兵徵集後,一般要進行役前訓練,幫助新兵儘快適應部隊生活,對自己入伍決定再作慎重考慮。相關法規也明確,役前訓練的目的之一就是及時淘汰入伍意志不堅定、心理素質脆弱、難以適應部隊生活的預定新兵,從而有效減少“思想退兵”問題的發生。
只不過,現在個別地方的役前訓練存在走過場的問題,沒有真刀真槍地進行訓練,這樣在功能效果上就差了一大截。下一步,應該將役前訓練抓得更加嚴格正規,更加符合部隊的環境和強度,讓應徵青年在嚴格的管束中得到鍛鍊,也對自己的人生道路作出更加清醒的抉擇。
禹州擬入伍新兵進行役前訓練。(圖/禹州市人武部)
此外,讓新兵認清部隊生活的艱苦單調,降低心理預期。
如新聞所報,福建省泉州市軍分區不再組織應徵青年參觀條件好、駐守在城市的對外開放窗口連隊,改爲組織大家去看偏遠艱苦的海防前哨。一名大學生由衷感慨:“本以爲參軍就是爲了能夠穿上帥氣的軍裝,沒想到榮譽的背後要付出這麼多艱辛!” 軍分區領導認爲,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爲了幫助青年認識清楚,參軍入伍不僅有優厚待遇,更有肩負的使命責任。
前幾天,一則大學生新兵首次上高原哨卡、被寒風吹得鼻涕橫流的小視頻,在網絡上熱傳。筆者認爲,應當組織應徵青年多去看看這樣的視頻,不斷提高對部隊生活艱苦度的感受和認知,這樣一來他們不管分配到什麼樣的部隊、接受到什麼樣的訓練和生活,都會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到時可能甚至會感到部隊的生活比想象中好很多。
同時,部隊如今也嘗試着強化榮譽激勵,調動在軍營建功立業的動力。
比如,近日,退役軍人事務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就聯合印發了《立功受獎軍人家庭送喜報工作辦法》,明確了送喜報工作原則和軍地職責分工,規範了寄送流程、送達儀式、待遇落實等方面的要求。這一尊崇軍人榮譽、能讓家屬一同感受榮光的送喜報工作,無疑能激勵新兵努力向上,爭取立功受獎。
立功喜報送上門(圖/平塘縣退役軍人事務局)
除了上述幾點,筆者認爲防範應對“思想退兵”問題,還可以從其他角度聚焦用力。比如,進一步強化全民國防觀念,提高應徵青年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意識。
現在,個別地方徵兵的方式比較簡單粗暴,就是把一張福利待遇表格到處貼,上面列了不同學歷條件、不同當兵去向的新兵,入伍兩年總計能夠拿到的補貼——總額有20~30萬。
雖然這種做法確實能夠刺激一部分人的當兵訴求,但我們也要看到,如果把徵兵當成一種“生計”乃至“生意”,那麼受此吸引而來的人,自然也會經常計算“收入賬”“時間賬”“成本賬”,稍有不順就可能考慮及時“止損”。
爲此,我們應適度減少徵兵中的物資刺激,加大我國國家安全形勢的宣傳力度,多用外軍艦機過航臺灣海峽、闖入我島礁12海里、邊境邊防衝突等現實案例,讓老百姓真切感受到國家正面臨嚴峻複雜的國際形勢,認識到扛槍衛國既是公民應盡的責任義務,也是爲了捍衛我們共同的幸福生活。
知道自己爲什麼去戰鬥、爲誰去戰鬥,遠遠要比知道自己扛一次槍能拿到多少錢,更能穩定人心。
現階段,可以多宣傳一些士兵通過個人紮實苦幹,留在部隊成爲技術骨幹,一路成長成才的故事。這有利於讓新兵看到身邊的目標,自覺向他們學習,同時也看到了紮根部隊的前景和希望。有了目標和希望,才能更好地克服困難、投身訓練。
平日裡筆者也常和一些當兵的朋友聊天,不少人在聊天中透露了自己的訴求——希望能進一步加強立法,規範工作程序。
比如,對當前《兵役法》和《徵兵工作條例》中關於“拒服兵役”懲處條款,希望能進一步規範相關適用情形和條件要求,壓減自由裁量權,防止出現“可退可不退”的問題。對於“身體退兵”和“思想退兵”的工作程序和責任認定,也希望能進一步釐清,減輕一線部隊在移交相關人員時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