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臺海安全須靠自己

社評

日本國家安保局長秋葉剛男上任後首次訪美,分別拜會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國防部長奧斯汀,確認美日同盟對印太地區的重要性,重申兩國反對片面改變東海現狀,及破壞穩定、威脅以規則爲基礎的國際秩序行爲。

不能低估衝突的可能

菅內閣似乎對美國總統拜登「美國回來了」的宣示深具信心,在「抗中」上與美國亦步亦趨。美國對盟國的再保證,使日本對東亞海域問題底氣十足,與中國針鋒相對,甚至對「臺海有事」時協防颱灣投石問路。日本防衛副大臣中山泰秀露骨表示,臺灣不僅是日本的朋友,更是日本的兄弟、家人,面對中國威脅,日本須予以保護。綠營人士認爲,中山副防相的「臺日一家人」較「兩岸一家親」更窩心,更能促動臺灣人的內心,拉近臺日關係,而不思改善兩岸關係,但美日同盟未必真能成爲臺灣安全的戰略依託與保證。唯有透過對話建構臺海和平機制,才能緩解兩岸的「惡意螺旋」。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日前在美國阿斯彭安全論壇線上會議示警,「臺灣海峽上確實發生誤判和錯判的危險」。儘管李顯龍意識到臺灣問題的敏感性,但對臺海的誤判風險仍樂觀以對,認爲美國畫定「紅線」,不容「臺獨」造次,只要蔡政府不踩「紅線」,不要硬闖,北京將剋制採取武力犯臺的舉動,因爲輕舉妄動風險極高,即便成功,亦將付出巨大代價。

李顯龍同意「九二共識」是兩岸維持關係與展開合作的可行方法,但蔡政府已表態不接受「九二共識」,制定替代表述又非常困難。馬政府時期的兩岸對話不復存在,此應爲兩岸及中、美在臺海問題上的誤判風險所在。中美關係的一中政策「護欄」不足以保證臺海的和平,若北京認爲以和平手段無法達成統一的目標,即可能對臺動武,無任期限制的習近平在未來無法坐視臺灣問題「久拖不決」。

在中、美對抗全面化、長期化下,臺灣若參與以美國爲主的西方國家戰略圍堵中國,使臺灣被美國用於嚇阻中國,成爲遏制中國的一張牌,消耗中國外交資源,遲滯中國經濟發展,亦可能促使北京使用武力的手段解決臺灣問題,藉此與美國達成新的平衡。當然,武統仍非北京的現實選項,對中國而言,和平的手段仍有可爲,不會輕言武統,但臺灣不能低估衝突的可能。

保衛臺灣非日本所能

日本對臺海存在戰爭的風險瞭然於心,此即日本心繫的「周邊有事」,菅內閣關注臺海和平穩定意在沖繩。日本首相菅義偉接受美國《新聞週刊》訪問表示,若美、中因臺灣發生衝突,「必須保衛靠近中國與臺灣的沖繩」。爲此,日本決定2022年開始在沖繩石垣島部署防空和反艦飛彈部隊,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4月視察最鄰近臺灣的與那國島,拍板電子作戰部隊駐防該島。臺海衝突,日本洞若觀火,但僅能堅壁清野,防衛沖繩在內的西南羣島是日本的因應之道,「保衛臺灣」非日本所能,日本國民無意再捲入戰爭。

應對臺海的可能衝突,日本須預先規畫國土不遭戰火波及的良方,而非向中國叫陣,主動介入「臺灣問題」,日本挺臺不意味在外交上放棄對中交往,決心與中交惡。應對96年臺海危機的橋本龍太郎首相曾言,「以高八度的聲音來批評中國並非上策,莫凸顯日本批評中國的角色。」中、日政府高層互動雖處於半停滯的狀態,但地方層級交流仍十分熱絡,日本駐北京大使垂秀夫積極推動「地方外交」,建構民間友好基礎,爲明年中日邦交正常化50週年暖場。「挺臺」與「對中交往」對日本不是「二擇一」的外交選項,兩者皆爲日本國家利益所需,須並行不悖。

臺灣應將美、日的支持做爲兩岸交流與對話的後盾,而不是與大陸對抗的底氣。臺海安全須靠自己,此不單是軍事準備,更應在兩岸關係上盡一切努力,重啓兩岸對話以降低臺海緊張。蔡總統的兩岸對話之議不能只是虛晃一招,在大外宣上對美交代,而不迴應國人對兩岸和平的要求,以行動拆除臺海衝突的引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