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金融大咖說丨對話高盛中國股票首席策略師劉勁津:滬深300年內漲幅或超10%,國際投資者配置中國資產興趣增加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朱麗娜 香港報道
“短期內我們對A股比較看好。一直以來A股對於政策的敏感度比較高,我們認爲A股不管從政策,還是從流動性來看,短期內表現可能會比較好,”高盛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師劉勁津近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
他透露,最近也和很多海外投資人溝通,討論投資中國的策略,“他們對於投資中國的興趣有所恢復,主要是對於政策的期待有提升。特別是全國兩會有更多的信息出臺,以及‘國家隊’對A股的支持。”
在盈利增長和估值修復的雙重推動下,高盛此前預測2024年MSCI中國指數上漲17%,滬深300指數增長19%。劉勁津表示:“今年我們預測盈利增長可能有8%-10%左右,同時估值已經到了歷史的週期低點。A股大約11倍的動態市盈率,港股9倍左右。盈利增長不錯,估值比較低,伴隨着政府更多支持經濟的政策出臺,今年股票的回報應該相對正面。”
同時,劉勁津指出,根據高盛的估算,自1月中“國家隊”積極入市以來,投放了約1500億元的流動性,對近期股市起着託底作用,並且提振了投資者信心。他認爲,內地推進上市公司的結構性改革、政策的一致性,以及制定並落實應對宏觀環境的全面政策,將是中資股得到價值重估的必要因素。
市場期望政策加碼
《21世紀》:中國股市經過連續三年的震盪調整,今年您對中國股市的基本判斷是什麼?
劉勁津:這是很多投資人會問我們的一個問題。我們認爲從6月份開始,美聯儲就會降息,這對全球流動性是一個比較正面的支持。我們對中國股票,特別是A股比較看好。我們對(今年)年底滬深300指數的預測是3900點,從現在這個點位還有10%左右的潛在回報。再細分到兩個不同的推動力,今年我們預測盈利增長可能有8%-10%左右,同時估值已經到了歷史的一個週期低點。A股大概有11倍的動態市盈率,港股要更低一些,9倍左右。盈利增長不錯,估值比較低,伴隨着政府更多支持經濟的政策出臺,今年股票的回報應該相對正面。
《21世紀》:從貨幣政策來看,2月初先是有降準,2月底央行宣佈5年期以上LPR下調25基點,降幅也是史上最大。但是我們看市場並沒有出現非常明顯的反彈,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劉勁津:這也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2月5日降準的幅度是比市場預期要高的,(2月底的)5年期LPR的調整,從宏觀的角度或者市場的角度,降準降息是必須的。因爲目前內地的實際利率還是相對較高的,這也是過去一兩年央行進行了較多的降準降息、提供流動性等的舉措。但市場還是覺得力度不足,通縮的壓力還是比較高,所以,我們認爲政策層面可能財政政策更爲重要,當然在兩會我們也看到更多的信息。
《21世紀》:作爲投資者,你會從什麼維度來觀察全國兩會?
劉勁津:的確,投資人對全國兩會的關注很高。過去10年,一般來說,全國兩會閉幕後整個股票市場的表現還是比較好的,一個月內可能平均有2%-3%左右的回報。今年我們認爲兩個方面比較重要,首先是5%左右的GDP增長目標,這也是符合預期的,但更重要的應該是財政政策的目標,即財政赤字率3%。但除此以外,還有1萬億的超長期國債發行額度。因此總的來說,我認爲全國兩會給市場帶來的信息還是比較正面,希望中國整體經濟能企穩,這將帶動整個股票市場往上走的趨勢得以延續。
《21世紀》:房地產對於中國整體經濟以及市場信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截至2月底,全國270多個城市審批通過房地產項目的貸款融資超過2000億元,您覺得房地產“白名單”項目協調融資的機制,對房地產行業或者對於提振市場的信心,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劉勁津:房地產的確是很重要的一塊,貢獻25%左右的GDP增長。過去一兩年,針對房地產出臺的政策還是較多的,我們認爲“白名單”政策的方向是對的。但我最近也看到一些數據,比如商業銀行給開發商提供了大概2000多億元的流動性,但是對於整個房地產大盤應該是不夠的,所以希望政府的政策力度能進一步加大。我們可以看到過去10年到15年,房地產市場和股市的相關性是比較高的,大概是50%左右。換句話來說,如果我們看到房地產市場回暖或者從低位回升,對於股市是一個正面的信號。
改善企業管治提升估值
《21世紀》:您剛纔也提到了估值的問題,我們知道包括在岸或者是離岸的中國股市,估值現在都是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亞洲區內的其他市場或者上市公司在提升估值上面有什麼樣的經驗可以借鑑?
劉勁津:就海外上市中概股來說,如果現在我們用MSCI中國指數作爲一個基準,大概是有9倍左右的動態市盈率。A股稍微高一點,大概11倍。但是無論是在岸還是離岸,都是低於歷史平均大約1.5個標準差,還是處於一個相當低的水平。
我覺得(在提升估值上)有幾個方面的經驗,首先在宏觀政策、行業政策還有資本市場的相關政策方面,如果能進一步優化或者加大政策力度,對投資人的預期會有正面的幫助。除此以外,更重要的還是要靠盈利增長。這取決於宏觀經濟什麼時候企穩,以及監管部門能做什麼來提升上市公司的質量。最近我們也看到,在整個亞洲,包括日本、韓國、中國臺灣,也做了比較多關於企業管治的改革。這裡麪包括兩條主線,一是鼓勵更多的上市公司把分紅率提高,以及提高回購力度,有些公司已經在開始做了,但是力度仍有不足;二是對於投資人的保障,我覺得這是日本和韓國一些政策的重點。
《21世紀》:政策的空間還是很大。
劉勁津:對,很充裕。
“國家隊”入市 A股反彈12%
《21世紀》:市場對平準基金的討論比較多,是大家寄予厚望的,比如說我們在出臺平準基金的時機,在市場預期的管理,還有其他方面怎麼做得更好,能夠收到比較好的成效?
劉勁津:在政府方面,平準基金沒有公佈更多的細節。最近政府對於股票的直接支持還是比較大的。根據高盛估算,從1月中到現在,“國家隊”在A股,特別是通過一些ETF來釋放流動性,總量已經到了1500億人民幣左右,相對於2015年及2018年,規模也不小。因此從2月5日低點到現在,整個A股市場有一個12%的反彈。從宏觀角度來看時機還是不錯的。A股從2021年的高點到現在已經有大概40%的回調,現在估值也比較低。除此以外,我們看到很多上市公司分紅率是遠高於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如果將把那個資金配到股票,相對來說回報可能會更好一點。此外,股市也是中國居民創造財富的一個相當有效的渠道。
《21世紀》:現在國際投資者對A股或者港股的配置倉位,還有他們對於港股、A股乃至整個中國的股票資產作爲一個類別的取態是怎麼樣的?年初其實是有一波資金在購買A股,有沒有發生一些新的變化?
劉勁津:一方面,大約1萬多億美元總資產的規模用於公募的投資。這可以細分到不同的地區,亞洲的、全球的、還有做新興市場的,總的資產規模大概是1萬億。他們在中國股票配置的最高點,包括A股、港股還有海外中概股,佔總資產規模大概15%,現在這個數字已經回到5%左右。換句話來說,海外投資人在過去兩年左右,對於中國(市場)的配置佔比有一個比較顯著的降低。另外我們也看到,高盛內部很多對衝的客戶,差不多也是2021年年初是高點大概15%左右,現在(佔比)已經回到了7%左右。從現在這個點位,我最近也和很多海外投資人溝通、討論投資中國的策略,他們對於投資中國的興趣也有所恢復,主要是對於政策的期待有提升。特別是全國兩會有更多的信息會出臺,還有“國家隊”現在對A股的支持,基本上降低了風險。
《21世紀》:但您覺得今年(海外資金)會有明顯增配的趨勢,還是需要等待一些催化劑的出現?
劉勁津:我認爲(配置)是否會大幅提升取決於幾個方面。首先是政策的力度,宏觀層面(投資者)如何思考未來一兩年的增長前景。其次,今年是美國總統大選年,可能到年中或年底會有更清晰的方向,這對於海外投資人對中國資產的風險偏好改變還是有所幫助的。
《21世紀》:從短期來看,中國市場的投資有怎樣的結構性的機會?
劉勁津:從市場的角度,短期內我們對A股比較看好。一直以來,A股對於政策的敏感度比較高,我們認爲A股不管從政策,還是從流動性來看,短期內表現可能會比較好。從主題來說,我們看好“中國再平衡”的大趨勢,細分到不同的行業、主題。具體比如中國的公司或上市企業要“出海”(的主題),以及分紅率、對股東的現金回報相關的主題。
打破港股流動性困局
《21世紀》:大家討論比較多的可能是港股的流動性,我們看到零成交的個股在增加,日均的成交額也在比較低的水平,以及估值、流動性、成交方面。您認爲港股流動性的困局有何解決的辦法?您對今年港股整體走勢的判斷是怎樣的?
劉勁津:(港股流動性問題)的確是很多投資人的擔憂。根據最新數據,接近26%的(港股)上市公司過去一個月零成交。如果把所有香港上市的股票,以每日成交量低於100萬美元爲標準,這個比例也是在歷史的高點,大約60%。但是有一點要關注的,雖然26%的公司沒有成交,但他們佔港股所有上市公司的總市值只有2%,(零成交)可能有各種各樣的原因。
《21世紀》:歐美基金目前在港股的佔比如何?
劉勁津:從總市值的角度,根據我們的估算,歐美投資人持有30%左右的香港上市公司的市值,也是(港股市場)單一最大的外資投資者。所以如果他們參與的熱度降低,會對我們的成交量有很大的影響。我們要儘量拓展非歐美的基金到香港進行投資,比如說中東、東南亞,南美等。另外,要把經濟發展好,投資股票(最終)還是看盈利增長。
《21世紀》:今年港股的整體走勢,您的基本判斷是怎樣的?
劉勁津:從政策、流動性來看,短期內我們對A股比較看好。但到6月份,如果我們對美聯降息的預期判斷正確,可能海外的流動性會有比較大的逆轉,對港股會是一個重要的“催化劑”。短期內波動性會比較高,但到年中機會還是會出現的。
(實習生 彭素容 林捷欣對本文有貢獻)
策劃:於曉娜
記者:朱麗娜
監製:朱麗娜
編輯:李瑩亮 李豔霞
設計:林軍明
視頻製作:袁思傑
出品: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