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氣候變遷研究量能 國環院氣象署簽署合作備忘錄
國環院長劉宗勇(左)、氣象署長程家平(右)今日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未來將有效運用雙方科學研究資源,進行科技研發及推廣合作事項。記者李柏澔╱攝影
爲增加國內氣候變遷因應能力與研究量能,環境部國家環境研究院結合交通部中央氣象署於今日簽署合作備忘錄,未來將有效運用雙方科學研究資源,進行科技研發及推廣合作事項。
總統賴清德在日前在「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首次會議指出,極端氣候所帶來的降雨或高溫等災害是我國亟需面對的艱鉅挑戰,政府有責任持續加強臺灣因應氣候風險的調適機制,不斷強化永續發展的韌性;而「氣候變遷因應法」也要求中央主管機關環境部與中央科技主管機關國科會應進行氣候變遷科學及衝擊調適研究發展,並與氣象主管機關氣象署共同研析及掌握氣候變遷趨勢,綜整氣候情境設定、氣候變遷科學及衝擊資訊,定期公開氣候變遷科學報告。
國環院長劉宗勇表示,中央氣象署爲掌理氣象、海象監測分析及模擬推估,與國環院新興氣候變遷相關業務有密切關係,尤其中央氣象署最近啓用第6代超級電腦,並建置GPU運算系統以加速發展AI天氣測報應用,因此國環院規畫與氣象署合作,在現有的計算資源下積極運用先進的資料科學技術,開發應用在氣候變遷的數位孿生系統,作爲調適決策之用。
劉宗勇說,國環院長期在環境領域奠定了深遠的研究基礎,結合氣象署在氣象的豐富資料與服務經驗,定能有跨域合作的豐碩成果,今天透過MOU的簽署,未來雙方的合作方向包括氣候變遷、環境治理、污染防制等議題都是共同研究的重點。
「氣候變遷的因應不只一個單位的事,氣候調適也非常複雜,期待能找到好的合作伙伴」,氣象署長程家平指出,氣象署除持續以科學資料爲根基,精進氣象監測及預報技術並積極落實政府政策外,在農業、水資源、防災、健康、能源及交通等領域也協助氣候變遷調適,這次透過氣候調適研究與服務平臺建置合作,爲臺灣創造一個低碳永續深具氣候韌性的環境。